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丽丝·莱辛许多作品都反映社会的异化,被文论家认为贯穿着由感伤到虚无的思想倾向,莱辛也因此被认同为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剖析其主要小说作品的不同视点和主题,在思想基础、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方面归纳莱辛毕生创作倾向,并由此得出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自传体小说《金色笔记》是她的代表作,它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声望,也隐含了莱辛的自我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通过对小说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实践者——安娜的细致分析,指出莱辛对女性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辨证性思维.从更深层面接近莱辛,客观地审视她的创作,深入地了解她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走向十九号房间》(To Room Nineteen)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斯·莱辛(Doris Les- sing,1919~)短篇小说中杰出之作.这篇小说发表于1962年,被编入1978年在美国出版的莱辛短篇小说选《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还被收入《诺顿英国文学选》.在这篇小说中莱辛以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与细腻的心理剖忻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着力描写了苏珊·罗林斯这位知识女性的独特性格及其生活道路.读后无不使人受到极度的震撼和强烈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蒋帅  刘德斌 《东岳论丛》2019,40(8):129-135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和批评史上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作者从拉奥孔这一题材在古代雕塑和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不同表现出发,着重探讨了画与诗的界限问题。通过详细论述,莱辛严厉批判了当时在德国盛行一时的描绘体诗,指出诗比画具有优越性,由此力图打破束缚德国文学发展的桎梏,引导整个文学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莱辛作为启蒙先驱的作用。莱辛提出的"自然的符号"与"人为的符号"等概念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读新媒介、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在“混乱”文本结构形式和“四分五裂”现实世界以及“精神崩溃”的人物内心世界间的关系上。为了体现这种统一性,莱辛通过切割文本的手法突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作品的情节和意义丧失连贯性和确定性;同时,她还采用拼贴、蒙太奇、时间和时态混用法造成作品叙事的短路,时间、空间的跳跃和无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姜仁凤 《学术探索》2012,(5):142-144
莱辛以五本笔记的形式分别从安娜的作家经历、政治生活、情感历练以及日常生活反映了她的困境以及最后历经"崩溃"走向心灵重生。莱辛用螺旋式上升的谋篇布局和素材与作品的层层并置在貌似"混乱"的表象下创造出"秩序",使《金色笔记》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显示了作者于"混乱"中建立"秩序"的人文追求和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早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这让她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去审视社会现状和反思种种问题。在其作品《野草在歌唱》中充分体现了她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到理解。以探讨"人类生存"为主题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对主人公玛丽夫妇生存状况的详实描述,揭示了西方社会导致个体生存悲剧的社会根源:窘迫的经济背景、狭隘的种族规约和残酷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徐英瑾 《中国学术》2004,5(1):310-324
不少人提起维特根斯坦,只会想起两本书:一本是其早年作品《逻辑哲学论》(以下简称TLP),一本是其晚年作品《哲学研究》(以下简称PU)。通过对于这两本书的解读,我们在传统上都习惯于将维氏的思想分成两个时期:以TLP代表的“维特根斯坦I”与以PU代表的“维特根斯坦Ⅱ”。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TLP与PU以外的大量维氏遗稿(特别是他在思想转型期留下的思想材料)却在维特根斯坦研究中长期处于十分边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读懂一部古代小说作品,首先弄清楚其文本(或本文)的性质和情况,应当说是很必要的。 仅就长篇章回小说来说,自明初直至清代中叶,几乎所有的第一流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以及一大批第二、三流作品(如《东周列国志》、《平妖传》、《绿野仙踪》等),都经过以插增、续补、删订等形式,改变了原作的面貌。《金瓶梅》是一部较早问世的文人创作的作品,在第二次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更加感到,今见《金瓶梅》也没有保持作品原貌,仅就“词话本”和“崇祯本”来看,至少已“动过三次手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一百回中包括了原作和续作两个部分。下面,便从内部和外部对这一问题做些考察。  相似文献   

