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民族关系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就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此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玉福 《西藏研究》2005,(2):117-120
藏族地区即藏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乃至全国平均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藏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藏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要根据法律赋予的民族立法权,依照本地实际,加强民族立法,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立法优势,为藏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对加快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文以甘孜州藏族自治为例,分析了康巴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并对当地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余敏 《民族论坛》2011,(1):51-53
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对加快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文以甘孜州藏族自治为例,分析了康巴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并对当地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藏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旬在西宁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族与民族关系,着重讨论藏族与其它兄弟民族关系的问题。出席讨论会的主要是青海藏学界的专家学者和西藏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代表共三十多人。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二十三篇,会间还参观了青海博物馆举办的藏汉关系文物展览。  相似文献   

7.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长期融化积淀而形成的 ,青海藏族服饰也不例外。青海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 ,透过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的表象 ,我们可以窥见青海藏族居住区域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该民族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藏汉双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语教学是提高藏族儿童文化素质,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青海藏族教育的实际,建立“口语优先发展”的模式,对藏族学生的语言运用、理解、表达、写作等能力乃至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意义、模式、现状和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海藏区发展问题对话录王汉民青海省常务副省长李小林本刊记者今年8月中旬.记者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采访,遇上了正在那里考察指导工作的青海省常务副省长王汉民。王副省长近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问题,有不少好的想法和思路,不仅对青...  相似文献   

11.
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状况,没有形成单一民族自治体制,自治区行政建置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的关系 ,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创举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优势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实践中 ,要坚持落实自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方面.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完善和充分行使问题,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主要有关于民族关系性质和特征、民族问题实质、民族工作根本任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论述了新中国建立5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问题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又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又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