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宰执”即宰相和执政官,是金代黑龙江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丰富的史料,从“宰执”的成分、构成、素质等问题入手,较全面地阐述了金代黑龙江地区女真人上层汉化的过程及其特点。指出,金代黑龙江“宰执”都出自女真族,以中原文化为主兼习女真、契丹文化而形成了具有金朝统治特点的“宰执”。  相似文献   

2.
宗弼,姓完颜,本名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史》卷77《宗弼传·赞》对宗弼的一生有概括的评价:“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宗弼出身于女真皇室贵族,由于长期形成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不仅在小说和评书中宗弼的形象与历史上的宗弼不能相符;就史学研究本身而论,宗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女真族乃至金政权的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也几无人给予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评述。对宗  相似文献   

3.
《周礼·地官·司徒》有两段关于婚姻行政管理的记载:一、“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毋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殓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二、“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代的畜牧业,在其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女真族“旧俗无室庐,夏则出随水草以居,迁徙不常”(1),以畜牧为主;建国后又因“马者军旅所用”(2),畜牧业不断发展,牧政渐臻完备,大致渡过了原始游牧和定居游牧的两个阶段。金代的畜牧业,不仅是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对辽和南宋的战争以及交通驿道方面,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去史书记载历史上北方民族,多为契丹的官民牧事;时人学者也往往认为女真族“多事农耕”或“牧政不修”。故拙文拟就史籍散见的记载,结合近年出土的文物,略述金代女真族畜牧业的发展和相关的一些牧政。 (一…  相似文献   

5.
金朝(公元一一一五年——一二三四年)。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统治北半个中国。上京会宁府是金代初期(一一一五年——一一五三年)的都城,为五京之一,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旧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诚。这里是金肇兴之地,有“金源”、“内地”之称,在整个金代始终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曾设上京行六部作为尚书省在当地的代行机构。今黑龙江省属上京路辖区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天会十年的皇储之争,正史《金史》讳莫如深,凡有所记者多为时宋朝人的撰著,且不为世人所重,故治金史者很少有人论及,成为金史研究中的一大悬案。 考载有金天会皇储之争事的史著有多种,虽记述简少,但颇说明问题。兹引如下: 《金史详校》引《神麓记》记,金天会八年,谙班勃极烈完颜果死后储位久虚;十年,太宗拟传位其长子宗,于是引出一场激烈的皇储之争。完颜宗盘“称是今主之元子,合为储嗣”,而按金太祖的原约和女真族传统的继承制度,太祖长子完颜宗干也“称系是太祖武元长子,合断原约做嗣君,”这样,在金统治集团的最高层太祖一系与太宗…  相似文献   

7.
1992年5月间,一场围绕电视剧《墨菲·布朗》而展开的争论曾在美国举国上下激烈地进行。墨菲·布朗是一名普通女子,她不喜欢结婚,可是却非常热爱孩子,她有好多非婚生的子女。《墨菲·布朗》播映后,美国副总统丹·奎尔立刻发表尖锐的评论,猛烈抨击墨菲·布朗不相信婚姻却热爱孩子的思想是“荒诞不经,将把美国的社会结构引导到邪恶的轨道上去。”丹·奎尔认为,那些非婚生孩子从一降临人世后就与“苦难、  相似文献   

8.
没有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一部分投奔女真或留在原地;另一部分亡入了高丽.投奔女真和留在原地的渤海遗民有资料可考的为兀惹人、燕颇部渤海人、蒲卢毛朵渤海人和号称五节度熟女真渤海人,他们分别融入到女真和汉族中去.由于女真族的一部分后来也融入到汉族,所以他们的绝大多数最终成了汉族.亡入高丽的渤海遗民中可考者可能比已经知道的略多.他们都融合到朝鲜民族中去了.  相似文献   

9.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现在辽东的后金政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奴隶主贵族,从掌握管辖建州卫女真的权力,扩大为割据辽东的地方政权;第二,这个政权出现后仅仅经过二十年,又演变成为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满、汉、蒙古等族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割据东北的地方政权。后金政权之所以具有这两个特点,是因为它割据辽东之前,女真族各部一直处在明朝的有效管辖之下,并同汉和蒙古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苏联的所谓汉学家齐赫文斯基等人,却把后金政权说成独立的“满洲国家”①。故意回避女真族与汉族和蒙…  相似文献   

10.
从公主婚嫁视角考察唐代皇室与士族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士族的礼法、门第观念,唐代士族始终不愿娶公主,而唐代皇室对嫁公主与士族的态度则有一个从打压到接受、靠拢,乃至迎合其娶妇标准的复杂转变过程。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情理上明确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这一现象的存在,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对公主本身,而是许多唐代公主不遵守礼法,她们的违法乱纪容易招致家族祸端。第二部分说明了唐前期利用三次修谱对旧士族进行打压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若干史例考察了李唐皇室主动与士族联姻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素蓉 《社会》2001,(3):35
现状1970年前 ,同居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 ,且在联邦各州中均属非法。但为什么在美国同居现象30年来不断增多 ,却仍然是家庭道德中一个隐蔽的话题?许多社会学家已对此展开研究。路特吉斯大学国家婚姻课题组的两位合作者大卫·彼佩诺和芭芭拉·丹佛·怀特海德认为 :“不像离婚或非婚生育 ,同居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的非议或者批评。”密切根大学的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则发现 :与1965年的10 %相比 ,现在尽管有超过半数之多的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 ,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扩大及其意义(他最近实…  相似文献   

