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为比尔·盖茨的后代,在许多人眼里是幸运的,仅仅是"首富的孩子"这几个字,就和过去国王的王子感觉类似;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实现一切,这几乎就是被赋予阿拉丁神灯。在别人那里的神话,在首富孩子那里不过是每天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1我是在姨妈家认识谢小勉的。那一年,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妈妈带着我和仅三个月大的弟弟,来到姨妈家躲难。她却站在门口拦住我们,我张口就嚷:"哪里的野孩子,快让开。"姨妈闻声出来,妈妈连忙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别见怪。"姨妈却怜悯地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三年不见,还是那个脾气。不过,也好,有个性的孩子必有大出息。"我不敢反驳,一张脸却涨得通红。  相似文献   

3.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路上必须要经过的蜕变。就如同花朵必须经过刺猬的变形,才能迎来更美丽的怒放。而作为母亲,能够做的,不过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天堂般的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常收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聪明,一看就是上大学的料。当我真的上了大学时,能上大学这个概念就变成了你智商基本正常,你家基本不穷的意思。等我毕业时,"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等等美好的词汇,早就在那里等着我了。我毕业以后,不少单位喊出了坚决不要大学生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连续1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正式退休,他宣布一个子也不会留给子女,所有财产(约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用于改善全球的健康及教育问题。从世界首富到世界首善,盖茨夫妇对孩子的期望始终都是那么简单:不让孩子享受任何其他同龄孩子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6.
正王思聪,新晋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关于王健林所拥有的财富,如果一个"首富"的名称太笼统的话,那么量化到物,可能能帮助你理解——据说,他平均一小时的收入,就能在北京买下一套价值424万元的房子,而王思聪,是他的独生子。出生在如此的顶级富豪之家,王思聪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问:因为感情破裂,我提出离婚,丈夫同意,不过,却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今后我如果再婚,必须征得孩子的书面同意才行。他说只要我答应了这个条件,其他方面我怎么说就怎么办。我仔细算了算,再婚非要孩子的书面同意,那最起码得等孩子懂事以后吧?他现在才两岁,等他真正懂事,少说也十年开外了。谁知道这十年中会发生什么事?万一遇到对我、对孩子都好的人,难道我就只能眼睁睁错失良机不成?所以我想问问,如果把我丈夫那个"条件"写进离婚协议,法律上真能有效吗?  相似文献   

8.
正读者来信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始终拿不定主意。我今年30岁,和男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说实话,我真的很爱他。之前我也谈过几次恋爱,但是相比较来说,我认为他才是我此生的真爱。他非常适合过日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人正直诚恳,对我也好,只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结过婚,还有个7岁大的儿子。现在孩子跟着他过,不过有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他奶奶那里(两个家在一个小区里),孩子每两周去他生母那儿过一次周  相似文献   

9.
晚上牵着孩子上楼梯,黑夜静得出奇,人们都躲在防盗门后回味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悲伤,于是这楼梯便显得更加窄长了。我开始给孩子唱歌,只要歌声一起,楼梯的灯便亮了,儿子的脚步也"噔噔"作响。我的歌声停止,楼梯的灯光在儿子的脚步声里依然璀璨不熄。儿子便会问我:"爸爸,灯泡是不是有耳朵,一听到你唱歌就会发亮啊?"儿子那时候还不到3岁,我不能跟他解释声控灯的原理,于是告诉他:"是的,每一盏灯都有一只耳朵,在那里听我们说话、唱歌。只要你心里高兴,跺跺脚、唱唱歌,它就会眨眼睛,一眨眼睛,就亮了。"我和儿子都满足于这样的解释,它让我们感觉轻松而快乐。  相似文献   

10.
正卡尔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从小父亲就经常对他说:"孩子,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在别人那里,一加一等于二,但是那不够,我们要多动脑子让一加一大于二。"1946年,卡尔跟随父亲来到美国休斯敦,父子俩开始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卡尔:"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女儿     
正我怀上孩子后,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在低等动物,新生命的长成就是母体的消灭。我没有消灭。只是打了一个七折,什么都减退了。  相似文献   

13.
思考的嗜好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思考分三级。不过,由于我要更迟些才养成思考的嗜好,我曾得出一个更奇怪的结论,即:我本人完全不会思考。小时候我一定是个不让大人满意的孩子。当时我觉得大人们都是不可理喻的,我当然不会想到,在他们看来我才是真正的不可理喻。我最早去想关于"思考"的问题,还要归功于我们文法学校的校长。当然,那样的方式和结果都是  相似文献   

14.
"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通俗来讲,泛指群体之间低层次的激烈竞争。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块蛋糕以前每个孩子都可以吃到,但现在要求每门考前三名的孩子才能吃到,这样就加大了孩子吃蛋糕的难度。你考90分,我就得考95分,到最后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并没有增加,只是增加了孩子的挣扎和无力感,这就是"内卷"。对于父母来说,"内卷"是一种焦虑。现在优秀的孩子太多,你家孩子虽然是全班前10名,但只有年级前50名才能进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刚刚荣登彭博中国大陆地区首富宝座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最近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美国公司(指电影公司)想赚中国的钱,又要表现出自己的高傲和主宰地位,挑两个中国演员进去‘打酱油’,更愚蠢的是到北美地区把这切掉,就放北美版,如果美国电影公司是这种心态想在中国捞钱,又不尊重这个市场和不尊重中国消费者,我看这些公司在中国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知道西班牙那个小城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只需9.2万欧元,看到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知道那里的食品价格,特别是教育和卫生医疗的水平和条件,我明白,这些在俄罗斯是无法达到的,无论是我这辈人还是我孩子那辈人。  相似文献   

17.
青年与老人     
正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老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报培训班、训练营,父母不断地听各种专家讲座、看各种育儿视频,到最后,孩子疲于应付,而父母也焦虑不堪,这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潜藏着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同时,也有不少父母担心"未来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绝大部分孩子毕业就失业,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现在不努力未来就会被社会淘汰"。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父母产生了集体焦虑与恐慌。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优越,但本该更轻松的育儿环境却被一种叫做"起跑线焦虑"的情绪笼罩着,不仅困住了家长,也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欢乐童年。但是,起跑线上的输赢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起跑线"这个命题呢?多大牺牲都值得,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真要卖"?老公盯着购房协议,犹豫地问我。我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小花园,那里的花正郁郁葱葱地开着,想到以后再也没有地方让我养这些花了,不禁有点难过,但牙关咬  相似文献   

20.
每个妈妈都希望在孩子心中,自己是最好的人。因为我们深信:世间再也没有一种爱,能超越母亲之于孩子。但如果孩子快乐、幸福、善良和孝顺,"世上只有谁最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周末带女儿逛商场,小丫头指着一件红彤彤的花毛衣兴奋不已:"妈,你看这件好看不好看?"好看?确实不难看,不过,这分明是大妈款啊,我才多大年纪。"奶奶穿,不正好嘛!"女儿头也不抬地说。奶奶穿?敢情看了半天没我什么事儿啊。没搭理她继续转,随手挑了一件粗呢大衣,还没试穿呢,女儿又发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