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末,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4万亿投资弥补外需下滑,以实现2009年GDP8%的增长;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出口下降、消费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8%的增长,而临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
王丹 《科学发展》2009,(9):54-5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泛长三角地区经济曾一度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在财政投资计划、启动内需、区域开发战略等一系列政府宏观刺激措施的推动下,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在整体上出现了止跌趋稳的态势,经济正重新恢复活力。但从泛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的内部结构看,经济增长呈现出省市板块分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新特征,呈现出经济增长内在驱动力不同,经济增长质量差异化等新动向,也呈现出部分省市特定经济指标"逆市上扬"的新情况。针对辖区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动向和新情况,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障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张帆 《城市》2009,(2):22-25
目前.自美国华尔街肇发的金融危机正逐渐演变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受此影响,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也明显呈现增幅下滑的趋势。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10项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加快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增后劲的重要措施,被给予重点安排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也有所恶化,出口减少,内需放缓。然而,在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却形成了逆势上扬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独特作用,使文化发展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新亮点,本刊记者将从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寻求思路。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增长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却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出现了明显的“跛脚”状态。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隐忧。  相似文献   

6.
徐凤臣  徐翔 《城市》2009,(2):34-37
当前,世界近百年最大的金融风暴正在深度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层出不穷,但危机势头并没有因此减弱,欧美、亚太、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因金融风暴引起的经济下滑、失业和动荡却日益严重,全世界笼罩在这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是首要任务"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平庸化”的背景下,为防止中国经济下滑,一要遏制投资、消费、出口快速下滑,特别要稳定投资的增长;二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三要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四要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5年增长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拉动的。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间,中国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带来了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投资中政府融资平台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投资结构,投资效率开始下降;二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依靠货币信贷释放来支撑,容易带来经济泡沫化。评论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化现象,可以从经济货币化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PPI和CPI的长期背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希望通过结构性调整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结构调整是多方面的,例如环保和低碳经济,但其最高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内需社会。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结构调整最终会不了了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出口的努力还是会继续,但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得到建立,内需社会就很难出现。不管其他方面做得怎样好,没有内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很难维持。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内需社会建设不好,中国社会内部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恶化,从而影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崔寅  何亚欣 《城市》2021,(10):3-14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笔者以1978年~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分析投资、消费与出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投资、消费与出口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调整经济的需求结构,促进中国经济三大需求活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增加、国内消费疲软、外贸平衡遭到破坏等经济萧条现象的蔓延。福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受外部市场影响程度日益凸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上自主创新的轨道已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和评估外围经济下滑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及路径选择,是政府与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09,(23):36-37
经济刺激计划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制定经济刺激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需求。于是,刺激计划中福利救助的资金安排就相当于“临时的社保制度”,成为各国宏观经济一个自动稳定器。经济刺激计划中采取这种短期紧急救助支出的目的在于弥补“常规”社保项目之不足。各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金融危机面前,经济问题引致的社会问题除社会保护(社会保障)之外,是不可能采取诉诸政治的办法予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全球实力受到冲击,霸权地位下降。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看来,本轮金融危机实际上意味着"美国时代"的终结,世界从此进入"后美国时代",全球治理将由中美共管或多极共管。国内甚至还有一部分所谓"鹰派"色彩的官员和学者,鼓噪中国很快将在经济乃至军事上全面挑战美国。但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虽然强烈,但并没有对美国全球实力造成根本损害,现行国际体系也并未进行根本调整,其他国家尚无力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  相似文献   

14.
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在于美国。这主要是与198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货币应对政策失误有关。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在宏观的货币政策当中只考虑本国的利益,结果就产生了对全世界的影响。目前国际上主流理论界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控制赤字规模,以提高私营部门投资的信心,这种做法很可能既不能帮助经济走出危机,也不能控制赤字快速积累,必须实行全球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复苏计划。现在主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出现。我们只有独立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才会让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何璐 《现代交际》2009,(5):26-29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实体经济也开始受到影响,出口企业销售额持续下降,市场消费开始萎缩,产品开始积压。面对经营业绩的下滑,有些企业开始冻结招聘职位,有些企业开始进行裁员计划,有些企业开始安排无薪休假,有些企业开始引入工作分享计划,也有些企业开始冻结、  相似文献   

16.
方亮 《公关世界》2009,(1):36-37
2008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最终演变为全球经济危局,无疑,作为金融危机后的第一年,2009年将是关键的一年,是继续在冒寒前进,还是努力扭转乾坤,化危为机迎来经济的春天?各国政府正全力以赴,而中国政府也于2008年做出了4万亿元财政货币投资安排用于拉动经济,扩大内需,中国各地市也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地市领导的观念与当地政府所推出的政策势必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中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2009,(7):64-72
今年上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经济出现了近二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经济发展由以往回落慢于全国、回升快于全国,转变为滑落大于全国、回升滞后于全国。这一转变显示,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上海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减弱,迫切需要构建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的新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加快复苏和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孟海贵 《城市》2012,(12):25-27
一、引言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我国也未能幸免。现在欧美国家刚开始复苏,但十分脆弱,被称为"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有可能延续下去,导致我国出口萎缩,经济下滑,陷入后危机困境。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扩大需求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根据各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实体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党中央适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经济发展重要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止住快速下滑的势头,成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大萧条局面,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2010年经济工作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丰富完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本轮近10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带来了很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为此,我们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实施近期预期管理和选择远期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涨薪     
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政府承诺: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转向对消费的拉动。中国的确需要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细细品味,如果过大力度地拉动消费,搞不好就会落入一个巨大的经济"圈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