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而且对解卦方法的研究也要考虑其多样性。在总体上,清华简《筮法》占筮系统与《周易》占筮系统有着很大的理论差距,前者应该不属于三《易》系统而属于民间杂占一类。特别是就一种民间流行的占筮系统而言,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中《周易》解说22例所反映的官方易占系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哲学经典——《周易》,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多学科的领域里对其进行广泛的探讨,已成为国际性的《周易》热。两千多年来,以象数、义理为主干的《周易》之学,留下了许许多多学者的潜心论著。《易》学研究,发展至本世纪,又出现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从新的历史学角度、用新的理论方法,对《周易》进行了关于起源、名义、流派及其内容性质的多方考述辨析。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汇要性的总结,是学术界盼望已久的事。现在,由著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山水诗画作为文学艺术中独立的一种体裁,形成于东晋、刘宋时期。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晋、宋之间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这个事实证明: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最早产生独立山水诗画的,不是欧洲的意大利与荷兰,而是亚洲东方的中国。但由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由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隔膜,长期以来,这一客观事实始终被西方学者所忽视。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说:“意大利人是现代人中最早看到和感到外部世界有美丽之处的。”他又说: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否经过孔子删修?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国学术界有所争论。我认为今本《周易》是经过孔子删修的,这与《周易》的哲学思想当有关系。现把我试探所得的提出请同志们指教。一怎见得《周易》经过孔子的删修孔子年老回鲁后,要在文化上做些工作,就是司马迁说的“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下引迁说同),那是要把《诗》、《书》、《礼》、《乐》、《易》、《春秋》凑成六部书,孔子认为是行王道的六件法宝。《诗》、《书》都经过他删定,《礼》、《乐》经过他厘定,《春秋》是拿《鲁春秋》另行改造,这五件他都  相似文献   

5.
包山楚简中有6组数字卦,把每组数字卦转换成相对应的周易卦,则每组数字卦由本卦和之卦组成,以本卦、之卦特别是互卦卦爻辞的占断结果与包山楚简相对应的占辞相比较,基本相合,说明包山楚简中的数字卦当是周易卦,而且已包含互卦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阴阳与管理     
《周易》是传统文化的魁首,这部书源远流长,在传说的远古时代,其起源是由伏牺画卦开始的,成书也是经过三个朝代;夏朝叫《连山》,商朝叫《归藏》,传到今天的《周易》是经周文王加过工的,因它最早原起于卜篮,原始巫术的一枝,所以没有被秦始皇焚书烧毁掉,是幸存下来的一部书,汉朝初年“天下唯有易卜,未有他书”(《汉书·楚元王传》)。所以它的珍贵价值,其他古籍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7.
《周易》独有的《易》象符号系统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源自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根源性领会与理解。《易》象系统蕴含的"象"之思维方式,及其与奇偶筮数关联的基础阴阳爻画,均可溯源于古代的生命世界观,或曰"生生哲学"。阴阳爻画三叠排布为"小成"之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为六位之六十四卦的传世《周易》《易》象符号形态,可谓是基于"关联性思维"对于古代生生世界图景的最佳符号化表征方式,这也是汉代以后出现的种种拟《易》之作如《太玄》《潜虚》等始终无法超越原始《易》象符号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数字卦的准确解读是理解和阐释数字卦的基础.数字卦是古人占筮的直接记录,所以在解读中必须要把数字卦与筮法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卦情况进行归纳和判断.因为古代的筮法仅有"大衍之法"流传下来,所以我们可以对李学勤先生所归纳的两类数字卦的变卦情况进行假设并进一步推测每一个数字卦所代表的吉凶含义.这里,两个并列的数字卦和旁边刻记有文字的数字卦可以为我们的假设及推测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仅仅依据商周时期的数字卦,并不能够推断六十四卦符号的起源;根据数字卦的所谓演化过程把六十四卦符号的最终形成时间放在战国时期,这就意味着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9.
吕喜林 《阴山学刊》2003,16(4):19-24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经历代儒生的改造,逐渐演变为哲理之书。之后,《周易》中的吉凶悔吝、福祸休咎,不再由神秘莫测的天命来决定,而是由人的道德行为及周围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决定。《周易》中的吉凶并不是绝对的,吉和凶都是有条件的,并且不断地相互转化,吉凶最终取决于人为。“吉凶由人”是《周易》的基本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廖名春 《河北学刊》2004,24(2):88-93
中国学者中最早系统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的当为钱穆。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已有此说。因此,不能说这一 著名的疑古论点没有日本汉学的影响。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记载来看,否定孔子与《周易》经、传有关,显然是不能成立 的。  相似文献   

