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Lee-Carter系列模型是对一个人群的死亡率动态建模和预测的模型。由于中国死亡率抽样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模型预测的效果不如国外文献所反映的那么精确。本文在两人群引力模型框架下结合中国和美国同期死亡率数据建模,并将结果与相应的单人群模型比较。研究表明,引力模型与APC模型相结合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预测2025年老年抚养比会急剧上升到23.32%,2030年的婚配男性人口超出女性约2079万,婴幼青少年20年间累计死亡人数约293万。  相似文献   

2.
临界最小努力模型及其扩展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的临界最小努力模型描述了在一定的转折点将农业剩余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所应付出的最小努力程度 ,对年度努力状况未加细致分析。为此 ,我们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得到计算年度努力程度的修正模型和扩展模型。我们利用原模型和修正模型及扩展模型对中国就业非农化年度努力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利用原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而利用修正模型和扩展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拟合较好 ,扩展模型尤为恰当。我们还将扩展模型用于研究第三产业化的努力程度 ,我们发现 ,在现有发展水平下中国的第三产业化实际上已经很充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广西、河南、黑龙江、江西、宁夏、四川、甘肃、安徽、云南、山东10个省份10个村庄698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使用零模型讨论分层的可能性,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人口统计特征、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等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户的生活满意度在总体上要低于中等户和富裕户。随着户主年龄,住房面积、耐用消费品种类的增加,健康、道路状况、村庄民主、社会交往的改善,农户生活满意度提高的可能性越高。农户生活满意度与受教育年限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村庄特征差异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差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同时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运用工具变量控制了这两种模型的内生性,全面客观地对我国各省区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城市化水平与CO2排放量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年龄结构是推动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而大的家庭规模可以抑制我国的CO2排放;此外,收入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其他重要因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表明,上一期CO2排放量对当期CO2排放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退休年龄以上的老年人群死亡率预测是养老金精算和长寿风险度量的基础。针对我国大陆地区退休年龄以上人群死亡率数据量较小且波动较大的问题,借助多人口联合建模思想,基于单人口CBD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老龄死亡率建模的Logistic多人口模型。通过加入更多相关人口数据信息来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选取我国台湾地区分性别死亡率相关数据,与我国大陆地区分性别死亡率数据进行联合建模。研究发现,Logistic多人口死亡率模型比单人口CBD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拟合效果和长期预测一致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1992-2011年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变系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因素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采用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增长率指标对研究城市进行区域划分,具体分析城镇化进程对不同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城镇化对不同城市碳排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就越小;城镇化发展速度越快,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越大。根据研究结论,对不同城市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统计数据库中1990-2013年中国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存量数据,在修正移民零值基础上,采用国际移民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移民主要分布在距离较近和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影响中国对外移民的因素有移民输入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制度质量以及距离;移民输入国资源丰富程度和老龄化程度对中国移民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制度质量对减少人才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总量预测模型新探--与赵进文教授商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提出了赵进文教授构造的中国人口总量与GDP总量关系模型的两个缺陷,并依据1952~2002年年度中国人口总量的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预测中国人口总量的自回归模型。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自回归模型不仅弥补了赵进文教授模型的缺陷,而且对中国人口总量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全国2 357个县(市、区、旗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四分位图法归纳总结我国县域总和生育率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东北、东部沿海最低,华中、华北、青藏地区次之,西南、华南地区最高。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总和生育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县域总和生育率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经济越发达、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婚率越高,县域总和生育率越低;享有适当宽松的生育政策或传统生育观念越强的地区,县域总和生育率越高。文章分析了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内部造成县域总和生育率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明  方玉昕  王晓军 《中国人口科学》2022,(2):32-45+126-127
文章通过引入灰色预测GM(1,1)模型改进Double-Gap方法对寿命差距进行建模,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Double-Gap方法、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进行比较,以探寻适合中国人口预期寿命预测的科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建模原理看,Double-Gap方法不仅能在建模中将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与人类最优表现预期寿命进行关联,还能避免Lee-Carter模型等间接预测法中死亡模式固定的缺陷,同时方法客观、可操作性较强。(2)从模型的拟合与短期预测效果看,改进Double-Gap方法具有较小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并能有效弥补Lee-Carter模型在人口预期寿命预测中出现的过拟合问题。(3)从模型长期预测效果看,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在预测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时较为保守,而Double-Gap方法预测的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能保持与最优表现预期寿命之间的合理变动趋势,并且改进D-G方法预测的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趋势的斜率值小于传统D-G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人口死亡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寿命增长减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635名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只有18.2%的流动人口有体育健身的习惯,通过构建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后得出:河南省流动人口的体育健身行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幸福感、长期居留意愿、居住类型、孩子数、日工作时数和参保状况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等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体育健身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各地区老年人口死亡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首先对全国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率进行了数学模拟 ,其次对我国 30个地区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率与模型 (全国老年人口 )值进行了数学分析与模拟。研究表明 ,全国及各地区老年人口死亡率均可表达为年龄X的简单数学函数。本文还研究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老年死亡人口登记的相性误差  相似文献   

13.
