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湖北省西部荆山山系的余脉,延伸到襄阳古城西郊,形成一片低山丘陵。丘陵中有一座山“隆然中起”,这便是隆中山。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7岁至27岁时,在这里度过了10年的躬耕读书生活。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父母早亡,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为了避开家乡战祸,他的叔父便带着他们姐弟四人“往依之”,来到了刘表治所襄阳。后“玄卒”,诸葛亮就到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躬耕陇亩”(《三国  相似文献   

2.
李丹 《快乐青春》2014,(4):14-14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辗转迁徙(xT)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在这里,他投师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相似文献   

3.
汉末,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学术文化勃然兴起,一度取代洛阳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刘表殁后,荆州的学术文化骤然衰落,其后数百年未能复兴。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刘表在荆州期间的执政方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阳与襄阳的诸葛亮躬耕地论争,其萌芽于陈寿《三国志》所转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自述与习凿齿《汉晋春秋》对襄阳隆中有诸葛亮故宅的追叙;其肇始是因清代湖北顾嘉蘅到南阳任知府作何必辨襄阳南阳的对子;其直接的论争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论争中,襄阳方面强调,襄阳归南阳邓县管辖,习凿齿等人的追叙文献是可靠的,东汉末年的南阳属于曹操所占领的敌占区因而诸葛亮不可能在南阳躬耕;南阳方面则反诘,邓县属于汉北的南阳郡,而襄阳属于汉南的南郡,东晋至唐的追叙文献所记载的是诸葛亮的家、故宅不是躬耕地,东汉末年的南阳大多时间属于刘表控制,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适于诸葛亮躬耕。  相似文献   

5.
刘表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形成,有一个群雄混战的过渡时期。当时存在七个较为重要的武装割据集团,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江东的孙氏父子、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冀州的袁绍、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曾认为“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表)可为英雄”。可见在群雄混战中,刘表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6.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47-152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表新论     
刘表(14-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县)人,是刘汉皇室的后裔。他少年时代曾随同郡经学家王畅求学,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刘表成长之时,正值东汉王朝政治衰败的本世。当时皇权腐败,士大夫集团与宦官势力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土大夫人物看来,当时社会最大的危机就在于宦官专权;所调整肃政策,就是要铲除宦官势力,以挽救统治危机。为此,全大夫社会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宦斗争风潮。他们“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责执”,以致“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①。据《后汉书.党铜传序》描述这一风气…  相似文献   

9.
东吴首任的交州刺史步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壁战后,急于开拓疆土的东吴十分看重岭南地区。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15年),孙权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让他的助手、淮阴人步(?)遥领交州刺史。为什么说是“遥领”?这就得从东汉末年岭南地区的局势谈起。西汉以后,岭南七郡隶属于交州,州治设在苍梧郡的广信县(今广东省封开县)。东汉朝廷委派的最末一任交州刺史,南阳人张津,是曹操的拥护者。此人终日“鼓琴,烧香,读邪道书”,在同染指岭南的荆州牧刘表的交战中连年败阵,最后惨死在自己的部将手中。于是刘表乘虚而入,硬派他的文吏赖恭为交州刺史、武将吴巨为苍梧郡太守,统领五千荆州兵,到广信县走马上任。可是这两个同僚文武不和,骄悍的吴巨把  相似文献   

10.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11.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12.
地方主义·军事主义———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高海燕对于中国近代军阀政治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有两个问题存在争议。其一,为什么民国初年会建立军人政权;其二,为什么中国的军人政权是由许多军阀分别控制的,而不是像亚洲、非洲、南美等一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 ,中原士民为避兵燹 ,开始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南迁。孙吴统治的扬州、刘表经营的荆州及远僻岭南的交州 ,较之战乱不已的中原尚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 ,因此成为中原士民南迁过程中重要的栖止地。大量中原士民的南迁 ,对江南地区政区的建置、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成分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探讨客家的源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论坛》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了薛国中同志的《诸葛亮与隆中对》一文,提出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荆州问题处置失当,犯了重益轻荆的错误。这一论点似与史实不符,值得讨论。刘备进蜀之初,只命庞统随行,而让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张飞、赵云、刘封、孟达等一班虎将及重兵都留守荆州,可见刘备集团对荆州是足够重视的。按隆中对策,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不仅要占有荆州,还必须占有益州,首先完成鼎足三分的霸业。“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书·  相似文献   

16.
“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蜀汉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占领荆州是诸葛亮战略棋盘上最重要的一着。早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看出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劝刘备取荆州作为根据地。他在回答刘备问策时就指出,荆州不仅是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基。守住荆州,则有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失去荆州,只会偏安一隅,束手待毙。因此,荆州的失守,使蜀汉元气为之大伤,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东汉初年,社会矛盾重重,为了稳定新政权,光武帝采取了减轻赋税、整顿吏治、提倡节俭等一系列措施,使社会出现了生产发展、吏洁清廉、社会安定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政权的稳定,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尤其是外戚、宦官当政后,上流社会的奢侈风和官场上的腐败风愈演愈烈,奢侈风加深腐败风,腐败风助长奢侈风,二者在恶性循环中如癌细胞一样在东汉社会肌体中迅速扩散。最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东汉政权分崩离析。东汉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不能不引人深思。 一、奢侈之风 东汉初期,由于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不安,社会较…  相似文献   

18.
略论唃厮啰吐蕃政权与周边民族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厮吐着政权是11世纪初兴起于今青海、甘肃地区的政权。如果从明厮咕1032年起正式迁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摆脱了一些部落大首领的控制而自立算起,至1104年北宋军队再次攻下青唐城为止,这个政权共存在了72年;如果从境厮晖12岁时(IOO年)即被河煌地区大首领迎立为赞普算起,则这个政权共存在了95年。在确厮晖政权存在的近百年时间里,它曾与北宋、西夏、甘州回悄、龟兹回销、于门政权(以后发展为喀喇汗王朝)等民族或政权发生过密切联系,并先后与回鸡、西夏、契丹等民族联姻,建立了联盟。这对购厮咕吐着政权的巩固,对发展与各民…  相似文献   

19.
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动与军阀政治的产生———兼向刘晓同志请教邓正兵军阀政治是近代中国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政治形态。刘晓同志的《近代军阀政治的起源》一文(载于《学术研究》1990年第6期)对军阀政治的起源及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笔者同意刘晓同志...  相似文献   

20.
在本世纪初叶,伴随着辛亥革命失败的结局而来的,便是北洋军阀和各派地方军阀的统治。盘据广西十年的陆荣廷桂系军阀政权,曾经进兵湖南,占据广东,称得上烜赫一时,炙手可热。剖析陆荣廷军阀政权的出现、演化和覆灭,在西南军阀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社会土壤和历史背景军阀统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特征。陆荣廷军阀政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土壤和历史背景。清政府依赖帝国主义和湘系、淮系地主武装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