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性生态难题的呈现引发了生态伦理学界关于生态困境根源的理论论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态论主张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为本,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理性统治形式,重建社会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精神生态论主张通过精神自由的回归,克服由精神价值的消解所引发的自然生态失衡,重建精神生态平衡,推进个体生命秩序、社会生活秩序与自然生态秩序的辩证契合。因此,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作为有机的生态体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用生态批评的方法重新阐释海明威《一个非洲故事》可以发现,它是海明威在非洲狩猎后的反思,它试图通过小男孩戴维在非洲森林里的顿悟和被捕杀的大公象的“硬汉”精神,来揭露人们对自然生灵的熟视无睹和肆意毁灭,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荒岛小说因其独特的体裁和内涵,较为突出地蕴涵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问题。该文以荒岛小说的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为例,探究作品中所隐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伦理关系,从而揭示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失衡,而社会生态的失衡又必然导致人的精神层面的异化,彰显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优良的权力道德生态作支撑。当前,我国权力道德生态正处于传统→现代的伦理边际,一方面现代性道德精神逐渐生成,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内核又难以割舍,在社会和谐的语境中,权力道德生态呈现出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官本意识与民本意识的错位,权力伦理与权利伦理的失衡,人情伦理消解宪政伦理、身份伦理掩盖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汽车城>中的生态思想很值得关注,它挖掘了汽车行业人士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汽车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的隐患之一,指出了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伦理法的价值生态及其现代互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哲学的辩证法而言,概念与理念实为精神的两面。儒家伦理法作为概念,定在于中华法文化中,具有文化生态的合理性,是儒家伦理法的潜在。儒家伦理法作为理念,显现于社会现实中,具有会生态的合理性,是儒家伦理法的自在。儒家伦理法如何从潜在与自在互动中成为自为,自为地成为现代法治精神主体性的需求,是现代法治精神现实建构的历史性难题。只有对儒家伦理法进行生态转换,才能从互动中滋养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利益与幸福的"环境法西斯主义",陷入缺失人文价值的道德责难。究其原因,生态伦理探究常常受制于或限定在"现代性"道德框架内的规范伦理范畴,无法进入超越"现代性"道德展开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伦理文化传承的历史视野中考察,遮蔽了生态伦理思想原本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幸福之维。通过对现代社会"幸福悖论"的伦理反思,并借助于生态文学、生态心理学,生态伦理沿着精神生态的价值凸显与幸福之维的内在指引,寻求以德配享幸福的伦理信念和道德实践。因之,生态伦理思想就不能止于生态价值论的外显层面,而要深入人类社会的"内部自然",唤醒或激活人与自然天然联结的"生态潜意识",探寻人对待自然的"环境美德",获得精神生态的内在平衡,逐步达到社会生活中消费适度、精神自足的生态幸福。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美国知名作家,其中篇代表作《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学界持续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态批评和伦理学批评的兴起,这部作品又不断被重新诠释。其中,以批判论者居多。笔者与批判论者的观点不同,认为《老人与海》不仅明确体现了海明威对生态的关注,也反映了其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真切诉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狼文化"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一种新元素。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狼既是草原自然生态的"晴雨表",也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寄寓与依托。狼,以及由人与狼的关系而衍生出的"狼文化",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  相似文献   

11.
刘蓓 《青海社会科学》2013,(4):152-155,190
自然写作是美国生态批评最为重视的文学体裁,它的发展不仅受到了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几种文学亚体裁。自然写作的精神内涵与创作特征契合了当代生态批评的根本宗旨。从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的"文学中的自然"研究,与寻求美国文学批评"独立身份"的努力相融合,也体现出强烈的美国特色。美国自然文学创作与研究历程启示我们应更为深入地挖掘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发展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研究形式。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学日益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热点。立足于我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性,关注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以利于推动它的发展,成为当前切要的问题。我国的生态文学表现出"五个结合"的特征,在生态思想、创作领域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诸方面取得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成就,但还存在创作规模和质量不够、研究条件和批评理论系统化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方面作好应对。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语境中,自然生态的破坏与人文精神的颓败是相伴而生的。面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领域的严重失衡现象,新时期以来一批蒙古族作家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通过对"浪漫还乡"、"诗意栖居"的理想构建,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修复和人类精神救赎的良好愿望。他们对原始生态理想境界的诗意描绘,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乌托邦",表达了生态危机时代人类对"诗意栖居"生存家园的向望和追寻。  相似文献   

14.
哈嘉莹 《河北学刊》2005,25(4):116-119
“生态伦理”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它起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是以尊重生命、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对人的自然性的冲击所带给人们的不幸。在今天看来,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生态伦理观念都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从生态伦理现的核心概念入手,具体探讨劳伦斯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展现了劳伦斯超前的生态伦理价值现.劳伦斯深刻意识到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性的扭曲,造成了社会无爱的精神荒原,并希望通过男性与女性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精神需求,达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理想平衡,以便走出社会荒芜的精神现状,从而凸显劳伦斯生态伦理现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考察戏曲小说评点的基本材料可以探讨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明清时期的文学评点出自文人之手,其"文人"和"士人"的身份导致了他们评点批评的两个精神向度:一是审美批评,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他们的审美批评,既体现出从印象式批评到理论化批评的演进,又包含着批评姿态、不言之言以及文情激荡的特征。他们的社会文化批评,表现为社会关怀、伦理维护和"发愤"、"抒愤"的士人情怀。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构成了另外一重值得探讨、品味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既包括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等自然生态理念,也包括关注人类思想荒原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文学作家们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这三个维度入手,全面地展现了各个层面的生态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随着生态文学逐步走向繁荣,国外的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日趋兴盛,目前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著名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伊尔说,当他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生态批评领域时.困扰他的问题是"有谁要听",而现在的问题则是"怎样才能跟上这个新工作的步伐".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越涌越大的生态诗潮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乔纳森·贝特教授对浪漫主义生态诗的研究,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对著名生态诗人斯奈德的研究,以及"生态诗"这一术语的首先界定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伦纳德·西格杰对可持续诗的研究.可持续诗是当今生态诗的一个新发展,斯洛维克在其最新专著<走出去思考>(2008)里对这一诗坛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译文英文为斯洛维克教授于2008年5月所作的一次大会发言,文章不仅介绍了内华达大学生态文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及主题,还通过对中外"可持续诗歌"的评介和生态思想的阐述,倡导我们关注生活中富于审美趣味的生态体验,对于国内生态文学教育与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余谋昌致鲁枢元的信中提出一个问题,即有没有"生态精神".余谋昌赞成生态世界观,认为地球是活的,有生命,有精神.他从六个方面简单举证说明这个问题.鲁枢元答余谋昌的信里同意余谋昌信中的论述地球是一个活物,世界有自己的主动性、目的性;这种主动性、目的性表现为一种"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的存在,印证了"生态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社会中,孝慈精神是亲子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孝慈精神逻辑上主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但事实上却重孝轻慈、表现为一种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转型形成个人独立化趋势与家庭私人生活领域化趋势,而此两大趋势迫使人们排斥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而追求权利和义务统一的价值信念,最终导致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危机。在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重建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法律层面权利义务观的基石地位,其次要重视道德层面权利义务观的提升功能,其三要慎用法律作为道德底线的强制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