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尧典》、《皋陶谟》、《金》、《顾命》、《费誓》等文章为个案,从文章条理、人物语言、材料组织、氛围渲染几方面具体而微地探讨了《尚书》的叙事技巧。《尚书》充分地发挥了上古语言的表述特点,代表了当时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学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尚书》、《春秋左传》开始的史传文学,发展到汉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汉代史传文学,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史记》、《汉书》的开创性的成就是在吸取先秦著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加自己独特创造的结果。我们知道,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历史散文发展的源头,它之写梦乃其记史的一部分,有的还是一种创作的表现手法,因此记梦也可以说是其特点和传统之一。当然,这个传统有它的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因素,有其成功,也有失误,两者均  相似文献   

3.
作为《尚书》的首篇,《尧典》在先秦散文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多从哲学、历史、语言文字、文化等角度关注它,极少有人从文学角度去研究它。事实上,《尧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成熟散文作品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元素和较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在形象塑造、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显示出成熟的文学特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它的时代和《诗经》平行而更早。它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源头,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人们对它的文学价值至今很少作过认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散文集,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尚书》散文在形式上的艺术风格特点,对于探讨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情况也是应当加以改变的”(王世舜《尚书译注...  相似文献   

6.
先秦典籍常见的《诗》《书》并称现象说明,在《诗经》和《尚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历史渊源看,二者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历史起源;从现实功用看,二者在西周时代的礼乐活动中共同发挥着近似的作用。从文学视角探究《诗》《书》关系,可以揭示先秦诗歌和散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乃至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对认识先秦时代《诗经》与《尚书》的生成与功用,对认识《尚书》的诗化特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传统经典的形成与史官文化有密切关系。史佚是殷周易代之际及周初最有成就的史官,他写作、编辑的史学、文学文献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长久以来,史佚的文化成就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现存典籍中钩沉史佚的资料,有助于具体了解传统经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史官、史官文化的密切关系,并有可能为了解《尚书》、《诗经》、《周易》的写作、编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经学色彩,其与《尚书》更是有着密切关联。蔡邕本人不仅谙熟《尚书》,还与《尚书》传人有直接交往。其碑颂则大量运用《尚书》典故,且主要取自虞书。他在取典时遵循如下原则:典故与碑颂所言事象相契,所涉《尚书》政治角色与碑颂主人的官职相契,典故的取舍多与碑颂主人所治经典相契。对《尚书》典故的密集运用及体式因袭,使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尚书》风格。这正反映出汉代经学对文学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也是一个文化古国,其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不仅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而且在唐代使诗歌登上了世界艺术的高峰,中国的散文、小说、戏剧亦很有民族特色,和西方同类文学样式相比,毫不逊色.我在这里想要说的不是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是想介绍和赏析中国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词.  相似文献   

11.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远在殷商的《尚书》,可谓散文之始。然其勃起,还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采集前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战国策》则记当世之事,保留了大量的战国策士言论;诸子散文,更是蔚为大观。探其原因,一是:时政衰微,礼崩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头的;我国的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头的也是诗歌和散文。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其发展历程与汉文学不尽相同,但其起初阶段往往也有一个诗的时代,诗歌(包括史诗)的成就非常突出。根据这样的历史事实,我把诗歌的繁荣而其...  相似文献   

14.
张鹏飞 《船山学刊》2010,(3):185-188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夹杂大量清丽可喜之山水景致描写,实为卓绝一世的写景佳作,在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山水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本文从《水经注》之写景内容、写景艺术、《水经注》与山水游记散文三个方面探析《水经注》之山水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洪范》是《尚书》中反映殷周之际政治思想成就的一篇重要文献,自汉代至清末,它都是《尚书》学研究的中心。刘节于1928年发表的《洪范疏证》一文,大胆怀疑传统看法,将《洪范》成书下推至战国晚期,这极大影响了《洪范》学、《尚书》学和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传承与新诠。丁四新教授的新著《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重续汉儒和宋儒的《尚书》学传统,以新的材料、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来论证《洪范》为周初作品,进而挖掘《洪范》本身的治道哲学内涵,在《洪范》著作年代考证、大义阐发和经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是《洪范》研究重回“中国立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方孝岳先生(189T.9.17-1973.12.11)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音韵学家。他留下来的研宪成果,为后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我国的文化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方孝岳先生学术上的业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叙述。关于其生平请阅《学术研究》1983年第一期上笔者的文章。这里先谈谈方先生在文学研究上的成就。方先生早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山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所著<中国散文概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均收在刘游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八论>中),曾受到学术界很高的评价。<概论>全面论述了散文作为我国文…  相似文献   

18.
<正> 《船山遗书》中有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多种,这些著作中,除去一部分韵文(诗.词、赋)以外,其余的作品从广义上讲都可以算作散文。但是,我们不拟对王船山众多的学术文章进行研究,而只以《姜斋文集》为研究对象,因为它代表了王船山散文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熊权 《云梦学刊》2009,30(1):5-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李何林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左翼文艺研究和鲁迅研究两个方面。他的《中国文艺论战》、《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仍是当今学界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不可忽略的出发点;他的鲁迅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结合,堪称建国后鲁学“正统派”的代表。对李何林而言,革命经历影响学术选择,学术方法、理路体现革命信仰和斗争思维.我们要从“革命”与“学术”的交融来理解其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宋晓云 《西域研究》2012,(1):119-125
本文以蒙元时期道教全真派信徒李志常的散文作品《长春真人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丝绸之路汉语文学中价值、艺术特点等问题,认为此书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吟诗作词活动、注重生活细节及丝路沿线身份、阶层各不同的人们迎候丘处机的态度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位西行传道的道教宗师的生动形象;其成就之二则体现在对元代早期丝绸之路沿线的社会生活习俗、多样民族文化与变换的自然风光所作的家常般的亲切描写;而诗文合璧的艺术形式、极具文人化的典雅文笔与生活化的写人记事、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则显现出此书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