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我国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多样.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回归、分解和倾向值匹配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考察在不同雇佣合约下工人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区分不同雇佣类型工人的收入差距是市场有效性的反应还是市场分割带来的租金.回归结果表明,雇佣合约期限与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不同雇佣合约关系下的工人收入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解发现,在均值和不同分位数上分割效应对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始终高于禀赋效应,即不同雇佣合约类型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本文还采用分层倾向值匹配去除可观测的样本选择偏差,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雇佣合约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男、女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利用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状况调查农村住户数据,对农民工职业和其性别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农民工而言,城市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割,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仍是导致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到拉的嬗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推力,也有城镇的拉力.根据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对该问题的实证分析表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逐渐从原来被动地依靠农村推力嬗变到主动地依靠城镇拉力.本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影响,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民工进城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黎芳在2006年第4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一文中指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入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 并且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包括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包括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估计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实际收入变动因素、转移就业的机遇因素、转移就业的风险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由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可知,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摘     
王黎芳在2006年第4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一文中指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珊陛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异。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着突出的性别差别,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思想观念、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等等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贫困群体的存在,有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总的来讲与社会转型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等。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想要探讨的是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中的这种性别工资差异到底有多大,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从事的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劳动力输入和输出地区的性别工资差异状况与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减小性别工资差异,创造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女性文摘     
王黎芳在2006年第4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一文中指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异。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着突出的性别差别,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思想观念、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等等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她们是中国妇女中地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企业家的收入分配,提出将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分为内在性人力资本、产出性、社会性三类价值形态,以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为收入分配的核心基础,构建企业家人力资本、收入分配和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实证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对薪酬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家产出性人力资本对企业家薪酬分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在性人力资本对薪酬的影响呈现较大差异性;社会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家薪酬不相关或负相关。企业家薪酬分配应以人力资本价值作为核心依据,并注重体现企业家人力资本不同价值形态的互动效应,实现企业家长期性的人力资本价值,最终促进企业持续稳定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但学科/专业的性别分化趋势也愈发明显。通过对案例院校本科生学科/专业选择的实证调查发现:本科生在院校、学科/专业选择的动机、过程、结果及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选择专业过程中受到性别观念影响和对性别隔离现象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要解读这一现象,需要深入探究这种差异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并就其背后可能隐含的性别化逻辑和社会结构性的规训进行分析,从观念、政策、制度等层面去思考与变革。  相似文献   

13.
内生增长要素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乡收入产生于城乡部门不同的生产函数。其突出特征是,人力资本要素在城乡经济中的重要差别,而人力资本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城乡家庭生育率的不同选择。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的高生育率和低人力资本积累率所导致的低水平均衡,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城市部门已进入低生育率、高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率所推动的持续增长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率提高和生育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2002-2011年31个省营养不良率与收入增加、健康干预等因素进行的分位数回归,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儿童营养不良率降低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增加是儿童营养不良率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影响力度随着营养不良率的降低而有所减弱。这表明,单纯依靠增加家庭收入,并不能彻底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而类似加强儿童保健管理和农村饮用水改善等卫生干预手段对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则具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要有效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除了增加家庭收入以外,还需加大儿童营养干预力度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特征是:资本的全球扩张使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国际金融垄断阶段;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跨国资本掌握着全球经济的“命脉”,并强行规定全世界生产的总方向,决定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性质。资本全球化虽然为缓解旧有矛盾提供了某种契机,但资本超时空限制地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新的基础上日益积累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的差异不仅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会引起地区和个人收入差别的扩大。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地区收入差别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缩小地区收入差别进程中,中西部应该在人力资本方面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的合理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湖南省宁乡县金洲镇以土地流转为龙头,形成城乡一体化"内源性"发展的"关山模式"。他们区别对待两种用地类型:对农用地实施统一整理、集体入社,流出经营;对建设用地实施节约指标、有偿转让,置换集居。保证农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和"保障金"等稳定收入,通过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居委会协调土地流转并经营土地,保证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的土地规划以及政策引导和服务、企业投资保证了土地增值和经济发展。土地流转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升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等"三重效果"。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仍然面临"部分农民抵触、企业投资成本上涨、流转风险潜存"等障碍。总体而言,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现实,保证农民收益、进行城乡资本的联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户农业投资的低水平饱和现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呈“倒U型”关系、与农业经营效益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反常现象,认为我国农户农业投资存在低水平饱和的问题。收入水平较高时农业投资的下降趋势,是由非农收入的负贡献引起的;农户农业投资水平与农业经营效益呈现负相关,则是由非农经营效益较高、农业生产中资本的低水平过密化及各地区间条件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天津市575位居民的调查数据,以居民个体及父辈特征为控制变量对人力资本要素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经验与学校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显著;在职培训与健康投入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个体性别、单位性质、职业类型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显著;个体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与父辈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对二者关系的控制作用不显著。接受学校教育与积累工作经验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女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男性收入持平;薪酬政策制定应借鉴外资与港澳台企业的激励措施;社会福利应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高收入群体应注重学校教育和文体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经济地位研究关注社会资源占有和收益的性别差异,注重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所依赖的不同资源。按照是否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标准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高教育劳动群体和低教育劳动群体,由分析两类群体人员经济地位获得的不同路径——对高教育群体经济地位提升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对低教育群体经济地位提升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其在单位中所处的“结构”,进而进一步探究不同劳动力市场所需资源的性别差异更有意义。研究发现,低教育群体显著的性别差异来自于女性群体受到更多的结构性限制——管理职务对女性的排斥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大龄女性的歧视;高教育群体趋向于性别平等,原因在于影响该群体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教育、年资和培训经历趋向于收益率的性别平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