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福建省晋江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文章基于晋江市三个镇(以T1镇、T2镇、T3镇表示)的三个村(以V1村、V2村、V3村表示)开展的案例调查,对该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宅基地流转与退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通过问题导向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宅基地的需求与依赖程度,文化传统风俗、农户就业模式是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流转与退出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传统风俗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影响;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确、宅基地管理制度及流转与退出机制不完善、资金问题以及宅基地的经济潜力则是实现宅基地流转与退出这一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究农户"就地城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增强农户"就地城镇化"意愿的措施和建议,为推进就地城镇化提供参考。基于就地城镇化等理论,总结了农户"就地城镇化"选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海盐县244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约农户"就地城镇化"选择的因素包括:社会保障、生计转型、城镇谋生能力、生活货币化、生活环境变化、原有生活方式和习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补偿标准、一户一宅居住、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子女受教育有利于农户"就地城镇化",而户籍制度、预期经济收入、原住居民偏见与歧视、田园劳作情怀、民主政治生活权利等问题并不对农户"就地城镇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探究就地城镇化模式,提高就地城镇化效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农户生计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可行能力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本文构建了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陕西省497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及不同组群农户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生计转型对于不同分位点农户生计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2)相较于未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生计能力显著提高,且发展能力、社交能力和经济能力均受到显著正向影响。(3)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分析可知,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后,60岁以上老年农户的生计能力提升幅度较其他年龄阶段明显;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户,其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正向影响效应最显著;关中地区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最高且最显著,陕北、陕南地区均不显著。为有效提高农户生计能力,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并结合农户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和措施,切实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中,探究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防贫减贫、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评估体系中,社会资本所占权重最大,显著影响农户生计水平;民族地区农户的各项资本逐年递增,且农户在家庭结构、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因农户致贫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稳步提升,需要做到: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农户社会资本;重视文化资本,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各村农户不同资本间的协调发展;紧密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实现由计生到生计的有效转化,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户生计资本提升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各主体间相互影响、学习、模仿的演化博弈行为及其演化稳定策略.农户与政府、宅基地转入方与转出方、宅基地转入农户与其他转入主体、宅基地转出农户之间四类博弈的稳定均衡结果均取决于各博弈方从宅基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以及支付的各类成本.而宅基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对各博弈方演化稳定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交易成本越低,各博弈方越倾向于选择宅基地流转或有利于宅基地流转的行为.因此降低宅基地流转交易成本将是政府将来促进宅基地流转的重要政策方向,并应从政策法规制定、平台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4):52-59
搬迁移民是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能够帮助扶贫对象彻底摆脱恶劣生产生活环境,真正达到减贫目的。本文以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非移民户为参照对象分析搬迁移民实施对移民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移民实施对移民农户生计资本的净增效果显著,即搬迁移民实施是移民农户生计资本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搬迁移民安置点的选择显著地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因此,本文认为针对连片贫困山区农户,积极实施搬迁移民能够提高农户生计资本,能有效达到减贫目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在农户非农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基于CFPS2018年的微观数据,主要分析社会资本对于不同生计脆弱程度非农就业农户的差异性影响,并重点探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动。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可以显著降低非农就业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越高,社会资本的改善作用越明显;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均能够显著降低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2)当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较高时,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是替代关系;随着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降低,两组变量之间由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而随着生计脆弱程度进一步降低,两组变量之间不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丽  扈映  米红 《东岳论丛》2013,(1):160-164
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宅基地退出机制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当前该领域研究既涉及流转原因也涉及制度设计,分析视角由农户个人特征等微观因素上升到社会保障和地方政府等中观制度以及土地制度和法规等宏观环境层面。但是,近期能够实施并兼顾社会、法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情况的理论和政策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9.
