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既是社会赋予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换观念,革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在平等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技术商品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高校在人才、信息、科技、设备等方面,都具有雄厚的优势,应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技术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加速了商品化的进程,但也有部分成果停留在开发一试生产阶段,未直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全国每年通过鉴定的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应用技术、软科学成果)大约3万项左右,推广应用的只占10%~20%。高校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更低,1983年以来我院共有科研成果190项,推广应用了20项,占10.5%。影响成果转化的原因很多,有体制因素,也有运行机制的因素,还有成果本身的原因及其它方面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普遍为国人所认同,让科学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这是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迫切要求。我国高校每年有几千项鉴定的科技成果,校内转化成科技产品的约10%,高校科技成果多,人才密集,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面窄,闲置率高,转化周期长,校内吸收更差,有识之士为这种科技成果的利用现状而焦虑。  相似文献   

3.
当前影响我国高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一是企业科技意识比较薄弱,公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技术成果要价盲目性大,缺少科学的定价原则;三是技术商品是一种无形财产,风险性大;四是高校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65%左右的科技成果已在生产中实际应用。但是,真正变成产业化、商品化的成果少,仅占高校科技成果的15%左右,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树立技术是商品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技术成果商品特性,技术成果商品化工作的特点等问题的分析,找出当前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具体措施。画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框图,建立了厂方投资效益模型,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对于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新机制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按照一般规律,一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总是从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开始的。创业投资作为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化市场意识遵循经济规律促进高校应用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毕俊娥大量应用技术成果没有能够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高校科研工作走向市场经济初期出现的“不适应症”。转化率不高是现象,成果的使用价值低是原因,市场意识薄弱是本质。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科技成果逐年增加,但目前能签约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到30%。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科研中仍普遍存在只注重追求成果学术层次,忽视成果应用转化为效益的观念障碍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资金投入缺乏保障,推广队伍不力,企业对新成果吸纳转化积极性不高,成果流通信息渠道不畅等等。要采取转变观念,校企合作转化科技成果,吸引风险投资创办基地孵化科技成果,壮大推广服务队伍和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综合配套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或商品化了的科技成果,即技术商品。所谓科技成果的商品观,就是探讨有关技术商品或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几个问题。 科技成果为什么商品化,这首先因为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劳动产品,只有商品质的一般规定: 第一、科技成果是使用价值。任何科技成果最终将转化为生产力,尽管实现这种转化的方式和速度不同,但实现这种转化是必然的。而科技成果一旦作为现实的生产力,作为劳动手段进入直接生产过程。它就同生产系统的其它要素一样,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它的价值加入价值形成过程。从  相似文献   

10.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既是当前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战略转变的重要保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大多数现有科技成果未能在经济中运用而不能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究竟原因,一个重要同时也是很关健的问题就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未能真正到位,符合经济规律的能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力量还未能真正行动…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应用少,效益低,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据专家估计,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中,应用较好的只占10%,一次性使用的占40%,从未使用过的占50%。也就是说,大量的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浪费是惊人的。有必要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探讨一下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产问题,以寻求有效的对策。一 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中介是科技成果实现工业化、商品化的中间环节。确定技术中介的法律地位,分析其特征,认定技术中介合同的性质,是技术中介服务合同当事人依法实施活动、维护其经济利益、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保证。只有在实践中加强技术中介法制化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技术中介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武业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速度与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学技术及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速度与规模的竞争。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每年都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科技成果已逐步地走进市场,物化为生产力。但仍有大批的科技成果走不出校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究其原因,除了有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意识与观念的滞后与缺乏带给成果转化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就工作所及,浅谈个人管见。一、科技成果转化要有市场意识长期以来,一方面,高校科技人员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依赖“纵向”渠道,形成了“坐。等、要”的思维方式和惯性行为;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支持孙惠爱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战略制订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下称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它是我国经济起飞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科技、经济、社会和管理多...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基石。然而,科技只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如何把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现状改革十多年来,我国科技队伍增长一倍,人数已逾1100万,取得10多万项科技成果,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下了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还很缓慢,差距还很大。据统计,60—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  相似文献   

1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离不开科技,科技会给农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没有科技就不会有现代的农业。作为科技成果的本身,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如何使潜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农业生产成果,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在现实中,人们比较容易看到研究成果和急切需要得到生产成果,却很难注重到推广体系这一中间环节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根据技术合同法,非专利技术成果可以作为商品进入技术市场交易,显示其自身的价值。高校通过技术市场活动,将本单位的非专利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的教师和科技人员,通过到企业和农村去推广非专利技术成果,加强了产学研的结合,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我校通过技术转让或与企业合作开发,使一些非专利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非对专利科技成果转让与开发的过程中,高校在实践中,既尝到了“甜头”,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部门多.具体到不同领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成果,其转化的途径、方式都有所不同,有必要深入研究、探索和创造.知识共享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手段.今后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共享研究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运用博弈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组织与引导如何准确地寻找课题,选好课题,使科研活动围绕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经济建设决策服务。从这一思想出发,我院软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评审的决策服务类课题多,新立项的课题也最多。通过评审或获奖的课题十六项。按大类分:研究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课题有五项。为上海城市一二三产业发展服务的课题有八项。为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课题有三项。在取得这些成果过程中我们重视解决以下二个问题和一项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