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是经过大规模的元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城镇毁弃,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战争中各个割据政权军饷的筹集成为当务之急,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大兴屯田,开了明朝屯田的先河。明朝建立后,各代帝王因不同目的继续兴屯,使屯垦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屯垦规模之大,遍及全国,时间之长,与王朝相始终。因此,明朝屯垦经济的研究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指导当代屯垦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朝屯田的目的明朝屯垦从朱元璋争霸战争中开始,直到明朝后…  相似文献   

2.
明朝江防制度探讨王波明朝江防是明朝国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长江九江至上海一线(俗称扬子江)的防卫和警戒,因此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周密完善的江防制度。本文试图探讨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它在明国防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衰败过程。江防主要职官明朝...  相似文献   

3.
明朝钞法述论王玉祥继宋、元之后,明朝亦印制、发行纸币。明朝发行的纸币为“大明宝钞”,有关“大明宝钞”的制度,当时人称为钞法。从商品经济角度讲,钞在明代的重要性不及白银与铜钱,但钞法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其意义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明朝钞法,不仅可以加...  相似文献   

4.
甲申之变前的两年中,明朝一直在试图摆脱危机,事实证明,也确有许多转危为安的历史机遇。朝臣对当时的局势认识相当清楚,先后提出多种可行性建议,先是倡导创建地方军,而后提出及时召回边防戍军保卫京师和迁都南京等。如果崇祯帝很好地采纳这些建议,明朝便很有可能转危为安。但在历史机遇面前,崇祯帝作为最高决策者,缺乏主观能动性,一再错失良机,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己巳之变中,明朝社会内流传着大量有关蓟辽督师袁崇焕的谣言,这些谣言或云袁崇焕通敌陷害满桂,或云袁崇焕勾结后金妄图议和而不与后金作战,动摇了明朝的军心民心,造成了上到崇祯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对袁崇焕的种种猜疑,最终导致了袁崇焕被处死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6.
壬辰战争爆发初期,朝鲜王朝军队节节败退,意识到出兵必要性的明朝派出军队远赴朝鲜半岛抗击日军。1593年正月明军和日军在碧蹄馆发生遭遇战之后,战争逐渐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议和时期。由于出境作战的种种不利原因掣肘,明朝同意与日本和谈;朝鲜作为被侵略的国家,从最初的坚决拒和,到后来在现实条件逼迫下上书明朝同意议和;日本因战局不利,在后继无力的情况下投书乞和。因三方围绕着明、日双方和谈交涉产生了分歧,使得议和在曲折中进行,时间长达四年。但最终由于议和使臣的欺瞒,和谈破裂,战火重启。这导致了明朝内部狱案增加,朝鲜王朝长期存在的党争加深,日本丰臣氏权力也随着战争的进行而被削弱。明、日议和纷争不仅给这场战争带来负面效应,也对三国国内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透过万历后期朝臣郭尚宾几篇关于澳门的奏章分析了明朝处理澳门的政策得失,并结合有关文献论证了万历年间澳门经济的发展及民间走私活动猖獗,还就明朝对澳门加征税额之事进行了考证。最后分析了郭尚宾提出的以温和手段将葡萄牙人迁出澳门是行不通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亦集乃路的黑水城是元代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明朝的必争之地。明军攻克黑水城,该路大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家族降明,其家族由亦集乃路迁至凉州,后定居于京畿地区。居地变迁拉近了吴氏家族与明朝的距离,促进家族成员军职升迁,同时,也推动该家族婚姻关系及家族文化的转变。把都帖木儿家族作为蒙古归降民众中的上层代表,其家族在民族交融中对北元归降的少数民族群体发挥了引导和表率作用,有利于降人群体建立对明朝的认同并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多民族交往交融中,亦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明代武举制度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举制度始设于唐,确立于宋。至元代,废武举,专事荫袭。明朝时,又重开武举。在明朝选拔将帅的多种途径中,武举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明朝立国前后至宪宗朝,武举制度形同虚设。吴元年(1367年).吴王朱元璋下令开武科取土,且规定“应武举者,光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①。后因战事紧急、前途未卜,朱元璋未能将之付诸实施。明朝立国后,性好猜忌的明太祖朱元津担心武将手握重兵、威胁皇权,因而对之大肆诛戮,并让武臣子弟入卫学、儒学学习儒家经典。在此背景下,武举不可能被提上议事日程。洪武二十年(13…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中国内部局势混乱,政权更替。先是李良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清军人主中原,定都北京。而不甘败亡的明朝遗臣相继在南京、福州等地建立小朝廷,继续与清朝对抗。在这种政权鼎革之际,作为原来臣属于明朝,向它称臣纳贡的琉球国,如何因应局势变化,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由于清代有关琉球史籍的记载过份简略,使人无法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拟根据琉球《历代宝案》所载的档案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津就派人招谕海外请…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荑,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5世纪后期撒马儿罕使臣海路来华与明廷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撒马儿罕使臣由陆路贡狮、海道回国,又从海路入贡过程以及明廷的反应。表面上这是皇帝、宦官、政府官员对贡狮和贡路的争执,实际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弘治年间明朝对朝贡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由于明朝大臣竭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华贡路复归于陆路。明朝也由此丧失了加强海路贸易的机会,为以后葡萄牙人东占满剌加留下了空隙。  相似文献   