11.
谢金良 《东岳论丛》2007,28(1):205-205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经典著作,在先秦时期就得到学界的重视.两汉时期,《周易》研究蔚然成风,名家辈出,流派繁多,著作纷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汉代的易学著作辗转流传至唐宋时期,大多是面目全非.郑玄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易学家之一,尽管所著《周易注》在当时影响广泛,魏晋王弼玄学易兴起之后,唯一能与王弼易学抗衡的是郑玄易学,但唐初纂修《周易正义》取王弼注为之疏,王弼易学成为官学,郑氏易学,日益衰微.在南宋时期郑氏《周易注》仅存《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幸有王应麟搜集一些郑玄的易学遗说,并辑成《周易郑注》一卷.到清代大兴汉学之时,惠栋、丁杰、张惠言、孙堂、袁钧、孔广林、黄奭等人重新搜集、修订郑氏《周易注》.毋庸置疑,这对于《周易》郑氏学的传承来说,的确有补苴起废、扶微振坠之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重新修订的《周易注》仅仅是杂糅了东汉郑玄的一些易学思想而已,而与郑玄晚年传世的《周易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令人遗憾的是,有清以来的学者,大多执着于企图还原《周易注》的本来面目,广罗穷搜,增补考正,不断翻新《注》本,始终跳脱不出传统治学的窠臼.尽管这种偏重材料版本的治学方法,有助于古老学说的真确传承,但是却容易忽略探讨学说的思想及其价值,从而掩盖了学说的现实意义.就这一视角而言,林忠军教授《周易郑氏学阐微》(林忠军:《周易郑氏学阐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一书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可以说是开创了易学研究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易经》为我国第一部散文集试说苗丰新《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老文献,是中国远古文明的见证,在中国文化史上无愧为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然而,历经三千余年,人们仍未彻底揭开她的面纱,看到她的真面目。尤其做为《周易》主干的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仍被卦画...  相似文献   

13.
在《管子·轻重戊》篇中,有"六峜""六■"两个名词,关于二者具体指向,学界迄今仍无定论。在利用传世文献释义陷于瓶颈的情况下,或许可凭借出土文献寻求突破。周原等地甲骨上易卦符号■的释读以及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出土,为探究二者本义提供新的依据。经过考证分析,"六峜""六■"均指易卦数字卦符号本身,"■"并不是"峜"的讹字,二者区别体现在使用不同数字代指易卦数字卦符号。  相似文献   

14.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15.
《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二者不是仅仅一前一后排在一起而已,而是《传》的一半以上散排在《经》的各条之下。这样,《经》穿上《传》的大衣,使人们错误认为《周易》从头就是一本书而不是凑合成的,从错误认为对它只有一种解释并没有对不同部分作不同解释的必要。可说《经》消失在《传》的云雾中。近人顾颉刚、高亨等等经过仔细研究,恢复了前者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做得彻底、出色,本文在这方面提不出什么修改或补充。本文只拟谈谈(一)卦是怎样演出的,(二)是怎样使用的,(三)凶吉怎样断定和(四)哲学内有无八卦的地位。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周易》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先秦古籍中,大概没有比《周易》更古奥奇特、更复杂丰富,同时也没有比《周易》更难理解、更易被曲解的了。 《周易》是我国哲学思维发展的起点,其中的菁华可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因为它曾作为卜筮之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而历代易学家又多从唯心主义方面肆意歪曲或借题发挥,由于这层层迷雾的笼罩,使后人很难认识其“庐山真面目”。 解放后,我国一些学者以马列主义作指导,对《周易》进行了新的研究,使易学获得不  相似文献   

17.
《周易》这部奇书,因为是假卜筮外壳面貌而出现的,所言之事又多“肆而隐”(《系辞传》语),因此自它问世以来,学者每病其难读。然而这部“天书”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我们以“六经皆史”的态度去破译它,就不难发现,在其深奥晦涩的词义中,储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善治史者提供着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归妹一卦中所描述的商周时代的媵婚制度进行初步研究,用以肯定《周易》一书在古史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笔者认为,《周易》归妹这一卦是取象于商王帝乙(纣王之父)下嫁其妹给周文王做娣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8.
图画是远古时期传递知识与观念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字出现,图、文结合形成中国上古"图书"传统。《山海经》因《山海图》成书,它上承商周青铜彝器图画,是"图书"传统中重要一环。作为一部先秦时期记录"怪物"之书,《山海经》所记多是描述这些"怪物"的样貌特征以及如何祭祀、趋避。本文从《山海经》所载内容入手探讨其"怪物"之书的本质,由之论定其"图书"特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并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重新厘定《山海经》文献特质,即《山海经》是一部图文结合由先秦巫觋掌握的"图画"文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段连勤著《丁零高车与铁勒》,全书四十万字,附地图十九幅,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北伏与中山国》之后的又一部我国北方民族史专著。本书根据史籍和考古材料,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我国商周时的鬼方丁零,汉魏时的丁零,北朝时的高车,隋唐时的铁勒,为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本书上起  相似文献   

20.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