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两面”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传承而言,它是民族精神;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提升了民族凝聚基础、提供了民族凝聚动力、确立了民族凝聚目标;反过来,中华民族凝聚力保障了民族精神实现、预示了民族精神方向、推动了民族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精神是由邓小平风范、邓小平理论以及邓小平实践功勋凝聚、升华而成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崭新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方向,其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敢闯敢“冒”的精神,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刚柔相济、柔里有刚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独特标志。在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明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凝聚纽带、“天下观念”对民族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等。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重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视二者的互动作用,平衡和协调二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应对提供有效支撑,为解决重大公共事件凝聚思想共识、整合社会资源。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家国情怀是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生成的内在原因,责任担当是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生成的重要原因,自强不息是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生成的深层原因。江苏高校在开展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实践时,应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指引,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本质要求,以重大公共事件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在具体践行中,江苏高校还应以“三个深化”培育青年的爱国理念,以“两个创新”优化爱国主义培育方式,以“两个视野”拓展爱国主义精神向度,以“四位一体”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物”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是民族的脊梁 ,人民共和国的骄傲。在他们身上 ,凝聚着共同的精神品格 ,那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鲜明的“中华人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团结奋斗 ,为民族争光 ,为国家争光 ,并将永远支撑中国人走向光辉的未来。因此 ,应把当代“中华人物”的精神品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资源来开发 ,变成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以引领全民族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还要把“中华人物”作为一种人才资源来开掘 ,以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海”与“九州”构成了中国古代认知世界的早期天下观,“四海”作为“九州”的边界,其观念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大一统”文化精神的生成密切相关。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促进了“四海会同”格局的形成,使“四海”一词同时具有“四方”“四夷”“天下”等多重地理含义。礼乐教化上的“四海”一统与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促进了“四海一统”天下观的演变,以及对“大一统”文化精神的认同。随着“四海”观念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以“四海一家”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下观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汉语成语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它是研究和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精神追求。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行业自信以及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高校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凝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1.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诸多中华文化符号中,地理符号丰富而特殊,是彰显民族形象、增强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历史上不断被塑造出来的中华地理符号,从“领土认同”、“一体感”心理、“我者”与“他者”身份体验、“令人热爱”情感等维度,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在当下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符号生产的价值取向、深挖各类符号资源、健全符号传播与内化机制、强化符号功能,进而全面推动中华地理符号的建设升级,对于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岳文化及其香会活动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延绵千年而传承至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文章将以山岳文化及其香会活动作为切入点,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视角,全面梳理山岳文化及其香会活动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山岳文化及其香会活动的精神实质,唤醒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重新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党报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建构是推进抗日救国工作取得进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新中华报》作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承担了抗日救国宣传的重任。《新中华报》通过凝聚社会共识,构筑中华民族认知共同体;通过号召共赴国难,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通过坚持守土有责,构筑中华民族责任共同体;通过维系精神纽带,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新中华报》以其系统全面的宣传报道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构,在推进抗日救国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和公共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体现者和弘扬者。中华民族精神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内在动力和思想渊源;党的先进性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博学笃行”、“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以及“厚德载物”、团结统一的为人之道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20.
[提要]现代国民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而人民的范围则是不同国民构建方案彼此竞争的结果。现代中国的多民族国民方案以历史命运共同体作为凝聚国民认同的最主要的精神纽带,所以中国历史叙事在塑造现代中国国民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历史中国”是中国历史叙事的主体,现代中国由各民族共同创生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涵纳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并揭示出各族人民多元汇聚的历史发展趋势。作为“国家有机体”的历史中国以及作为地理空间的历史中国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以“自在的中华民族”概念对历史中国加以概括,并以多元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对于这一历史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而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历史共同体的连续叙事”。这一叙事充分解释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机制,相较于其他的“历史中国”叙事,是更为成功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