12.
哲学·伦理学文学试析文化的认识价值............……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浅议道德氛围秦红增王银娥(91·l)·....·……李水莲(91.1)关于剧本创作的几点想法…赋体文学起源论辨······……崔林涛(91·1)李希运(91.1)论郁达夫的孤独···……,··……颜敏(9 1.1)苦难中的品格—聂给弩杂文漫议 ,.·”一陈卫斌寇辛沈永强(91.2)”··“”·“·“·”·”··”“一姜振昌(91.1)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拾粹一部具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史论著 “····,·”·“··”一李越司晓宏(91.2)—赵俊贤《中国当代小说史稿》试论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同志”是一个古老的称呼,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是志趣相同的意思。阳语·晋语四》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来成为志趣相同的人相互间的称谓/后汉书·刘陶传》:“所与交友,必也同志”。以后逐渐发展为一种尊称,是对被称呼者的一种尊重的表示,一般用于同好。这种用法延续很久,直到清朝时我们还能见到。有章学诚《文交通义·与陈鉴事论学》为证:“鄙著《通义》,凡意见有与古人不约而同者,必著前人说,示不相袭。幸足下与同志诸君为检先儒诸论,市有似此者否也?如其有之,章即寄示。”这伊然是学者之间对同好的尊称了…  相似文献   

14.
据民政部介绍,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涉外婚姻,每年都超过1万对,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从表面上看,大陆涉外婚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嫁出去的多,娶进来的少。二、嫁出去的大多年轻、漂亮,在国人中为姿色佼佼者。三、婚龄差较大。在同类行政区划中涉外婚姻最多的广东省,婚龄差为20~29岁的占11%,30~39岁的占5.8%,40岁以上的占2%。而且年龄小的一方几乎都是大陆女性。中国历来经济落后,当前的奋斗目标也无非“温饱”二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形成围绕着“温饱”二字的婚姻观念,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娶妻娶妻,做饭洗衣。”既然婚姻是为了解决人们第一层次的生理需要。那么围绕“吃穿”二宇的婚姻观念也便无可厚非。解放  相似文献   

15.
一篇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哈佛大学同行雷切尔·麦克利里(RachelMccleary)共同完成的新论文探究了宗教信仰和仪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肯定,这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讨论这一话题。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系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因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诸如“婚姻是否在经济上有效”,“吸毒是否是理性的”,“夫妇如何决定生育多少个孩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享有盛誉。尽管经济学家大多将宗教搁置一边,但其他学会的学者却毫不迟疑地提供关于宗教和财富的思想。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  相似文献   

16.
据《满洲源流考》记载:“肃慎之世纺律结绳,夫余礼教渐兴,会同俎豆之仪,同于三代,百济、新罗文采蔚焉。与隋唐使命往来,兼擅词章之美……。至字书则百济、新罗、渤海沿用汉字。金初尚用契丹字,至金太祖始制女真字,颁行天下。熙宗又制女真小字,用以译经史、试科举。至蒙古字行,而女真字遂中辍。明秘阁书目尚载有女真字母一书,今已失传。……我太祖高皇帝创制国书,精详简括,虽语言与旧俗不殊,而文字实不相沿袭云。”《金史》:“完颜希尹本名古绅,太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加里·S·贝克尔教授所提出的有关“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的观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及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历史上现存的各种不同的婚姻形式及相应的家庭组成方式,并通过对子女归属与家庭财产关系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社会中的各种财产制度是各种相应的婚姻形式及家庭组成方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贯穿于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整个奴隶社会的媵妾婚,是一种流行在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特殊婚制。二三十年代的一二种婚姻史著作对这种婚制曾略有提及,但此后数十年来,一直未见深入探讨的专文。现将我对媵妾婚的研究所得,书之于次,就教于方家。 何谓媵?《尔雅·释言》云:“媵,将,送也。”由送的意义又引申为陪嫁之人。《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率氏媵臣”。所以,孔颖达为《诗·小雅·我行其野》作疏曰:“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古代词汇,多有泛指特指之分。孔疏属于泛指,即所有送女出嫁的人,都称为媵。就其特…  相似文献   

19.
苗霖霖 《唐都学刊》2012,28(2):67-71
北魏公主制度建立于道武帝时期,公主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皇帝在为公主选择驸马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从而使公主的婚姻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民族性、亲属关系的重叠性以及婚姻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也正是如此,才使公主的婚姻对其个人以至于北魏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当时现实表示强烈不满的诗作。这种诗作,既有“劳者”对剥削的抗议,也有“穷者”对处境的披示,等等。笔者曾在一些文章中,分析了“劳者”之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被编于《诗经》的意图。本文想对“穷者”之叹的诗作,进行一些剖解。在我看,《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曹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