黄杰 《西北人口》2016,(2):91-95
本文首先使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2年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各省(市)区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逐渐提高,东部地区的碳排放绩效远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劳动人口数量和受教育程度对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老龄化人口数量、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我国碳排放绩效的提高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锐  杨雷 《人口与经济》2015,(3):106-115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独特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的自然实验,构造迁移行为选择模型,解释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影响迁移行为的过程。利用苏州工业园区2006-2011年迁移人员管理数据,整合计量经济学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精算模型,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应考虑其对迁移行为的影响,较大的养老保险制度差异造成较大的养老保险迁移成本,对迁移行为的发生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男性、高学历以及年轻群体发生迁入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对个体有利的迁移行为提升了园区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老保险能否顺利运作和发育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支是否平衡至关重要。给定目标期间的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为 :∑nj =1c× ∑b- 1i =ax( i j)× w( j) -∑w- 1i =bx( i j)× Q( j)× ( 1 r) n- j =0 ,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因素较多 ,除缴费率、替代比例、退休年龄、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增值率、通货膨胀、养老金计发办法等基本因素外 ,人口迁移、失业等也会对养老金收支平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特别是对原本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荒漠草原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只有鼓励更多牧民参与退牧还草项目,才能促使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全乡牧民的调查数据,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牧民退牧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牧民受教育程度、家庭拥有的饲草地面积、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牧民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牧民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对牧民退牧意愿呈现出正向影响,而家庭拥有的羊只数量对牧民退牧意愿呈现出负向影响,牧民年龄和外出务工率对牧民退牧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文化程度、羊只数量、饲草地面积是深层原因;对退牧补贴政策的认知和对草原荒漠化的认知是间接原因;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甄别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特征是解决供需错配、提高供给效率的关键前提。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代替单一维度分析路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模式,并基于安德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其归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和消极利用型三种模式,分别占比9%,15%和76%。身体健康状况差、经济收入高、家庭养老支持弱、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高和拥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对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模式选择呈现出典型的外在政策环境诱导特征;独居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而年龄较小、家庭养老支持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和缺乏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非独居老年人更可能成为消极利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群体针对性,重视老人陪伴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方补贴力度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王立剑  刘佳 《西北人口》2009,30(3):24-28,34
探索分城乡、分年龄的人口预测方法对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避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风险具有基础理论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定性描述了统筹城乡的人口预测思路,据此对人口发展方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考虑人口城乡迁移和人口区域流动因素的人口分年龄预测模型;运用陕西省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参数设定,对2008-2050年陕西省城乡分年龄人口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陕西省总人口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人口高峰年为2037年;城镇人口数总体上升,农村人口数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者退休决策的重要变量,而劳动者退休后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养老金,因此养老金成为研究劳动者退休行为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美国已经发展起比较成熟的经验模型来检验养老金对退休行为的影响,如非线性预算约束模型、Option Value模型、动态规划模型、Probit模型与Logistic模型、风险模型,文章主要对以上5种模型进行介绍总结,以期对中国的经验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规划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预测方法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