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寄语中国艺术人》是战国策派的美学纲领,须结合《中国心灵》才能读懂战国策派的美学旨趣。战国策派美学始于反对儒道,却终于复归道家,因为中国人就社会属性是儒家信徒,作为个体却是道教徒。陈铨等人所意识到的时代病是战国策派无力解决的,因而以海德格尔的学说格义道家作为药方,从美学概念引向哲学概念。虔恪的"绝对之体",对于"超人"而言是以老子的"无"为终;对于"超人"与"末人"以外的第三种人而言,是以海德格尔的本真为终。因此,在陈铨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阅读到本真的救赎。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派戏仿希腊神话的方式可分为尊重性戏仿、颠覆性戏仿、杜撰性戏仿三种。在创作这些戏仿希腊神话之作的过程中,"战国策"派分别运用了推崇式想象、批判性想象以及整合式想象这三种想象异国他者的方式。经过"战国策"派想象和戏仿之后的希腊神话又俨然成为新的所谓希腊神话而作为他者鉴照着本国文化,而"战国策"派重构他者的目的则在于发掘其中能够鼓舞国人积极抗战、坚持抗战的精神食粮,这同时也反映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对"战国策派"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一,不管是批判还是肯定主要以政治标准作为衡量、评价的基础;其二,从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来为战国策派正名、平反。总体说来,研究界几乎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战国策派。而美学上的贡献正是战国策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也是战国策派主要成员所擅长的专业。因而发掘其战国策派的美学价值,是当前战国策派研究的一个当务之急,对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关照,也是对战国策派研究深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史记》、《战国策》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受制于已知材料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方法犹可商榷。事实上,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今本《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乃后人据孔衍《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刺秦部分补入,时间当在隋唐之际。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战国策派"的内涵、成员、聚合、刊物、外围等问题依然模糊不清或者莫衷一是。至于它与《民族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法西斯主义、国民党的关系等等,更显得神秘混沌。因此,"战国策派"亟需得到辨析和考证。学界意识到"战国策派"具有综合性、多学科的特质,却忽视了它的流变性、阶段性的特征。同时,"战国策派"的研究仍未能摆脱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左翼思维模式。要把握"战国策派"真实的状况,必须在立场上超越、价值上突围,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预设框架和思维模式,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中,从原始刊物入手还原"战国策派"的基本史实,并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考查论述。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派     
1940年4月1日,一份名为《战国策》的半月刊在昆明国立云南大学出版发行,自此,一个被称为"战国策派"的著名文化思潮应时而生。其核心人物是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林同济教授,西南联大历史系雷海宗教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指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这不仅指出了该书命名的涵义,而且也明确了它的内容.基本上是策士们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国君,或发表政治见解,或提出斗争策略.内容决定形式.因此,《战国策》的显著特点便是运用对话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唐且不辱使命》通篇即由对话组成,篇幅虽短,但情节极其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派曾借用当时广泛流传的三句抗战宣传口号"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以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阐释其应对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之策,而这些对策其实就是"战国策"派关于危机处理的信仰。从现象学的角度而言,这些信仰可分为现实信仰、集体信仰和强力信仰三个方面,它们共同传达出了"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式对话”是指以简洁的对话来呈现故事内容,并具有含蓄、重复和真实之特点,这正是文学极筒主义的高度体现。本文以《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简短对话为例,试析其含蓄、重复和真实三重特征的体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6,26(1):71-73
《西游记》于唐僧所取回“有字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本身不甚措意,而反复强调其合于“一藏之数”,体现了更重“无字真经”,推崇禅宗顿门“顿悟顿修”、“见性成佛”之旨的倾向。而“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唐宋以降“一代时教”即世俗佛学的代称。《西游记》惟重“一藏之数”,是对世俗诵经学佛的否定。总之,《西游记》以“修心”为要,乃“一成佛之书”。其于佛之诸宗,偏重在禅;于禅之诸派,则抑“渐”而扬“顿”,推尊“顿门”。  相似文献   

12.
一《聊斋志异》有无民族意识的问题,是多年来蒲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环绕这一论争,蒲学界大体分为三派,即肯定民族思想,否定民族思想,后起的“有民族意识,但表现并不强烈”三派。实质只有肯定或否定两派。几十年来,这两派论争不断,说明双方还没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  相似文献   

13.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两汉间出现的“设论体”赋,别具一格,它直接根源于宋玉的《对楚王问》及《楚辞·渔父》等文,其远祖又可追溯到《战国策》中的策士辩难。汉代的“设论体”赋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士人的出处态度。由于儒家思想渐次深入的影响,从东方朔的《答客难》到蔡邕的《释诲》,士人们面对怀才不遇、沉居下僚的现实,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较突出的变化趋势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修身俟命”观念越来越浓重;二是社会批判精神逐渐衰弱;三是俳谐之风渐退。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朱子学对日本近世思想形成的影响时,将伊藤仁斋的《论语古义》与《四书集注》比较是其关键节点之一。若以朱子学为背景,仁斋对以朱子学的否定主要体现在:经典上改重《论语》;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对具体事务的指导。若以古学派甚至整个日本儒学为背景,则仁斋对朱子学的继承体现在:尊孔、训诂和诠释观。故伊藤仁斋对朱子学的异化主要是从原儒的角度瓦解朱子学和突出的实学观。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派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二战前后,世界动荡不安,战国策派学人认为这是"战国时代的重演".为适应这"争于力"的"战国时代",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发现它"活力颓萎","个人缺乏活力,民族缺乏活力".有鉴于此,他们提出了文化重建的构想,其要点是用尚力思想提高个人活力,用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活力.可以认为,战国策派是民族危机背景下充满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以抗战、建国为宗旨的文化派别,其理论多有偏颇,亦有独到、精当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对《战国策》的一些内容,或是用当时的语言对其进行翻译,或是改易几字而大面积地采用,因此《史记》与《战国策》存在着大量的异文现象。本文对《战国策·秦策》和《史记》中的异文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异文在词义考释上的作用,即可以据异文以释生僻字、据异文以知同义词、据异文以明通假字、据异文以推异体字、据异文以识连绵词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异文以相互校勘和探索避讳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诗经》学独立思考派是清代《诗经》学三大派别之一,代表人物是姚际恒、崔述、方玉润。独立思考派不为清代学人所重,其地位的确立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五四"时代是疑古辨伪的时代,其疑古精神与独立思考派的学术精神契合;"五四"时代的学者对《诗经》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视其为一部诗歌总集,这与独立思考派研究旨趣一致。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诗经》学独立思考派的地位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1993年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一文。这篇文章以“历史形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一种新的战争理论,认为当今世界的冲突将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所言并非新鲜。半个世纪前在我国文化界就曾经出现过一个流派:“战国策派”。这派学者在他们的言论中,也曾依据“历史形态学”理论,宣扬强权政治思想。对“战国策派”的言论,当时许多学者纷纷加以批驳。本文据史重评这一流派,以引起人们对“历史形态学”外衣下的战争理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