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杜京蔗 《理论界》2008,(3):66-67
出庭作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和审判实践中,对证人制度一直未有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实践,对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证人制度包括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刑事诉讼证人制度和行政诉讼证人制度,依照规定,证人作证是一项法定义务.然而,证人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实施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或作伪证的现象.从法理角度而言,完善我国证人制度,应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与情的关系和证人宣誓与作证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义务及保障制度的规定及缺陷 1.有关规定。 (1)《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款: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第2款: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2)《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1款第2项: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相似文献   

4.
证人权利是确保证人履行义务的前提。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证人的程序性权利,而对于实体性权利却涉及很少,这是导致司法实践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难题,必须明确证人的权利及保障。  相似文献   

5.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的一大顽疾 ,大多数人对此开出的“药方”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如反思一下 ,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的理由支持 ,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同时也不符合证人证言发生的内在机理。中国的司法现状与传统对强制证人作证来说也是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中国民事审判工作现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中的传唤制度和询问制度.中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为:作证率低,书面证言适用普遍,证人拒证、伪证相当普遍.现行有关证人作证立法上的缺陷,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根本原因.要完善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就必须建立证人适格制度、证人拒证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变通制度、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以及建立完整的证人权益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证人作为诉讼权利主体之一,在司法实践中,不论是其作证义务的履行,还是其诉讼权利的受保护方面均存在着严重失衡。在我国的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比例极低。若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尴尬状态,需要从立法、执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证人出庭作证是指具备证人资格的人在法院开庭审理的过程中,出席法庭,当庭陈述和回答本人知道的案件事实。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规定证人的主要义务之一,是现代刑事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但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远来得到落实,证人出庭率普遍偏低,书面证言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要想改变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必须对此问题加深认识、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和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其中包括立法的完善、司法的规范和落实以及对普通公民的法制教育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詹俊辉  徐彤 《兰州学刊》2013,(5):211-213
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包括三部分的内容:一是介绍我国的证明标准和模式;二是关键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标准;三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之例外规定。这三方面构成了关键证人出庭作证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郝丽洁 《阴山学刊》2004,17(5):101-104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法律规定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实体公正的实现,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而证人的依法作证义务具有特殊性,其人权保障要求也具有特殊性和正当性。因此规定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受保护权和受补偿权等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某些具有特定身份的证人免于强制出庭的义务,但我国并未因此而建立起证人拒证权制度。本文拟从“亲亲相隐”这一儒家传统礼法制度展开,认为无论是基于天理伦常的亲属拒证权,还是基于社会分工和职业伦理的职业拒证权,抑或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及公务秘密的公务拒证权,以及为了保护人权的不强迫自证其罪拒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均具相应的伦理基础和现实意义。进而,本文从证人拒证权的主体、拒证权行使程序及拒证权之例外情形诸方面,尝试对证人拒证权进行制度建构,认为近亲属、享有保密义务的专业人士、持有公务机密的公职人员或曾经担任公职的人员及可能因为作证而受到刑事追诉或处罚者,可以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拒绝以任何方式作证;但是,在证人自愿放弃拒证权,以及在某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中,或因证人兼具被害人或共犯等其他身份时,亦须对证人拒证权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2.
证人因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出庭作证,一直是庭审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控辩双方的普遍做法是用调查笔录替代证人证言,而一纸笔录非常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其真实性、合法性均得不到保障,证明力较弱.远程作证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有助于实现控辩双方的对抗.远程作证的证明力大大高于同等情况下的其他作证方式,它不仅保护控辩双方的权利,还节约社会资源.但现目前远程作证模式多样,着重论述"法院协助"远程作证模式,从取证、查证、质证、认证的角度来分析"法院协助"远程作证模式及其证明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中,证人出庭问题始终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对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对证人出庭问题的研究明显偏向保证证人出庭制度的研究,而忽视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积极作用。文章从供需理论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难的矛盾所在,即证人的供应远小于对证人的需求。所以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思路之一就是要转换视角,加大对证人不出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证人作证制度的道德维度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杨 《兰州学刊》2007,1(2):123-126
证人作证制度是证据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证人作证率一直是各国立法努力的方向.然而证人本身也是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在道德维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证人制度也应当对这种需求予以考虑.而我国证人作证制度却未考虑到个体的道德需求,只是以一种圣人之德来对证人作证义务予以普遍性的要求.缺乏证人免证特权的规定,也就成为我国制约证人作证率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5.
詹俊辉  徐彤 《学术探索》2013,(10):42-45
刑事关键证人出庭作证是基于我国证人出庭率低现状的反思,它不仅能够实现案件公平、公正、公开审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质证权,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构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首先要明确何谓关键证人及关键证人的界定标准.在借鉴关键证人的司法实践及现有理论基础上,笔者明确了关键证人的概念,并将关键证人的界定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个层级.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在刑事诉讼中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 ,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规定证人出庭方面与证人出庭的重要作用很不对称 ,主要表现为 :证人出庭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证人出庭缺乏具体制度保障、询问证人的规则不够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杨河  陈建军 《云梦学刊》2013,34(2):76-79,160
刑事审后程序包括判决生效后的一系列程序,即刑事执行程序、被害人保护程序、前科消灭程序等,不包括审判监督程序。为了弥补我国刑事审后程序权力分散、职责不明的缺陷,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刑事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刑事执行中的裁判权及前科消灭的裁判权,完善刑事审后程序中的被害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韩志伟 《阴山学刊》2006,20(1):125-126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证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突显出重要。然而,证人作证难问题却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立法和司法部门。本文从分析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建立健全证人出庭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诉讼时效援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主体能够援用诉讼时效制度进行抗辩。自罗马法以来,关于诉讼时效的援用就有一条通行原则,那就是法院不能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方法。现在,这一原则已经为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然而我国对于诉讼时效援用问题的法律规定却不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诉讼时效制度援用的内涵,并且对比国内外相关规定,得出"诉讼时效制度只能由当事人援用,人民法院不得主动援用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其法理,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因交通事故诉至法院的损害赔偿案件逐年增多,但是对交通事故责任的性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认识不一。文章从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发展入手,对我国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归责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