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突发性新闻事件因其具有不可抗力下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所以新闻媒介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也有其自身的不可控性.作为新闻传播的接收端,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突发性校园侵害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媒介应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承担起媒介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危机事件频发,在危机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常常处于混乱状态,各种信息复杂,难以求证,传播系统也失去常态。要避免危机事件造成社会损害,需要政府和媒体提高认识,运用危机传播理论,做好危机报道:政府要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危机传播;媒体要建立危机传播预警机制和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议题建构的作用;危机事件后,要做好危机传播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微博事件具有高度公众性、议题性和影响力,深层次触及受众情感和切身利益.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从微博事件传播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两个角度来解读和研究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及传播模式,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模式作系统性的考察,为我们正确把握微博事件传播的特点,引导微博发挥社会正能量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它集便捷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可能,以140个字符体现了微博用户主体的观点,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微博媒介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文章旨在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共领域”中微博用户的类型特征及行为需要,在研究微博用户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机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探讨微博在现实社会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它集便捷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可能,以140个字符体现了微博用户主体的观点,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微博媒介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文章旨在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共领域"中微博用户的类型特征及行为需要,在研究微博用户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机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探讨微博在现实社会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博信息传播的巨大优势和其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及政府主导的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已成为了新的舆论阵地。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几个在国内外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的分析,研究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作用,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对策,使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进入了不确定性增加、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高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改变了传播的理念和定位,对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社会促进了传播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加剧了传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微博传播的兴盛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增长形成了叠加效应,从而也使微博传播成为突发公共事件治理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微博为突发公共事件注入新鲜元素的同时,也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提供了新工具和新场域。至于政府、传统媒体和公众的三重博弈关系,也因微博的深度介入而被注入了新内容。要有效地治理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这三重关系博弈的实践中充分考虑微博带来的新变化,努力把握微博带来的新契机,化被动为主动,以微博治微博。  相似文献   

8.
试析微博传播对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交互式传播的新型媒体,改变着传统的媒介生态,也成为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新风尚。本文将微博传播置于人际传播视阈中,探讨了在微博这个媒介平台上所进行的讯息传递与交换对人际关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有机整合了手机短信与传统博客二者的信息传播特点.从博客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于其精微,需要精炼化地编发内容,适应了现代的人阅读体验,吸引了广大人群共同参与其中;从短信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突破了手机短信的点对点信息传播模式,能够形成多元的信息交流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促生了个体的行动,也让社会舒筋活络,但能否激活并重建公民社会,仍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新媒体微博已成为变革传播方式的新型生力军和各大门户网站重点建设的新宠。我国微博用户的庞大数目和快速增长给社会政治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微博问政、微博打拐、微博求血等事实彰显了微博不容忽视的微力量。微博逐渐成为各种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给自上而下的传统舆论控制体系提出挑战。立足大众传播理论视角研究微博作用于社会生态的规律有利于扩大微博的正面社会效应,建构web2.0时代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