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庄雪婵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5,6(3):72-78,125
庄雪婵副教授在访谈中谈到了其作为一名法国人类学家在中国进行田野实践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她深受法国人类学结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路易。杜蒙的影响,她运用杜蒙的“个人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与“整体”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提出,在中国,虽然现代的音乐活动(如摇滚乐队)和传统的音乐活动(如“京剧票友”)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她也根据自己的跨文化研究经验,指出一个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并做到不以自己的文化来衡量“他者”的文化。同时,她也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急速消逝表现出了一个人类学家的忧虑,她呼吁人类学家应该尽快到乡村把这些濒临消逝的传统文化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现在使用的田野调查方法 ,主要是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方法。在 2 1世纪 ,如何提高田野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 ,是当前人类学民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 1 9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 ,1 9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 ,大多都不从事田…  相似文献   

3.
《论著与生活:人类学家作为作者》(Works and Lives:The Anthropologist as Author)一书是格尔兹的一个文集,出版于1988年,属于他稍微晚近的著作。在这时候,他个人的象征主义风格已然成熟,因此这本书也带有这一深刻烙印。相比他最为著名的《文化的解释》(1973)、《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苗族刺绣的图纹绚烂多彩,笔者被苗绣的美所深深吸引,曾深入贵州省东南部的凯里西江千户苗寨等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图腾崇拜入手对中国鸟图腾的年代进行浅析,通过对苗族历史和习俗关系的探究,试图追寻苗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并分析苗族刺绣图案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5.
苗族刺绣的图纹绚烂多彩,笔者被苗绣的美所深深吸引,曾深入贵州省东南部的凯里西江千户苗寨等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图腾崇拜入手对中国鸟图腾的年代进行浅析,通过对苗族历史和习俗关系的探究,试图追寻苗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并分析苗族刺绣图案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6.
马强 《回族研究》2007,(1):26-31
马长寿先生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是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事件的记录和分析.从人类学角度审视,其研究价值有四,即弥补资料之缺失、赋予历史以真实、反观自身之文化、理解他者之心灵.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的民间立场和叙事,弥补了以往资料多出自官府和汉族士绅及内容和观点偏狭之不足.就此可以看出马长寿先生是一位学养宽厚、眼光敏锐、博与专结合的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7.
李廷贵 《民族研究》2001,(4):104-105
贵州民族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出版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伍新福研究员所著的《中国苗族通史》。这本书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又一力作 ,是苗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可喜可贺。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 90万字 ,列 8章 42节 (另有“绪论”) ,算得上洋洋大观 ,鸿篇巨著。《中国苗族通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 ,资料很丰富。作者通过多年田野调查、博览群书、广泛积累、钩沉发微 ,编撰成书 ,弥足可信。田野调查是民族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任务 ,作者不辞辛劳 ,走遍湘、黔、川、鄂、桂、滇等苗族地区 ,甚至远达甘肃天水 ,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收…  相似文献   

8.
泰国苗族是从中国迁徙而去的一个族群,虽然历经磨难与融合,但他们却顽强地抵制着各种同化,坚持本民族的世界观。本文主要依据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系帕特丽夏·西蒙兹教授所撰海外苗族宗教民族志名著《招魂》一书提供的部分田野资料,佐以其它学术文献,来探析泰国苗族的世界观及其与中国苗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泰国苗族对待生老病死、男女性别关系的态度,体现了中外苗族世界观中同源共通的核心思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而又平衡,并可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9.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吃矿,矿吃我们》②是美国女性人类学家纳什(June Nash)关于玻利维亚锡矿工人的经典民族志作品。纳什于1969年到玻利维亚锡矿山做田野,当时她42岁,还带着一个女儿,整个1970年她都在田野中。调查的敏感性使得她被矿工和CIA同时监视,但她最终获得了矿工的接纳。1971年她着手整理矿工Juan Rojas的口述历史,于1976年以西班牙文发表。《我们吃矿,矿吃我们》初版于1979年,1993年该书再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