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这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解析和参与动因分析,提出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治理理念创新的路径选择:政府合理地扩大其管理半径,提高其管理效率;有更强的回应力,回应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政府自身角色的转变,处理好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渗透,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方式日益兴盛,并且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公民往往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网络民主监督等方式进行制度内政治参与,亦或通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等方式进行制度外的政治参与,这都会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信息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直接关乎民主政府的成败.探究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政府、行政人员、公民自身、基层组织四个角度来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以期提高公民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合作、参与的政府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应有内容,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殊组成部分。在理论上,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及治理理论在制度创新上为我国少数民族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然而,实践层面的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政治的路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民族多宗教的现实加上制度性参与的先天性不足和非制度参与的无序性,出现了诸如政治冷漠、参与渠道单一、被动型和动员型参与居多等现象,要克服这些不足,就需要从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重塑政府价值取向及完善公民社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网络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网络参与社会事务、政治事务越来越多,网络也成为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平台,成为社会公众与政府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渠道。公民网络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表现形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网络参与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和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反腐中公民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公民反腐的新阵地,有利于公民行使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批评建议等个人权利,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增强。我国网络反腐中的公民参与仍存在着一些公民参与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宜采取以下对策加以完善: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完善网络反腐的相关制度;政府积极推动官方网站建设,加强其和民间反腐网站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网铬政治参与的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政府的社会服务更具有可选择性和向“公共服务”治理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非理性化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和培育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形成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在当前形式下有新的发展.通过对两个案例的解读,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是人们政治参与愿望的增强、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和网络舆论自身的优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需要从改进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管理,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使其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