11.
<正>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中篇小说创作见长。两年多来,她就先后发表了《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等五部中篇。本文拟就谌容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谈些看法。一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个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美学论文选》41—42页)谌容的中篇小说之所以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作品总是着眼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复杂感情,人的独特鲜明的性格,人的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一句话,由于她的作品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充溢着鲜明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位重要的都市老年女性的书写者。在她的都市地理书写中,她着重描写了四个都市老年女性的生存地理即:流动音乐地理、日常消费地理、住宅景观地理和记忆杂糅地理。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入手,分别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四个都市地理空间和场所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作品中文学与地理相互塑造和影响的互动关系对老年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影响。这种探讨不仅提供了理解人类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的不同方式,而且加深了对都市老年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彰显了莱辛都市老年女性书写的独特视角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都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女子遭遇及女性对爱情幸福追求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两个文言小说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形象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4.
残雪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当代现象级作家。她不断进行文学实验,并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从早期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到1980年代后期的《突围表演》,再到近期的《激情世界》,残雪始终致力于通过文本实验和叙事话语创新,探索自我的深度和灵魂的深渊。残雪对“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然而,她的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了她自己所评价的高度,还需要文学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莱辛的《拉奥孔》是世界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精辟地论说了诗与画这两门艺术的界限和某些艺术规律的同异,一直受到美学界和艺术界的重视。富于诗情画意的我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可以说是“处于造型艺术和诗歌之间的艺术”。①若将莱辛在《拉奥孔》中的部分论述同园林艺术的一些规律作比较,可以发现西方古典美学和我国传统艺术理论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联系。须要说明的是《拉奥孔》的主要论说对象是史诗和故事画,本文在比较时,将其范围稍稍扩大到一般的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一点,不少学者已作过深入的研究而予以肯定了的,也就作为本文探索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6.
荀子文艺美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著《荀子》,除哲学论文之外,还有两篇是由61篇文学作品所集成:《成相》篇收入56首用通俗民歌体写成的作品;《赋》篇收入5篇小赋。刘勰给这些小赋的评价是“象物名赋,文质相称”(《文心雕龙·才略》),并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荀赋中的两篇,在这指代荀子赋体的作品),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文心雕龙·诠赋》)指出荀赋对赋体文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可以说,荀子不但是个思想家,而且是个有影响的诗赋作家。更值得注意的是,荀子还发表了不少文艺美学方面的言论。他的《乐论》篇,是  相似文献   

17.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是位知名的作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她已负有盛名,当时对她的评论已很多。比如,黄英在《现代中国女作家》(1930年)中称她为“新文艺运动中的一位最初的、最有力的、最典型的女性的诗人、作者。”沈从文在《十年来的中国文坛》中说:“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梁实秋则称她为“现今知名的唯一的女作家”(《创造周报·繁星与春水》)。虽然大家公认她为名作家,但对她的作品,看法有分  相似文献   

18.
丁玲是1986年春天走的。她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 人们没有忘记她,还一直想念着她。她和她的作品,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1990年10月25日,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了杂文家林放(赵超构)的《丁玲的日记》。他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77-8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优秀作家,她以不断开拓和创新的作品成为英国当代最丰产的作家的代表,也可以说是英国战后最具有独创精神的女作家。西方妇女的命运一直是莱辛创作的重要主题,这类作品深入描写了西方女性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通过对女性问题的反映,寄寓了莱辛对女性乃至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深刻思考。蕴含在其作品中的女性生存观可以归纳如下:女性面对生存困境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克服困难,提高生存竞争力;其次要积极进取,思想进步,争取自身的自由和解放;面对男女关系的生存困境,女性不能单纯采取同男性斗争的途径来获得,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睦共处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小说家类,而且第一次将大批唐传奇作品著录于正史艺文志小说家类,并将虚构与否作为区分史传与小说的基本标准,从而开启了具有近代意识的小说观念的先河,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