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唐高宗时期,关中地区的冬小麦大面积种植,与此同时,府兵制逐渐衰退,最终崩溃。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冬小麦在关中地区扩张之后,二年三作的新的耕作制度形成,这种耕作制度带来闲暇时间的变化以及农事时间的变化,使得府兵训练无法保证,府兵在番上时间与耕作时间上发生冲突,加之耕牛等大牲畜的损失,府兵家庭在经济地位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府兵制度从内部开始瓦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封建社会曾普遍实行过食邑制度,但在各个时期有着许多具体规定上的差异和独特现象。北朝后期实行的别封、别食制度,便是封爵食邑制度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其前后都没有实行过。该制在北魏末年出现的别封和寄食情况的基础上,由北周、北齐继承、扩大和完善成为制度。北周所实行的别封制,辅助以别食制;北齐由于实行食干制,所以仅存在  相似文献   

3.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先后代表的北朝,其承接着西晋、五胡十六国前后的政治、民族、社会、经济等错综复杂的环境。种种环境因素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由此造成的观念或形势影响着施政的基本政策。而北朝历代君主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深刻影响着各项政策的制定。本文拟以此作为讨论的基准,探究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期间,北朝国家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其差异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朝的都督制,特别是东魏、北齐的行台制与北周的总管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独特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学界对其长官的等级关注不多。经过对史料详细考辨后的研究发现,北魏都督职位等级划分虽采魏晋南朝之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北周总管的等级划分方式与北魏都督制有一脉相承之处;东魏、北齐行台长官不像《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只有令、仆两等,而是高至录尚书事、低至尚书左丞,至少有六个等级。对于北朝都督、行台、总管长官等级的考辨有助于深化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文涛 《南都学坛》2009,29(2):30-33
北朝时期,由于气候变冷,粮食产量减低,为了养活同样的人口,需要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一时期农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而不是种植经济作物,导致交换减少。这二者是北朝时期市场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市江夏区被征地农户的调查,从农户的收入来源和水平、生活消费支出和农业生产支出、闲暇时间和非农劳动时间等方面考察土地征收前后农户生计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的方向。研究表明:土地被征收之后,农户农业收入相应减少,非农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征地并不一定会减少农户总收入;土地被征收之后,农户的收入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增加,生产投入略有增加,用于农业种植、农业养殖的时间减少,休息的时间增加。提出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是解决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继续探讨三国的魏、汉、吴;晋;南朝的宋、南齐、梁、陈;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辽;金;明;等十四个王朝的名称来历。三国时期:魏:又称曹魏,为魏文帝曹丕所建。因名于曹丕袭其父(曹操)爵“魏王”。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迭遭战乱,社会动荡,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在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逐步好转的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前秦以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北方商业曾出现过三次发展与兴盛时期;而在晋末永嘉之乱、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以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相争的年代里,北方商业也出现过三次破坏与衰落时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并未被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商业复苏的生机亦未被斫丧殆尽,它在重重阻碍下艰难发展,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9.
山西出土<隋虞弘墓志>的碑文记墓主虞弘是鱼国人.鱼国,史书失载,据学者的研究,鱼国应为中亚的粟特国.虞弘的家势显赫,祖父辈为鱼国领袖、茹茹国及北魏的官员.在政治变幻无常的魏晋北朝以至隋初,虞弘的官位不断转迁,除了担任武职及使节外,也曾领乡团和当萨保.府兵制度形成于西魏,其后北周、隋、唐均有发展,虞弘身处其中,以其个人的背景、经历及官职的迁转,可作为一个例子,来展示历时约二百年的府兵制度,其前期和后期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均田之制”不仅涉及北魏、北齐、北周、隋、唐初的政治、经济,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有土地、地主经济、农民的社会身份以及赋役政策的变化等。因而探讨它的缘起及其弛坏的  相似文献   

11.
北朝时期无论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宇文氏建立的西魏北周,还是高氏建立的东魏北齐,都能以儒家文化为重,广泛开展儒学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中对孝道的传承尤为重视,其结果是北方儒家文化渐居统治地位。这种状况带来北方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北方自西晋后期以来衰落不堪的儒家伦理道德重新得到振兴。北方文化复兴所带来的文教盛况是北方文化事业和社会风气的重大进步,其结果是原来落后的北方超过了南方,南方反过来向北方学习。从而带来北方民族融和的形成和隋朝对大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九品中正制为曹魏政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北齐政权对原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进行了调整改革,采取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官制度。这种改革是因为东魏北齐统治区域由于文化发达,士族阶层以外的人们也以习读儒家经典为荣,进而要求仕进,并且一部分人已进入统治核心;同时,士族在北齐政权统治核心中的势力逐渐削弱。北齐选官制度的变革,不仅为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也开了隋唐科举制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变化的突出之点是: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剧增,其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工程从无到有,水田农业迅速推广,其面积超过垦殖面积的1/3;旱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即小麦、特别冬小麦种植全面普及。这些变化不仅为今天重庆的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4.
入北南人,是南北朝时期实现南北文风融合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而拟作乃是他们变革文风的重要方式.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魏分裂以前时期,这一阶段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是不自觉的.第二阶段是北齐(东魏)、北周(西魏)阶段,这是一个模拟汉魏古体以救南朝文风之弊的阶段,是入北南人文风变化的自觉阶段.第三阶段是隋统一以后的阶段,这是入北南人模拟北朝文士的阶段,也是南北文风开始真正融合的阶段.随着模拟对象及方式的改变,入北南人的文风变革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南北文风也经历了一个从互不影响、相互排斥到交叉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二者在对待民族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收到的政治效果也不同。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导致鲜卑族和汉族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在政治上败于西魏北周。西魏北周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成功地促成了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促成了鲜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基于类型学的方法,研究山东地区北魏佛教造像变化的轨迹,讨论其造型风格来源、流变,结合当时当地佛教传播、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战国末到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气候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国末到西汉中期,由竹林和柑橘在关中地区的广泛种植可发现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西汉中期以后,冬小麦种植时间推迟,相关史籍也记载了大量寒冷、干旱的气候现象,这表明当时的气候变的比较寒冷、干旱。  相似文献   

18.
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中后期,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乡兵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有关十六国北朝人口问题,王育民同志先后发表了《十六国北朝人口考索》、《十六国北朝人口再探》,对自己的四个观点作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即一,十六国时期的人口数量是前降后升;二,北朝我国北方户口已恢复到东汉时期的水平;三,东西魏户口发展趋于停滞;四,北周的户口数字是前人误植,不是实际数字。袁祖亮同志在《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中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十六国时期人口发展是马鞍形,两头低中间高;二,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数量并未恢复到东汉的水平;三,东、西魏的户口数量仍有增长;四,北周的户口悬案是在于户平均人口不高。袁的这篇文章,是前一篇文章的姊妹篇,对王的观点再度提出质疑,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耿达 《东方论坛》2016,(1):71-74
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一个阶层群体,部曲有其鲜明的特征,即以宗法关系为纽带、重义.部曲主要依附于庄园地主,在庄园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劳动.部曲的活跃时期反映了兵户制的瓦解和私兵制的兴起,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提供条件并影响了国家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