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下,农民对宅基地产权的错误认知引发了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最终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在理论剖析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形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差异,实证分析非试点区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试点区和非试点区农民对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存在产权认知冲突;试点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高于非试点区农民;宅基地所有权、抵押权能和继承权能的认知冲突都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权能认知冲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防范和化解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有利于正确引导广大农村居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下,农民对宅基地产权的错误认知引发了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最终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在理论剖析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形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差异,实证分析非试点区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试点区和非试点区农民对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存在产权认知冲突;试点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高于非试点区农民;宅基地所有权、抵押权能和继承权能的认知冲突都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权能认知冲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防范和化解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冲突有利于正确引导广大农村居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退出是农民农村退出的关键.对云南省9个县(区)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的政策认同会显著增强其退地意愿;非农化能力对农户退地意愿具有门槛效应,非农化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与退地意愿显著正相关,但较低或较高时对退地意愿无显著影响;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使农户"两地"退出意愿存在差异,宅基地退出意愿弱于承包地退出意愿;农户更愿意选择低风险和收益稳定持续的退地方式,承包地退出偏好"货币化补偿"方式,而宅基地退出偏好"实物置换"方式.应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的政策认同度;要警惕非农化边界效应陷阱,厘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要构建和完善一种分期、稳定、持续的退地补偿机制,并基于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因"地"施政.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生计资产体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的生计资产体系,以甘肃省西河县XJ村为例,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地震灾害发生后,直接受到损害的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就是体现为现实物质的物质资本,因此灾后农户的生活状况明显下降.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贫困农户必须将能够直接用于交换的少量的金融资本转化为物质资本.此时的农户虽然物质资本有所恢复,但由于金融资本的极度匮乏,短期内其贫困程度表现为大幅加深.长期内地震灾害增加了农户走出贫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生计作为正式的概念在1992年由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以来,从微观的视角,即以行动者为导向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1999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提出后,成为理解和应对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不吝被各类非政府组织和研究者使用。由于农户的不同结构的生计资本,农民的实际生计策略和结果的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扩张型、集约化、多样化以及迁移型等生计类型。对贫困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和形态的动因、制约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形成相关的干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农地流转各利益相关者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的差异,我国的农地流转方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和农户主导型,但不同的流转方式会引致不同的流转路径、经济绩效,最终诱发不同的社会治理成本.中央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淡出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方式,通过培育农户主导型流转方式进一步壮大集体主导型流转方式,从而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捍卫农民利益,构建农地流转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徐伟 《兰州学刊》2010,(10):99-101
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里从农村宅基地流转交易的市场性、流转情势的客观性、流转方式的多样性、流转认识的争议性、流转依据的缺陷性等方面,对农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有助于正视与处理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矛盾,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立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户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状况,差异体现在农民工自身长久利益的驱动等方面。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条件优越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有更强的居留和落户意愿。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和社会资本的累积会增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作为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利于其在城市落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自然资本以促使其安心落户城市,提升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实现其安居乐业,改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增强其城市生存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心理社会融入等。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如何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可谓见仁见智,主要体现为宅基地国有化与私有化两种方案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宅基地性质的不同界定、对宅基地流转依靠力量的不同抉择、对宅基地制度变迁成本和绩效的不同评判。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认识误区,即都静态孤立地审视宅基地集体所有制,进而论定其构成了宅基地流转的根本障碍。实际上,集体所有制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通过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化与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完善措施,集体所有制完全可以适应宅基地流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源起、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宅基地不合理利用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宅基地收回"、"宅基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三种方式。通过论证发现,宅基地退出是在当前制度框架内的最优选择,同时,当前我国宅基地退出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政府积极推进但农户参与热情不高、退出补偿难以体现未来价值、农村体制改革的关联性影响、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农户乡土情结阻滞等诸多困境。因此,在推行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过程中,要按照"渐进式"改革思路,从宅基地发展权重构、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设置等方面着手完善当前的宅基地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农户意愿角度,以福建省农民的农用承包地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到影响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样本数据,并对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的职业、农户家庭的人口、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农户流转承包地的租金水平是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租金水平是正向影响,户主的职业和农户家庭的人口是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宁夏南部山区288户土地转出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农户对政府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风险预期两个层面,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农户转出土地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68.1%的农户对转出土地表示满意,31.9%的农户表示不满意.农户受教育程度、单位土地面积租金、农户流转土地的数量和农户对政府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农户对政府土地流转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其土地转出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最大;而农户对土地经营风险的预期对其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