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人口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危机,家庭主导养老和社会主导养老都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基层农村创造性探索的家庭——合作养老,作为一种过渡性养老方式,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动员了乡村的养老资源,通过变通的方式既保持了乡村养老传统,又满足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继续感受家庭亲情、乡情和子女照顾的需要。这一方式的乡村社会环境支持,还面临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传统养老文化的自身现代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政策实施具有较强的价值合理性,有效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但却产生了工具合理性的缺失,尤其使乡村医生在身份性质、服务职责、养老保障等方面出现了困境。因此,促进政策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应在乡村卫生一体化大格局下,采取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合理规范乡村两级服务职责,完善相应配套措施等,以推动村医队伍发展。  相似文献   

3.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之际重视并发展农村精神养老,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自由全面发展,符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精神养老面临家庭养老支撑力度减弱、老年个体精神自养能力不足、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注度不够等困境。应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完善的“他养”体系,推进实现人文关怀;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个体精神“自养”;激活乡村互助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互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晓娜 《理论界》2012,(11):84-8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是国际社会的成功做法,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国情实际,又满足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特点,是解决营口市人口老龄化难题最经济可行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健康促进,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特点,结合营口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实际,探讨加快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性与紧迫性,针对当前营口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推进营口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的建设性思路,加快推动营口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普惠型养老服务与共同富裕在价值理念上具有统一性,共同富裕是普惠型养老服务的价值目标和基本遵循,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标下,普惠型养老服务具有对象普惠性、内容广泛性、主体包容性、供给模式多样性的特征。共同富裕目标下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服务对象方面,逐步提高老年补贴的受益面;服务内容方面,确定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发展的优先序;服务主体方面,以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服务模式方面,全方位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补短板层面,多举措推动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依法养老的权益,就必须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在此过程中社区养老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努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制度,使之成为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养老文化特别是哈萨克族养老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族人长期以来形成了敬老爱老、社区互助、邻里帮助、家族保障、牲畜保障和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文化.但是这种传统养老文化对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符合新疆区情的现代养老文化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养老意识淡漠、赡养权利保障不力以及孝道伦理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以国家养老保障为主导、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完善法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人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杂字文献在传统社会中除作为乡间童蒙识字课本之外,还具有传承道德、经验及文化的功能。清代鲁中地区的杂字文献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大发展的背景下,在传承农耕文化、开展乡土教育、进行社会教化、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四个方面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造是衡量社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化对农村社区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农村社区的重建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资本的重建。通过新时期乡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案例,结合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乡村建设中的文化活动与社会资本重建和积累的关系,发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度、信任度,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社区传统价值观的重塑,进而提升农村社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以老年人为主要居村村民的传统村落保护中普遍存在重视以项目制形式开展硬件建设,缺乏以老年村民为主体参与乡村多元性价值传承,制约了传统村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基本满足"老有所养"的物质性养老,难以实现"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精神性养老。调查发现,浙江三个案例村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居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产生了协同发展效应。基于文化自觉视域,探索分析多元主体协同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路径,促进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看,乡村社区的本土文化对于改变当前转型期乡村社区的边缘状态和实现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乡村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忽视地方性知识的作用而单靠现代工业文明的输入并不能解决当下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应在尊重当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符合当地人民发展需要的文化系统,促进乡村社区文化的健康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5.
闫文秀 《东岳论丛》2011,32(11):135-139
从"村落"到"社区"的转变是当前中国乡村社区变迁的重要表现。基于不同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划分标准,山东省目前形成了工业化推动下的就地城镇化型农村社区、城市化扩张下的"村改居"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下的合村并点型农村社区。对这三种类型农村社区的分析表明未来中国乡村社区的转型与发展不但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更需要借助国家"看得见的手"消除不利于乡村社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加强对乡村社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人才短缺、资本匮乏、产业力量薄弱三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可概括为:通过提高农村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吸引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流入、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破解乡村人才短缺困境;通过促进资产资本化、数字对资本的替代节约效应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资本积累,解决乡村资本匮乏难题;通过减少产业同质化、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乡村产业力量薄弱困境。据此三重内在逻辑推进赋能实践,就能使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注入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文化的建构分别从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型、实现农村社区由权威性凝聚向法律型凝聚、推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转变三个层次上实现法律与农村的互动。建构农村法文化应主要依赖于以文化利益作为出发点、以文化动力作为驱动点、以文化和谐作为归宿点的路径选择。在建构模式上应采取有效整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上的农民、农村社区、基层政府这三种力量,分别发挥其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合作互补的创新机制实现农村法文化建构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意义、现状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养老文化是一种将传统"敬孝"文化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文化,对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区养老文化发展理念尚未准确定位,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组织责任不明确、资源配置欠缺。针对社区养老文化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发展社区养老文化的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将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新动力。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与乡村高质量发展之间虽侧重不同,但仍存在巨大的衔接空间。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乡村高质量发展也是数字创新的重要助推力。数字乡村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构建虚拟空间,激活、增强各种功能效益为乡村农业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医疗养老、教育发展赋能,进而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推进:加强乡村数字变革技术支持;促进乡村主体数字理念转型;健全数字乡村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资源县河口瑶族乡100位农村瑶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瑶族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生活方面出现购物困难、经济困难、看病困难、生活自理困难等。对此,政府应弘扬瑶族居家养老传统,加快发展社区福利与自费相结合上门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组建电视频道,将上门给山区70岁以上老人诊疗纳入“新农合”的受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