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是同源而异流,本文通过梳理魏晋南北朝到五代这一时段书法和绘画的发展态势、笔法实践,着重分析了书法用笔对绘画的影响、书画笔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的研究,首先是简单的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融合对中国传统书画发展的意义,并在简单的深入把握中国传统绘画背景与现代设计的功能的基础上,归纳了两方的形式、内容与价值。其次从两者的多种角度去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并发现他们的融合的交叉点与差异性,然后找到他们融合并创新的发展途径。从艺术的本质和当代的需求问题上研究探讨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主要以现代设计里面的三大构成的特点来与中国传统书画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相应的融合并达到创新的目的,从而促进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以达到凸显现代设计形式的中国传统绘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人画的了解,文人画与传统绘画的比较分析,论证了传统文人画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和对中国绘画教育史的影响,并结合宋元代文人画实例解读了中国古代文人画艺术表达形式及教育精髓,为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仅对元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画家赵孟頫艺术成就的概括,而且陈述文人画在这个时代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到他的一个重要画论"书画同法"联系到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写意画和书法的本质)。关于"书画同法",还有"书画同源"另一说,文中试阐述两者之间关系以及"书画同法"对当代笔墨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一样名驰遐迩。阿拉伯书法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汉字书法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经字画,就是阿拉伯书法与伊斯兰艺术在中国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中阿文化艺术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一朵奇葩。早在伊历二三世纪时,阿拉伯书法艺术就已达到极高的水平。由于《古兰经》中有一百多处提到书写的重要性,并“命人用笔写字”,“传授知识”(《古兰经》96:4),这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文人画的真正特点,可谓众说纷纭.知名画家、书画理论家了庐先生对此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一直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传统中国绘画将"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作为作品的第一审美要求,最有意味的是它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在绘画中,文人画其实是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的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即苏轼所说的"士人画",也是后人习惯称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宋代得到了集中发展。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也对传统文人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文人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它促进了南北分宗的产生,给予创作者心灵的愉悦,充满玄机的智慧。同时,影响着当时这个社会普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瑰宝中璀璨的一枚,是中国千年历史的表征,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发展,并不断创新。时至今日,当代社会的书法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书法认识、书法创新和书法教育等领域出现了问题。具体问题是什么?又当如何解决?本文着力分析了中国书法现状,并提出关于中国书法发展的几项建议,希望中国书法艺术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书道,书法是也。中国将书法艺术称之为书法,日本将其称之为书道。日本书道是中国书法艺术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再创造。就我个人而言,书道一词更有韵味,更能体现出艺术的气息。新的时代中国书法更需要国人根据时代代入感的创新性继承。  相似文献   

10.
明道 《中外书摘》2008,(7):48-51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在形式上,它强调个性、构图简括和诗书画印等多种形式的完美结合;在思想上,与一般绘画不同的是,文人画不是仅停留在物像的描摹和解说上,而是具有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往往给人以思考、启悟和灵魂的净化与升华。因而,其层次和品味都较一般绘画为高,属艺术中的极品。现代画家兼理论家陈师曾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小议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被称为文人画之祖的唐代的王维,乃至北宋苏东坡、明代董其昌等,文人画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与西画融合这样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宋代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历史上的高峰,"敦尚文雅"的高丽与宋朝形成了良好的书画贸易基础。通过宋与高丽之间书画贸易概况的梳理以及笔墨纸扇等附属贸易品方面进行探讨,对发掘书画艺术对两国文化交流具有特别意义,且丰富了中华文明和周边民族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3.
小议文人画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中国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它的审美本质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中浅谈对书法艺术的几点见解,通过讲述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独特的文化内涵,从中挖掘书法同各方面上对人的影响与提升,客观上说明了书法的深远影响,以及实例论证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书画同源中的书与画,书指书法,即书写汉字的艺术;画指绘画,特指用毛笔蘸墨画出的水墨画.两者之间的关系,先后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词组,如书画、书画家、书画舫、书画一源,等等.在文人的眼中,书法的地位始终高于绘画.自古以来,书画这两个字的先后顺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从来没有被颠倒.这使得书法始终占据着支配绘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沧粟 《现代妇女》2014,(12):374-374
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技法与服装绘画作品中白描手法都主张简练、简洁,通过“线、点”等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将传统绘画与服饰绘画的张扬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作为国民精神食粮的艺术和时尚领域服饰逐渐来时交织相融,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服装绘画中使用较为广泛,而“线”是白描艺术的基本语言。本文就中国传统绘画白描手法在服饰绘画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理论中,提倡"简约"的精神无处不在。中国绘画中,文人历来将"平淡自然"和"返璞归真"作为最基本的审美标准。最早出现的"一笔书"、"一笔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尚"简"的风尚,以及宋朝出现"马一角"和"夏半边"的构图形式,还有梁楷的以《泼墨仙人图》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对"简约"的要求从未放弃过。到了元代,"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似乎看到了这一内在艺术实质,以其超乎简淡的笔墨,简练至极的艺术形象,以及独特的"一江两岸式"个性构图形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简约"艺术风格,达到中国文人画"简约"风格的顶峰,也将文人画艺术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发展历程大体相同,都使用相似的工具和材料,并且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本文通过对古代的一些有关书法和绘画理论的释读从用笔、用墨、意境、布局等各个方面讨论了书画的融通性。  相似文献   

19.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分白描、淡彩、重彩等多种形式风格,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相对于“写意人物画”来说,是较为写实、具象的形式。工笔人物画有着其它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代表着东方绘画的原始因素。在我国漫长的绘画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绘画体系,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画法构图上,他突出个人风格特点,采用平远构图,独创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绘画多借枯索之物寄情寓意,画风疏远萧散、荒寒静寂。提出"逸笔"、"逸气"之说的艺术主张被视为文人画审美品评的标准。倪瓒著有《云林诗集》、《清闷阁集》。他的作品为元代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增加了奇异的光彩,对后世的绘画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