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统计资料,宁夏全区总面积9,960万亩。1985年总人口4,146,215人,其中:银川市718,918人,石嘴山市575,891人,银南地区1,417,122人,固原地区1,434,284人。固原地区加上盐池、同心两县的南部山区总人口接近180万。经过考察,我们认为,目前宁夏人口数量,特别是南部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人口与生态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人口素质三个严重失调的局面。这一局面已经影响了现阶段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影响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宁夏南部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下决心从政策、科学技术、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力争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本文就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的理论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宁夏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产业集群经济形态雏形显现。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分析 ,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为此 ,本文提出了发展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宁夏是我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宁夏南部山区有8个县(区)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宁夏的扶贫开发历时20余年,国家投入资金60多亿元,如今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社会面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宁夏扶贫开发成效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其扶贫方式的变化在国内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资金使用方式随扶贫不同阶段目标而调整,适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实现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目标作出了积极努力。文章分析了宁夏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的阶段性特征和效益,归纳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特点,指出了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宁夏乃至全国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中政府相关政策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评析了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的几个阶段 ,评价了宁夏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重建战略政策阶段具体措施执行效果 ,建议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特别是政策的制定阶段 ,要充分注意收集民意 ,让农民的行为自觉自愿。突出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产权归谁所有 ,进而探索符合宁夏区情的林草公共资源管理模式尤其是南部山区村民能够接受、参与且能提高生态管护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宁夏南部山区是一个贫困地区,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彻底摆脱贫困,就要着力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以设施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本文着重探讨了宁南山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实施扶贫和生态移民最早的省份,从南部山区向黄河灌区,宁夏对于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和保护山区生态环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新的形势下,宁夏移民面临着许多困难,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以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增加移民资产,关注移民的社会管理创新,保护移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卫生扶贫:扶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一种社会综合征。由于卫生落后所带来的疾病流行、人口健康水平低、盲目生育等是造成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和加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卫生扶贫是扶贫措施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关心。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条件较为落后,师资队伍结构、学历层次、数量仍不合理。应加大区域性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改革的力度;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转变观念,营造重视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地区区域环境变迁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南部地区区域环境变迁与扶贫开发束锡红区域环境变迁是指一定地域内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改变。生态环境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赖以依托的自然生态系统。社会人文环境指人、文化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自然与社会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中两个最基本的空间,尤其...  相似文献   

11.
同心县是宁夏南部山区八县之一。全县总面积7 018平方公里,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该县辖3镇、13乡、219个村,4个居委会。1986年全县有4.6万户,总人口24.38万人,回族人口19.5万人,占总人口80%,是全自治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人。人口的增长、分布、构成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同心县从1949年到1985年人口剧增了7.3倍,平均每年递增6.17%。近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  相似文献   

12.
将现代管理的价值分析方法引入人才学,其表现为,要提高人才价值系数,就必须从增大人才的贡献,降低人才开发成本或费用两方面去努力。现就宁夏南部山区人才开发价值观作一浅析。一、努力增大现有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宁南山区提高人才价值系数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需要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是一种客观存在,当波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时称之为周期波动,波动超出一定的幅度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危害。本文拟就宁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情况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宁夏经济的波动情况1.为清晰起见,首先就五大生产部门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①农业经济的波动: 宁夏的农业,按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引黄灌区和南部干旱山区。灌区有引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世纪宁夏农村反贫困的艰巨任务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反贫困战略 :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战略 ;积极实施异地开发战略 ;积极实施劳动力输出战略 ;严格控制宁夏南部山区人口增长速度 ,加大教育科技扶贫力度战略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发挥区域优势 ,积极发展畜牧业战略 ;改革宁夏现有的贫困 ,进行反贫困制度创新战略。文章还对宁夏今后在反贫困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宁夏470万人口中有近80%的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关系到350多万农民切身生活的大事,本文对宁夏80年代农房建设的基本经验、90年代发展趋势及有关问题作一探析。一、80年代农房建设情况和基本经验在80年代前的长时间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宁夏350多万回汉农民住房条件是相当落后的。据1983年调查,有11.6万户农民属于无房、缺房、住危房的“三房户”,占全区60.9万总农户的19%。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8县,“三房户”达10.4万户,占山区26.9万总农户的38.8%。进入80年代,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相一致,山川农村掀起了建房热潮,农村  相似文献   

16.
宁夏吊庄移民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十分落后,为了使生活在这里的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由南往北实施吊庄移民的重大决定。本文就宁夏实施吊庄移民16年来的具体实践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 ,宁夏必须进行战略性把握。跨世纪的发展应有新思路 ,即必须打好“两张牌” ,突出抓好“3316工程” ,才能真正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文章从深层次指出了宁夏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山川共济 ,即必须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以粮食换生态。尤其是南部山区 ,应以粮代赈 ,退耕还林 (草 )。文章还对宁夏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百千人才工程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以及产业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三西”资金的投向与管理许芬.“三西”资金是用于补助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用于加快农业建设,开展综合治理的专项资金。从1983年至1992年,10年时间国家投放宁夏西海固地区“三西”专项资金达3亿多元,对宁夏南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起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9.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四年来,在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恢复生态环境、拓宽致富渠道、减轻人口压力、促进民族团结、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扶贫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也存在搬迁规模与安置能力矛盾突出、资金紧缺、迁出群众生产能力差、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土地开发面积不足以及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政策保障的高度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工作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山区劳务输出:绩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有名的“三西”贫困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截至目前,山区8县劳动力已过百万,其中富余劳动力占五成,近年来年输出人次已达50万以上,年创收在8亿~9亿元之间,占宁南山区农民纯收入的30%,这个数字已达到了自治区财政收入的14。本文从宁南山区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对该地区发展劳务经济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以寻求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