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婷 《家庭科技》2010,(12):24-25
为了适应自然界阳气闭藏的特点,我们的养生活动也在秋天"收"的基础上,进入了冬天的"闭藏"阶段。闭藏是向内的,就好比在冬天要多充盈我们的健康"小金库",冬天里不断地储蓄,来年的开支就可以应付自如。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即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寒冷,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因此中医《摄生消息论》对冬季保健有"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的论述,提出寒冷季节饮食"三加一",即保温、御寒和防燥,附加进补。保温一般冬季进补,以温补为主,就是一方面食用药材(如桂圆、红枣),另一方面通过饮食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供给、补充蛋白质。营养学研究发现,富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提到"太极动而生阴",其实太极是一个不曾静止的圆圈,就像太极拳的缠丝功一样,要先学会画圈,先是右手护裆在下,象征阳气进入闭藏;然后是一阳来复,右手顺时针画圈而护头在上,象征阳气生发已极,因而转关生阴,阳气转入收敛,右手顺时针画圈到裆部,象征阳气进入闭藏。下为阴(■),上为阳(■),这是太极生两仪,如果以四象来说,下为老阴(■),左为少阳(■),上为老阳(■),右为少阴(■),也就是五行的水、木、火、金。然后以方位配时相,从而以二十四山配二十四节气,而人就在天地之间,要效天法地,随着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消息、盈虚,而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从而体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人体阴精阳气之本,冬令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盈,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为来年的生机蕴育精力。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养藏之道。 多晒太阳。寒冬的阳光对身体健康特别重要。寒冷容易损耗人的阳气,而阳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特别是1周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在整个冬季很少晒太  相似文献   

5.
冬季食补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炖品最好。因为它不仅能保持食物的原味,而且营养大都融在汤中,不会丢失。下面介绍几种食补炖品。 杜仲羊肾汤 杜仲15克,五味子6克,羊肾2个。 制作:1.将羊肾洗净,切片;杜仲、五味子洗净,用纱布包扎。2.将羊肾、纱布包放入炖锅内,加  相似文献   

6.
秦洪 《家庭科技》2016,(12):18-19
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详细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冬季宜闭藏、御寒、养肾。  相似文献   

7.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进补有药补、食补之分,养生家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我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食补处方,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确是行之有效的。下面介绍几款冬令滋补菜肴。  相似文献   

8.
一、摆正两个位置:"之外"还是"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靠自然界而生活.恩格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象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①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之外"(或之上).  相似文献   

9.
正大寒时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成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食生冷食物,宜热食,以护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以保持足够热量。大寒时节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黄精海参粥中医认为,黄精平和,既可补脾补气,又能润肺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12,(9):37
秋分节气时值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180度。秋分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中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以"阴平阳秘"为宜,反之为忌。秋分饮食进补要因人而异,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衡。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者应忌食油腻;木火质者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时节,此时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下面介绍2款清热度夏的养生食谱. 清炒马齿苋 材料:马齿苋、色拉油、盐、姜、大蒜(白皮)、香油.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成3厘米长,入沸水锅内焯水后捞出,沥干水分;蒜、姜切末.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马齿苋,加盐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相似文献   

12.
贾凯 《家庭科技》2013,(12):31-32
冬令进补多从冬至开始,此时进补可发挥膳食的最大效应,促进人体阳气萌生.以下推荐8款冬季进补食谱.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原本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结构与联系,它是完全按照自然法则变化发展的,根本不涉及文明与否的问题;一旦进入"文明"的视域.生态问题就不仅仅是自然界内在的关系,而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了.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既然生态文明是由人的问题引起的,并且最终指向人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对人自身的观念、行为作出深刻的检视.增强"生态自觉".为此,有必要对有关人的一些重要认识问题,如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目的与手段、需要与消费、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等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清理和把握;同时应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好这样两个实际问题,即利益问题和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旦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界,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又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人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如果人类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能趋利避害,使自然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违反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那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自然美,不少人都说主要是形式美.自从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又多被引为自然美的定义.其实,自然美的形式美的后面,自有其内在条件的制约.而人对自然界,一旦加以实践性的"人化",成为对象化的产品,不是成了社会物质文化产品,就是成了艺术作品,由此,其自然的性质也改变了."力度"、"气势"、"神韵"等几个方面,都可视为制约自然对象的形式美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竹梅 《家庭科技》2011,(4):30-30
枇杷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与蜂蜜配伍,有润肺止咳、化痰和胃、清热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但阳气虚损之虚寒咳嗽,咳痰量多稀白者不宜服用。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江汉论坛》2007,1(1):103-108
宋代道学家,是指当时创立了各种道学派别的代表性人物.这批学界精英,不仅关心社会现实,而且关心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观中的"和谐"思想主题.他们的环境意识的主体,就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一是在面对自然界时,要有尊崇、敬畏的心态;二是在依赖自然界时,要有顺其自然的平和愿望;三是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四是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他们有关环境意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发挥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舆论和教育作用;注意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语有云,药补不如食补,各种冬季养生药膳对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药膳要根据不同人、不同体质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红、黄、白、绿、黑食物各色养各脏,这5种颜色所对应的食物,对人体五脏的滋补非同一般。5种颜色的食物其属性、归经各有千秋,是人体五脏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09,(6):28-28
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人们宜顺应气候变化,晚睡早起,适量户外运动,保持心情愉快,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室内温度适宜,户外防止中暑夏季,卧室要保持通风阴凉,适宜温度为21~28℃,合适湿度应为30%~70%.湿度太高会使人闷热,应开窗通风;湿度太低,可用湿布拖地板."不得于星月下露卧",不要"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才具有生态道德合理性,这是当今人们为了能够过上好生活和善生活而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历史是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现实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化,人拥有怎样的人性,就必然拥有怎样的历史、拥有怎样的现实自然界.合乎人性地改造自然界具有一种逻辑必然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性只有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内在地拥有生态内涵,才能够集真善美于一身,实现人的本真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讲,合乎人性地改造自然界,亦是合乎生态人性地改造自然界;合乎生态人性地改造自然界,亦是以合乎真善美的方式改造自然界.人类如此改造自然界,才具有道德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