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电影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戏曲与电影的多重矛盾,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以及艺术家对于解决矛盾的尝试,使戏曲电影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与此同时,戏曲与音乐又有着微妙的互通关系。戏曲音乐有着其他舞台形式所不具备的声音特性,那就是对动作的表达。"锣鼓点"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功能与电影中的动效相类似。同时在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中,真实音响的介入常常会遇到多重困难,而"锣鼓点"的使用特性介于两者的临界点,容易与任何一种类型相结合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戏曲电影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与风格,针对四种类型的不同特性,分别论述戏曲音乐音响化在影片中的使用方法及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戏曲打击乐的研究和讨论也上升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司鼓作为戏曲打击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深入探讨司鼓在戏曲舞台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积极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充分表现了戏曲的形式,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就是程式化。戏曲程式化特点的集中体现主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的技巧。戏曲表演的技巧体现了一个戏曲演员的艺术素养,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是必要的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了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以及"技与戏"的辩证。  相似文献   

4.
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优秀戏曲文化中蕴藏着心系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贵和尚中的价值理念、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充分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既有利于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品德;又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此,需要从开展戏曲文化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戏曲文化传播途径、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戏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写意传神,虚拟夸张,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戏曲的人物造型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它的美学追求自然与戏曲的整体美学风格相一致,具有意象美、夸张美、形式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电视节目的传播与发展进行讨论,以微博、微信、贴吧等主要新媒体形式为例,通过对戏曲电视节目与新兴媒体传播手段相结合的讨论,总结出戏曲艺术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新兴媒体进行传播革新。  相似文献   

7.
戏曲表演艺术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戏曲表演形体设计是戏曲舞台表演的艺术再升华,戏曲表演者通过形体设计充分的表达了角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戏曲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来自各方流派,剧种多样,因此具有百花齐放的特点。但是,戏曲艺术属于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文化品种,在古代都为高层统治阶级享受所用,普通百姓也以此为乐趣。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文化逐渐发展,戏曲艺术也相应的得到了改革和提升。直到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戏曲艺术究竟有怎样的社会定位?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戏曲研究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审美的中的一个议题。景与情的相互配合,往往可以表达作者的一种心境,表达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内涵。景中含情,情中抒景,意境是情与景的一种高度糅合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哪种景色不是为了抒情而设置的,同时,抒情的同时也刻画了景色场面。这一点对于戏曲创作以及戏曲欣赏特别的重要,因为戏曲是一种舞台文学,它需要表达作者的心境,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才可以让观众看懂,才可以表达戏曲主题。而演员的表演可以深化当时的布景。所以,把意境与戏曲一起研究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戏曲脸谱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外艺术的瑰宝。如今,在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要想使人们时刻关注戏曲,使戏曲艺术永焕光彩,继承和发展刻不容缓,在传统的戏曲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深刻挖掘戏曲的艺术潜能,使戏曲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弘扬戏曲脸谱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低音提琴被引入我国传统的戏曲乐队,在戏曲乐队演奏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重视并研究低音提琴专业的深入发展,以便使低音提琴能够更广泛地参与民族音乐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戏曲中丑角是主要的行当之一。丑角所扮演的角色有否定性滑稽人物和肯定性滑稽人物,可以分为"武丑"和"文丑",在化妆上是通过"丑扮"、"俊扮"区分。在戏曲中丑角总是在"美"与"丑"之间相互对立,有巧妙的统一联系在一起。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戏曲中丑角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的表现,舞台支点是戏曲场面调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舞台支点的写意化分析,提出舞台支点对组织情节、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阳木雕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东阳木雕又以戏曲木雕最具特色。东阳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有"婺剧之乡"的称誉。东阳木雕艺人将本土的木雕文化和戏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形形色色的戏曲人物雕刻在梁柱板面、牛腿等上,创造出许多精美戏曲木雕,凝聚着乡情民俗和艺术审美,成为中国木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戏曲音乐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戏曲音乐的文化积累,戏曲音乐文化的价值认知探讨现代戏曲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戏曲似乎被抛在了时代车轮的后面,而传统戏曲自身的艺术原则如深巷陈酒,依然蕴含着自身的魅力。如何使它的魅力不被时代的光华遮掩,本文提出了传统戏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国许多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对于构建传统戏剧保护体系,首先就是要了解戏曲文化的独特性、艺术性和生命力,以及各个剧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并且加以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遵循针对各剧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类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动态保护、在系统环境下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赣鄱古代戏曲名人、名作,探析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总结了赣鄱地区自唐朝开始的重要戏曲文化知识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定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种艺术,电视艺术是在电影艺术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的出现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二者将在未来发展中独扬优势,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戏曲目录虽然出现较晚,但从宋元开始,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近代已取得不可小觑的成果,尤其是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以下简称傅目)和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庄目)的问世,将戏曲目录学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