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主要有"哒、倒、起、着、在、过"等特定形式,可以表示持续、完成、经历、起始、继续、将然、进行等语法意义.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和其意义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体标记可以表示几种体意义,一种体意义也可以由几个体标记来标示.  相似文献   

2.
盂县方言体系统包括动态和事态两方面,动态有完成体、持续体、经历体、继续体和起始体;事态有已然态、曾然态、将然态和正然态。体与态主要通过标记词来体现,而且体标记和态标记可以在同一句子中共现,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意义和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以为我国古代议论文体是从诸子讲学语录——特别是《论语》——发展而来的,这个看法忽略了春秋时代的议论文辞。首先,《论语》并非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次,《论语》在艺术方面也不代表春秋议论文体的最高水平,《左传》、《国语》所载议论文辞,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表述生动,堪为春秋议论文体的典范。春秋人多通过上书和借助史官记录的方式实现"立言"的愿望,其议论文辞说理圆通,从容委曲,华实相副,体现着春秋议论文体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相似文献   

5.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等.对双语语料库中抽取的汉英视点体对应语句的分析表明了汉语视点体的类型有时会发生变化,存在着派生现象.如:带有进行体标记"在"的句子不一定都是进行体,有时会是未完整体、完成体或完成进行体.这种派生现象的成因是汉语句子中存在着时间状语,这些具有词汇意义的时间状语对具有语法意义的"视点体标记+动词"产生了冲击作用,使汉语句子的视点体意义发生了变异,成为其他类型的视点体.  相似文献   

6.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竟"、"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及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各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起始体着眼于事件的起始阶段 ,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始或情状变化的开始。文章考察代县方言的起始体 ,对代县方言起始体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作了初步描写 ,并进一步对起始体标记“起”“将来”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比较 ,探讨了代县方言起始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外交辞令可分为战争状态和非战争状态两大类。《左传》的外交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诸候国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鱼粮村苗话为材料,对黔东苗语的体范畴进行探讨和描写。苗语的体范畴可分为"完成体"、"非完成体"和"混合体"三大范畴。完成体又可以细分为已始体、已行体、持续体、经历体,已行体再分为一般已行体和过去已行体。非完成体包括进行体、将行体、先行体和一般体。混合体有完成体同进行体混合而成的完成进行体和完成体跟将行体混合而成的即行体。  相似文献   

10.
从内部观察,完成体和进行体分别表示事件的完成和未完成。安徽岳西赣语完成体、进行体的标记词丰富,格式多样,较具特色。二者以"着""脱""在""在恁底""在底""倒"等为标记,构成不同的格式。其中"动词+着"使用频率非常高,"着"的体标记功能有所衰减、损耗,为强调动作的完成,叠加表示完成的标记"了[liau44]",形成"动词+着+了"的格式。进行体标记"在恁底[?hei13n·24-2ti0]"源于处所义"在恁底[?hei13n·24ti0]"的虚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日语持续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持续体主要具有"现象确认"、"再现"、"报告"的特点,持续体和完成体经常交互使用,具有"现实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湖南汨罗湘语的持续体标记极为丰富,多达22个,可分“状态持续”“事件持续”两种,其用法存在交叉,但各有独特的使用环境。其中,“事件持续”标记语义上还存在“使然”“非使然”之别。这些标记遵循东南部方言的演化规律,“状态持续”标记“起、到、得、住”由同形动词经动相补语或实现体助词阶段虚化而成,“起个、到个1”则是持续体助词“起/到”与量词“个”发生词汇化的结果;“事件持续”标记结构上类似于唐宋白话中的“在里”,由介词结构语法化而来。  相似文献   

13.
先秦汉语的否定词研究,尤其是围绕"非"的词性的研究一直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左传》否定词"非"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的分析来看,在《左传》中"非"只能是副词,不可能是系词。与"非"联系紧密的"匪",它和"非"在否定谓语时确实相通,只是使用的阶段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宿松方言中用作完成体标记的有"着""脱""倒"三字。其中,"着"是纯体助词,"脱"和"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宿松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消极与积极之分,其中"着"为广泛性完成体标记,"脱"和"倒"分别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完成体标记。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完成体标记自清代以来经历了"V哓"类与V"咗类"的演变,由"敲"为标记开端至"咗"的定型。在这两类标记的定型过程中,均出现多种音近标记,其中以"V哓"和"V咗"为强势标记。标记均来源于近代汉语,"V哓"类标记来源于"休","V咗"类标记来源于"着"。粤方言完成体标记记录了近代汉语语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在过去进行体中检验了情状体假设,结果发现学习者最先标记活动动词,其次是完结动词,并错误标记静态动词,但并未标记达成动词,部分支持体假设.原型理论可以解释情状体对过去进行体标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的进行体一般用时间副词"在、正在"来表示,持续体一般用"着"来表示.玉林方言的进行体主要用动态助词"住(紧)"和时间副词"在"来表示,而持续体则主要用句尾助词"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以日常生活真实面对面互动话语为语料,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探讨汉语自然口语中认知状态改变标记"哦"的不同用法,可以发现,作为认知状态改变标记的"哦"既可以出现在回应话轮位置,也可以出现在起始话轮位置。"哦"作为回应标记,表示新信息的理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记起,出现的环境包括对告知序列、信息寻求序列和要求序列的回应。"哦"出现在非回应话轮的起始位置,标记记起某事、想起某事或者信息搜索成功。话语序列位置以及韵律表现形式是识别"哦"的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8,28(2):51-54
有着深厚古文功底的蒲松龄对作为先秦古文代表作之一的《左传》涉猎颇深,因此,其《聊斋志异》中许多古文笔法即导源于《左传》。首先,以古文笔法从事小说创作,使《聊斋志异》中某些情节对《左传》多所借鉴和模仿。其次,蒲松龄还从《左传》中汲取了许多古文笔法以资其小说创作,如他以隐晦曲折的"春秋笔法"寄寓满腔"孤愤"、表情达意;他对"层叠"、虚实相生的古文笔法也多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是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著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左绣》与八股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以古文为时文方面表现为文体、文题、技法上的借鉴,在以时文为古文方面表现为将八股文术语、结构、技法运用于《左传》评点中。从八股文角度可以揭示《左绣》在文学批评、古文义法、修辞学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达到全盛期的历史原因、美学形态及文学价值,推动《左传》评点学史乃至《左传》学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