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民间生态政治运动促使西方国家生态政治的发展,这种发展直接内化为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外化为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环保行为的塑造和环保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污染相伴而生的中国现实亦迫切需要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相应提升。当然,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涉及政府内外系统的诸多要素的形态、现状和走向,难以一蹴而就。内系统要素主要包括价值观、纵横向权力关系和政府官员;外系统要素既涉及公民社会和市场领域的诸多主体,又涉及域外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失灵"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型,往往陷入经济发展和生态危机相伴的"锁定"状态,因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优势的政府权力的适时介入显得非常必要。然而,政府的生态治理却面临三重困境:多元价值观念碰撞格局下的政府生态治理困境、多元利益主体互动博弈下的政府生态治理困境、生态公共政策生成难题下的政府生态治理困境。对此,需要在生态治理中厘清不同主体的利益结构和策略结构,引导其理念和行为实现生态转向,尤其是要提升政府系统的生态理念,促进制度结构变革和行为调适。  相似文献   

3.
寻求社会主体间的环境价值共识应首先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否则环境价值共识的制度性保障缺失就会导致持续性的环境衰退和周期性的社会阵痛。西方国家也曾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衰退难题,且环境衰退问题的最终解决又落实在西方民主政治的生态转向上。这就有必要细致梳理西方国家生态问题政治化的过程,并对西方政治生活的生态转向,即生态民主进行系统的学理分析,以期裨益于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权力合法运行乃至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的基本表征,而在转型国家中,怨恨往往会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心理梗阻,导致怨恨主体在"政治冷漠"和"政治参与爆炸"之间游走极端,严重影响现代国家政治生态的健康生成与理性发展.因此,转型国家要实现"良善"的政治,必须从政治层面、治理层面以及价值层面等疏导与消解怨恨主体的怨恨心理,引导公民有序、理性、自主、适度地参与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5.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密切相连的.从建党初期的以农村生态治理为主的土改型生态治理模式到建国初期的中央控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市场二元生态治理模式到新时代的多元主体协作生态治理模式,百年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为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程呈螺旋式升华.中国百年生态治理的现实启示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生根见效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持续提升党的生态治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的宏伟目标;坚持生态治理深化改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持多边主义生态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昭通是我国西部突出的一个贫困片区,贫困和生态恶化连体,生态恶化已形成生态危机,表现为"四大三失衡";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是昭通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治理既不能选择"保生态滞发展"的模式,也不能走西方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只能走"保生态重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后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因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家的退出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享有一定自主性的国家发挥积极作用,包括提供社会价值和运行规则,规制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结构与过程,构成现代国家的治理基础,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求政治层面的变化,还要求加快推动社会发展,以配合现代治理模式的运行.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转型需要现代社会提供基础,社会的良性发展又要求国家提供政治动力和保障.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嵌入的.  相似文献   

8.
乡村参与式治理过程是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博弈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不同治理主体对乡村治理资源分配具有共识性与分歧性。在承认国家权力具有最高仲裁权威的基础上,各参与治理主体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乡村参与式治理博弈过程最终不断推动乡村治理机制更加趋于合理性与公正性,促使利益共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提出树立合作的"重复博弈"思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斩断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建立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有效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备受国人关注的"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充分折射出我国公共决策中利益博弈的新动向,即公共决策主体实现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各种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与私人利益)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多元利益关系,从而推动各方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最终促使公共决策重新步入正轨并实现其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的绿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政治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股新兴的政治思潮。从政治思维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以及政治决策和政治参与等方面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全面的和普遍的政治关注。为了克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很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努力汲取其中合理的因素,改变传统的政治思维,树立生态政治价值观,实行基层民主,激励公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加大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力度,努力推进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生态政治化进程。这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何以愈演愈烈并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威胁,抛开传统而简单的归因,美国生态政治学者丹尼尔·A·科尔曼敏锐指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同时又从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给出了应对之策。科尔曼的生态政治思想具有值得借鉴的深刻理论价值,但其变革措施的局限性也更加表明共产主义才是生态危机的根本救治之道。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付出巨大环境代价基础之上的,由此产生的生态危机正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国际和国内政治正常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生态与政治的关联性变得更加紧密。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问题,推动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转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杨苹苹 《北方论丛》2022,(1):127-134
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传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十余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于常态化。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资本积累与支撑这一积累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出发,发现了主流经济学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忽略的制度性因素。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沿着"中间层次"的路径,将2008年金融危机界定为系统性的结构危机,认为新自由主义SSA的失灵是此次经济停滞持续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引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危机升级,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不断加剧。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微观层面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轨迹,但并未深入探讨开展根本的制度变革。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胜利 《西域研究》2012,(1):44-54,143
光绪三十三年,哈密通判陈天禄在清末边疆危机形势之下,利用哈密地区民众开展了"改土归流"运动,它反映了清末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政治一体化的历史趋势。虽囿于诸多因素,此次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其对哈密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晚清政治改革中的经济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史上政治改革的呐喊不断激起千层浪 ,改革运行中的经济因素却在顽强地制约着改革的烈演 ;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则又导致了政治统治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变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需要财政经济的支援 ,更取决于清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中国近代化研究中的模式化倾向不足以涵盖晚清改革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国家 ,然而 2 0 0 1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使其变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倒帐国。长期以来积攒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是阿根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在阿根廷由经济衰退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范炜烽 《兰州学刊》2006,(2):122-123
由于中国民主传统不足,政治民主化可以向西方学习借鉴有益的地方。但这也易滋生西化情结。本文从分析西方民主制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政治改革的取向事宜,提出当代西方民主有八大忧虑、六种背景以及中国改革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固有的理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已逐渐延伸到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周期性波动问题的探讨。人类经济的发展 ,是否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本文试图说明 ,人类经济历史发展过程 ,是沿着某种曲折的波形路径推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