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廖述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2):110-113
在视觉文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化消费中,身体的商品化与各艺术门类的商业化相伴随,成为一个习见的文化现象。"乌鸦"等文学现象中所暗含的"半自传+情欲文本"结构,表征了一种文学商业化运作的常见模式,即文学也以"香车+美女"型的组合方式完成了作家身体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3.
周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4):108-112
择取消费文化中的“身体消费”现象来考察中国消费文化的传媒表现,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及意识形态的转换过程。对身体的消费其实显露着“肉体至上”的视觉暴力、男性文化支配下的性别权力关系和“西上中下”的西方消费文化霸权。在此过程中,传媒的意义,首先在于传媒自身即从身体消费文化中确立了男性话语载体的身份;其次,大众传媒推行的身体美学标准,使身体消费合法化、大众化、世俗化;需要警惕的是,资本参与制造“美好生活”的符号假象和幻想在有利于社会控制的同时也可能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4.
贾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1):126-132+156
电商直播是技术推动下媒介商业功能的又一次迭代发展,其本质是通过推动受众媒介消费实现商品购买的再次消费。传播样态与消费方式形成的逻辑呼应是电商直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包括表演传播下的观赏娱乐式消费、互动传播下的情感链接式消费、场景传播下的沉浸体验式消费、群体传播下的价值共创式消费等。网络直播赋予了主播(销售者)和用户(消费者)更多角色、权利和表现方式,与已有商业模式形成明显差异,带动产业结构、商业模式、购物形态、主体角色、销售规律、消费体验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彭逸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88-91
本文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与消费社会的日常广告景观进行对比阐释,通过对消费社会的身体景观的文化反思,启示美丽,诠释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6.
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人们的消费也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物品消费为戢体的心理--文化需求的满足、以消费差异为目的的符号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符号消费的背景下,通过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必定能够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网红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平台经济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群体的青睐,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增长点。在“网红”直播间里,人的消费境遇时空被重置,即时即地的交易互动、情感体验和组织动员,渲染和放大了用户的消费情绪,同时压缩了其理性反思的时间。“网红”对“粉丝”而言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和情感皈依,直播带货使“网红”与商品构建起一种背书关系,随着“网红”的符号属性被不断放大,商品的功能性价值逐渐被象征性价值所遮蔽。在“网红”直播间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被主播和电商平台共同操纵的符号消费。“网红直播带货”能够有效利用私域流量变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拉动消费的作用,但其亦可能成为操控话语秩序、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权,需要以辩证和审慎的态度引导和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莫运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68-72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既有着生理身体,又有着交往身体.他的生理身体的畸形使其周围世界不断地将其交往身体降格为生理身体,也使理查将自己的周围世界规定为一个生物世界.他的畸形的身体相反促发了他的强烈的身体体验,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上展现出了与柏拉图哲学传统不同的维度.理查形象展示了文艺复兴复兴古希腊精神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9.
孙桂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5):66-70
身体是一个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权力要素的概念,囿于不同的意识形态要素,它在由古至今的中国社会中经历了一系列伦理形态的话语变迁.身体是个人主体精神的物质化呈现,但在当代消费语境中身体狂欢又与现代性自我话语产生诸多悖论.笔者认为,束缚和压抑当然是身体的不幸,只有小心翼翼地规范张扬的维度,走出硬性、软性的身体陷阱,并将一切控制在社会可允许的话语范围之内,真正走向健康、个性、放松时,才能为身体寻求一方不甚宽广的合法空间,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身体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符号消费在我国大中城市呈蔓延之势,为此广告创意者们挖空心思,尽可能给商品找到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象征符号加以推广。将传统文化资源以现代艺术手段进行符号化转换,是广告创意的法宝。当前我国广告对传统文化的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即:从自发转为自觉;从传统商品扩展到现代商品;从单一的创意表现扩展到整体的品牌传达。在符号消费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广告界以创新精神大胆、全面地挖掘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商品价值,同时还可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庆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12-17
随着“身体性”理论的逐渐成熟,技术哲学家伊德提出“三个身体”理论建立起了他的身体性理论。在他看来,身体一是以胡塞尔、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派提出的作为肉身建构的身体,即物质身体;身体二是以批判现象学为主的福柯等提出的作为文化建构的身体,即文化身体;身体三则是考虑到技术的因素而作为技术建构的身体,即技术身体。技术的意义凸显而出。这一观点实质上是技术工具论批判的又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李秀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64-69
当代消费文化的兴起改变了当代文化空间的权力关系与文化秩序,成为影响当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性力量。当代消费文化凸显着日常生活的价值,推动了知识分子的世俗化转向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而消费文化本身是权力争夺场域,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化领导权处于流动状态,面临多种权力关系操纵的可能。当代人有必要反思消费文化,着眼于历史的连续性、文化安全的视野、对话的方式、社会资本的投入、日常生活伦理的支撑,以此重构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化领导权建立的起点与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3.
张时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34-36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 ,制约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我国以黜奢崇俭为核心的消费文化 ,在当前形势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建设健康向上的现代消费文化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服饰与身体相互型塑,作为身体的外化,服饰是着于身的标记与符号。服饰及其制作技艺是特定群体在经验中养成的身体技术,是人的文化观念和情感世界的形象表达,也是进行社会沟通、交流和展示的消费方式。广西百色凌云县蓝靛瑶的蓝靛染布与织绣技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探讨其服饰形制、身体与技艺的错综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积淀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自然也会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地带有符号韵味。本文正是在符号消费的视域下解读草原文化消费的内涵与特征,梳理草原文化消费变迁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草原文化的建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身体缺场的情况下进行消费。与传统线下消费相比,网络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彰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趋势。时空分离的缺场空间使得人们在实施某些社会行为时的心理产生了变化,由此,消费内容、消费选择及消费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身体缺场的个性化消费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正常消费秩序的问题,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网络个性化消费监管办法和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体系,并加强相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社交媒体成为大众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网络直播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本文将大学生用户群在网络直播平台中的投入参与以及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取的相关性作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参与网络直播的不同方式,探究其对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之概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司金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6):153-156
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是当代中国学术界讨论较多且有分歧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经过检索与 分析,按所提取的一些基本标志及其学术内在联系客观地梳理、归纳出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讨论文化消费问题,另一条是讨论消费文化问题。并重点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消费 与消费文化讨论(1985—2000年)的学 术成就与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发展规律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民国北平的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这种无奈的身姿也映射在作为苦力的人力车夫的身躯内外。整日奔跑,可能暴毙在途,这种最直接对身体的消费还得不时面对军警等强势群体的欺凌。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政治集团也合力将人力车夫的身体推向了肉搏的前台,从而使之在行业公会内部、政府与党部等北平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场中昙花一现式地粉墨登场。作为边际和被消费的群体,人力车夫的身体也就成为生计、文学、政治和艺术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女性地位近代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男权文化长期压制女性的身心发展,道德伦理的规制致使女性在封建社会处于无主体意识的客体地位,成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旁观者.男性权利剥夺了女性评判自身的审美标准,女性成为证明男性存在的被压抑的社会符码,一种依附男性的失语群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以视觉文化形式为主导的“美女经济”大行其道,女性再次沦为社会的消费商品.现代消费社会下女性应该冲破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融合消费文化的活力元素,追寻自身的人生价值,切实提高女性地位,扭转消费社会女性地位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