13.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9,22(6):81-84
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漠南交通要道和适于牧放的肥沃之地。明朝为了控制这一重要地区,以形成有利于明朝的边地防御态势,与北元及蒙古贵族进行了长期征战。于是,阴山地区随着不同的归属,在不同的时期设置了不同行政建制。明代阴山地区的行政建制是元代阴山地区行政建制的继续和发展,为清代阴山地区盟旗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甲申史事的启示白钢1944年3月19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4日。这篇史论,总结了明朝未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灾荒遍地、官逼民反,导致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  相似文献   

15.
有韩国学者认为壬辰战争时期粮饷缺乏责任在于明朝方面,粮饷缺乏又为明朝议和提供了借口,而粮饷优先供应明朝军队又造成朝鲜军队解体。但事实上通过对壬辰战争初期(明朝万历二十年五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的粮草供应和运输环节的专门考察来看,当时粮草的缺乏主要在于朝鲜未能解决粮草的征集和运输困难,在于朝鲜政治腐败和政治效率低下;而粮草供应严重不足又直接制约了明朝援军军事行动的展开,致使明朝与日本议和。至于朝鲜军队的解体,在明朝援军进入朝鲜之前就已出现。它表明正是朝鲜王朝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使其失去了应对重大战争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明朝是中国古代立国最久的封建王朝之一.朱元璋称帝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其针对的不仅是元朝的弊政,而且还有自秦以来的积弊.在此基础上,朱棣再行变革,完善了洪武体制,夯实了立国基础.在经过一百年的运行后,嘉靖至万历前期又进行了持续六十年的改革,激发了新的统治活力,再度有效地延续了明朝的统治命运.洪武、永乐和嘉靖、隆庆、万历不同时期的改革模式构成了明朝独有的政治现象,是明朝政治的显著特点.面对不同时代要求而从事针对性变革是明朝立国久远的根本原因,也是解读明朝政治走向的锁钥.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32-143
明朝是旌表制度推行的成熟阶段。明朝前期为宗室旌表的空白期,形成旌表不及宗室之制;明朝中期为宗室旌表制度确立的摇摆期,正统、成化年间出现宗室旌表,正德年间初步建立宗室旌表制度,嘉靖中期以后对宗室道德模范皆旌表,又定制加以否定;明朝后期为宗室旌表制度确立时期,万历以后对宗室道德模范皆旌表,并确立制度。明朝后期的宗室旌表除了此前的孝顺节烈类以外,捐助钱物、体国恤民等忠义善行类成为主体。明朝宗室旌表制度的建立,与明朝中期以后宗室地位待遇日渐衰弱、道德法律水准迅速下滑、社会风气由俭入奢以及皇帝个人性格乃至国家形势走向等有密切关系。明朝宗室旌表制度的建立,是新规代替旧制,是皇权的胜利,它维护和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论明初京畿地区的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京畿地区农业状况,是涉及明朝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明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诸如移民垦荒、军事屯田、兴办水利、提倡种植经济作物和减免赋役,实施赈济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长期战乱而残破的京畿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在耕地面积、人口数目和赋税额数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增加。这为明朝建都北京和北部边境的防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明代中后期及整个清代环渤海地区经济的振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实行的政策是明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明朝与北元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刺这对主要矛盾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因而它服从和服务于明朝对蒙古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明廷在这个时期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清代的官私文书,还是近世有关清史的著作,大都忽略了这样一段史实:努尔哈齐曾作为明朝建州左卫的质子,在明朝将领李成梁的公私衙门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只有极少数历史著作指出努尔哈齐在明朝守辽明将李成梁帐下被抚养过一段时间,“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又学习了作战的本领”,但也没有指明他作为质子的身份。明朝和朝鲜在同女真族打交道时,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