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您推荐     
《文化社会学》是我国解放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从人类文化角度系统地研究社会学的专著。该书以40万字的篇幅,较全面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了文化产生、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储存、分配、应用、传播、增殖、冲突、变迁、调适、控制的社会过程与发展变化规律;它涉猎了广泛的人类文化史知识。作者更着眼于人们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研究,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到宇宙观、生观、时空观、价值观等,是一部囊括了大文化研究的、知识容量渊博的著作,是值  相似文献   

2.
熊金星 《社科纵横》2010,25(1):102-103,123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社会生活图景的思维重现。征婚启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种广告语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承载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信息,反映了时代社会思想变迁。本文对征婚启事语言二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研究了其语言形式的嬗变过程,从征婚启事语言的外在变化中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燕秦 《社会》1996,(11)
上海大学的《社会》,是研究大到人类社会,小到社区家庭的专业刊物。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其特有的视角观察社会,切入社会,并以其对社会的导向作用影响到现代的中国与世界。尽管其影响力无法严格地加以度量,但她的巩固、发展和壮大,她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就是这种影响力的可靠证明。1988年,我认识了《社会》,屈指算来,已是8个年头了。我与《社会》相识8年,就忠实地阅读了8年,并为她撰稿8年。应当说,我与《社会》深交了8年。在8年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社会院一所很好的学校,凡是在《社会厂就读”的人,都会在“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贺培育研究员撰写的《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一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专著中把“制度”这一社会现象抽象出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初步构成了自己的体系。制度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具有强制性和导向性双重作用的社会运行机制。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依赖的不断加强,为了保持其生产生活的稳定和有序,制度就随之伴生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制度变迁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其制度建设的水平也会越高,制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5.
商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各种文化一样,商业文化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实践的产物。它的概念在文化事实的历史分析过程中才会逐步清晰起来,就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的:“定义对于科学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总是不充分的,唯一真实的定义是事物本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只能从商业发展事实中,从商人的实践过程中追寻商业文化的踪迹。 商业是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为标志而产生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而提高、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所必须遵循的道路,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谋求富裕,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提高人类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层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渴望与追求。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到底即是为生存而劳作,为富裕而拼搏的历史。然而,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从“均贫富,等贵贱”的呼号到《天朝田亩制》的纲领性文献,数千年来,一个阶级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7.
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代第一个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按照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的诠释,“文化就是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整体,也就是先天遗传的人类财富的总和。”按照《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审美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和表现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和表现理性周宪从历史的角度说,技术对文化的渗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就象技术必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发生影响一样。在当代西方,关于技术对文化的影响,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一种可以称之为超越论者,另一种可名之为实证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社会结构变迁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轩明飞  陈俊峰 《社会》2004,2(2):34-37
作为社会变迁的一种合理路径,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现代化是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科层化等方面的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进行,在城市发展的特定时间段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城市现代化以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变迁为其核心内容,通过人口与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张得到具体的反映。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表明了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城市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发展则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扩散与城市社会结构在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上不断协调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家庭核心功能的变迁李东山●社会学研究家庭功能的变迁包括了家庭功能体系组成的变迁和家庭核心功能变迁两方面。而家庭核心功能的变迁又主要表现为家庭制度的变迁。就总体而言,人类的家庭制度经历了生育制度———经济制度———生活制度三个阶段。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家...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又称文化,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以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为依据,以团体生活和心理互助为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普遍存在的人为现象。广义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隋神财富两大类:社会文化的物质财富,如房屋建筑、衣着服饰、饮食用具和其他生活用具、生产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等,皆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整个世界都处于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变迁的历史时代,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冲突也随之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化冲突为文化转型奠定基础、积蓄力量,是文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并且文化冲突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是人类解放的重要手段。文化冲突的过程是人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文化冲突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生及解决既是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新的飞跃。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伴随着具有鲜明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性质的“说话”艺术的兴盛,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它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正由于如此,宋代话本小说及与之相关的宋代说话伎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回顾百余年的通俗小说研究,可谓学人辈出,著述丰富,多有创…  相似文献   

15.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的祝贺     
《社会》杂志创刊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这15个年头,恰恰是二十世纪八十、九十之交,很值得回顾与庆贺。尽人皆知,就在这15年间,上海这个最富朝气和创造力的都市,在邓小平思想指引下,在上海市委、市府领导下翻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社会》在这段时间中出现并成长,并非偶然。《社会》以社会学的眼光对社会发展和上海文化的演进镇而不舍地探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作为《社会》杂志理事会理事长同样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是一个中国书画家、我又是一个走过许多国家的海外赤子。我的心.无菌次为祖国15年来在全世界日见羹贵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流徙文化论》这本书在文化学人类学领域内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我认为,对“流徙文化”这一专题的思考是应当从对文化的流徙性质开始的。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总和。它包含思想史、精神文明甚至物质文化等等诸多方面。在《流徙文化论》书中,作者建立了流徙的概念:“人类因为生存上的某种需要,总在进行迁徙和流动。虽然由于人类进化使得流徙内容不尽相同,但其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或建立一种优裕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形成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类型的历史。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任务。另一方面,人类从动物状态分离出来,就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同时产生不可分离的辩证发展的关系。因此,作为研究人的科学,就必须研究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这便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创制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如:石器、铜器、铁器,采集、狩猎、畜牧及早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精神文化,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亲属制度、家庭关系、婚姻形式等)。上述丰富的内容通过地下发掘的历史遗物、  相似文献   

20.
刘介民 《探求》2002,(1):69-70
一、三种文化的价值从历史上看 ,悠久的精神力量就是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 ,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应该是我们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子。古老的《易经》就论述了“文化” ,在《易·贲》卦中有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就是说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来治理天下。文化教育对于国家社会、安邦治国至关重要。可见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先进文化”正是“以文教化”这一古老文化的现代转化。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 ,不仅要了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为中国教育昭示发展道路 ,而且要努力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