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放水大典举办前夕,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又迎喜事。2007年4月2日至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都江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江堰市社科联承办,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都江堰渠首石刻与水文化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堰市月亮湾酒店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2.
秦堰楼是都江堰景区的制高点,依山而筑,飞檐跷角,很有些苍古,是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绝好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观景台。据说,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都曾在这里观察过水势,毛主席在1958年3月来到都江堰视察。也曾到过这个平台上,后来这里也被人们叫做“幸福台”。1992年,人们在观景台上修建了这座秦堰楼,让游客也可以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3.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期以来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他与都江堰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值得我们去大力挖掘和梳理。不少人误以为,都江堰市的历史是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的,到今天共2261年历史。但是,实际上都江堰市的历史还应该有时间上的超越,不仅仅李冰治水,在此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尤其是大禹治水影响深远。关于大禹在诸多文献中都明确记载其出生在包括都江堰市在内的岷江流域,都江堰的治水科学技术都是大禹以来先民治水的智慧结晶。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大禹著名的治水经验“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发展成了今天都江堰的扇形水系,保证了成都地区的用水。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旅游产品在未来都江堰的旅游业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当地观光旅游产品缺少变化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优化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成了都江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都江堰观光旅游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面临的新情况的基础上,指出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应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具体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购物、旅游城市、旅游营销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8—21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四川灌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都江堰是我国劳动人民二千多年以前修建的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星移斗转,时代变化,然而都江堰却是历久不衰,青春长驻;今天,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灌溉网。都江堰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到这里缅怀祖国的璀灿文明;都江堰兴建史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学者们的重视。从《史记河渠书》以来,记载都江堰的书籍如汗牛充栋,但由于这些记载或过于简略,或信史和神话、传说交织混杂,又由于古今地理变异很大,所以给研究者造成了困难,是近千年来史学界聚  相似文献   

6.
在钢筋、水泥等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普遍应用以前的年代里,都江堰的各项建筑物均以竹笼装石为主要材料砌筑;在岁修中采用杩槎为截流的主要手段。二千多年来,都江堰正是依靠这些最基本的材料来保持它特有的光采。因此,竹笼、杩槎都被称作都江堰的传统工程技术,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文章赞颂不止,并被认为是都江堰之所以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以竹笼装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用这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砌筑而成的建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岷江     
岷江古称汶江和都江,以岷江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四川西北的弓杠岭,流经四川盆地西部,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都江堰以上为上游,穿行于高山峡谷;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这个伟大水利工程并非李冰修建”,是喻权域同志在《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中提出来的“新论”(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的理由是: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不是李冰开凿的,而是在“李冰之前就有的”,这才是都江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关于这一切,早已在许多古史资料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根据这些古史资料,究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同喻权域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20日至21日,由四川省社科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社科界联合会、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的“首届中国道源文化与都江堰学术论坛”,在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风景秀丽的花木城万和楼酒店如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省民族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群文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收到提交论文10余篇,14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学术发言。  相似文献   

11.
从最近召开的“纪念李冰兴建都江堰2250周年国际文化节”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省政府决定于1994年——李冰修建都江堰2250周年之际举办国际文化节和国际学术讨论会。届时,四川人民将与来自五大洲和全国各地的朋友共同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李冰等先贤修建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子孙万代的历史功绩,展示四川人民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让世界了解四川,认识四川,招商引资,以推动四川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据古史资料的记载,一反过去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传说,论证了宝瓶口和沱江是古代蜀国开明氏所凿,开且进一步探索了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这一传说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3月10日,都江堰市召开社科联2006年工作会。成都市社科联副主席刘从政,都江堰市委书记,市长刘俊林莅临会议,都江堰市社科联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及全市32个社科团体、9所高(中)等院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 两千余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凿玉垒山,驯服的岷江水从玉垒山中穿行。被截断的山丘成为江中孤岛。唤作离堆。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剌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上午,我和3位军队作家一起前往灾区,先后去了绵阳、绵竹、北川、都江堰、映秀。在车上、在塌方不断的路上、在废墟上,在痛苦中、在感动中、在焦虑中,度过了4个永生难忘的日夜。可当我坐到电脑前时,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却是一些无名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喻权域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发表了《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不久前,他还写了《打开都江堰历史迷宫的一把钥匙》(油印稿)的论文,比《新论》一文谈得更为具体。近来,一些报刊相继以《都江堰并非李冰所建》为题,对喻文大加介绍。我们有感于此,特据史实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喻权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四川社科界》2010,(1):F0004-F0004
都江堰(DujiangYa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杨鸣  李涛 《四川社科界》2005,(10):58-58
10月18日,都江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都江堰市委3号会议室隆重召开。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符礼建、副处长汪丰敢和成都市社科联副主席邵昱、副秘书长杨鸣出席会议。都江堰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各社会科学团体负责人、驻市高(中)等院校负责人和各乡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其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冯广宏同志对《华阳国志校注》、《辞海》等书中关于都江堰的宝瓶口是蜀王开明所修凿一说提出了异议,现全文发表于下,供专家、学者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