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面对特大灾情,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紧急抗震救灾动员令,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刻,扶贫人就行动了起来,与灾区人民心手相牵,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2.
雷颐 《中外书摘》2009,(4):22-24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灾害无情人有情,如果将“文革”时期三次抗震救灾与这次汶川抗震救灾略作对比,不难看出政府执政观念、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与进步,因为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往往最能反映一个社会、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安家》2008,(7):104
当前,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工作正在迅速开展.如何在重建工作中更加体现科学性,让新建起来的城市再遇灾难时能尽量减小损失?重建过程中如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情发生后,无数感人的故事撞击着人们的心。张泉灵、陈晓楠、范红梅、赵映是四位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现场的普通记者,在亲身经历灾区生活后,她们的感触比其他人更加强烈。听她们讲述自己在灾区的经历,喜怒哀乐是那样真实,不禁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这场灾难带来的巨大影响,切身体会到中国人万众一心应对这次灾难的勇气与智慧……  相似文献   

6.
生活速递     
抗震救灾还需心理关怀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倾刻间,北京、甘肃、武汉等全国诸多省、市、地区与灾区同胞一同感受了震动和恐惧。许多当日经历了"高楼逃生"的人们现在还在"眩晕",有的听闻灾区情况就无限悲伤,有的情绪低落之时还感到全身酸软,应该说,出现这些灾后综合症很正常,但是,精神科专家提醒大家,要尽快树立起信心和勇气,不可长时间、过度沉浸在灾难的阴影中。  相似文献   

7.
在灾难中毁灭还是在灾难中重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严峻的考验。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让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8,(7):76-76
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每一个生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也重建那些受到创伤的精神家园……本期好书推荐栏目,向所有为赈灾努力过、奉献过的人们致敬!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平凡的志愿者。我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或许就是许许多多的小事,才使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以育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们用志愿者精神,给灾区人民传达了.一种力量,一种与灾难抗衡的众志成城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作为这次灾难的见证者和应急救援的参与者,作者理性地总结了救援工作的得与失,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灾难防御与救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问题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会议指出,抗震救灾捐赠物资管理要遵循自愿捐赠、不得  相似文献   

12.
5月30日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3):120-125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问题 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近段时间抗震救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关的工作建议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自从灾害发生以后,我们按照部党组和省委省班会的部署,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全体职工,特别是参战的兄弟省市的同志们在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工作方面有序有力地进行着,到今天为止,排查、巡查地质灾害点已经达到3000多处,排查隐患点2000多处,特别是通过我们的排查和巡查,发现了一系列重大的隐患,并及时地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采取及时的避灾措施,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在防灾、抗灾中取得了实际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姜菁 《职业》2008,(19)
随着抗震救灾进入重建恢复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开始转入灾区的生产和生活恢复方面.那么,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灾区的劳动就业会面临哪些问题,又会对全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什么影响呢?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就业问题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08,(7)
5月18日,中组部下发《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响应,自愿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6.
危机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事件,它和灾难、痛苦、损失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灾难频繁,危机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政府责任重大.对于转型中国而言,随着2005年禽流感的逼近,正在淡忘SARS引发的"非典型公共危机"的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17.
姜菁 《职业》2008,(19)
在经历中长大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青年一代的成熟与成长.在抗震救灾队伍中、在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中,有许多被称为"80后""90后"的青年和大学生群体.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8.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安置社区按其功能及存在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为安置受灾群众而紧急搭建的安置社区.这种安置社区一般具有依托公共设施而建、帐篷安置、临时性等特征,因而笔者将之称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另一种是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而设置的一种安置社区.一般而言,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一想到气候变化会带来洪水、瘟疫、饥荒及其他灾难,世界末日的预言会立即进入到我们的脑海里,或许这个预言真会实现.专家们召开了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会议,并将会议结果整理成文后,发表在2009年5月16日出版的<柳叶刀>(The Lancet)上.他们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增加5~6℃,10亿多人会在大规模环境迁移过程中流离失所……20亿人将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而数十亿人将陷于饥饿的困境.武装冲突的风险将上升,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系统也将受到损害,有些甚至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