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小青 《老年人》2012,(12):20-22
2012年10月11日,我国作家莫言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中国首位、世界上第109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于他的作品,"诺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得知获奖消息,莫言"惊奇并惶恐"着。他对外界表示":这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我过去怎么写,现在还会怎么写。过去我是什么样的人,今后我还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2.
柳萌 《现代交际》2004,(2):46-47
我高兴,我是“农民”。封我如此桂冠的是老作家李国文。 倘若倒退30年,就是在“文革”运动中,国文老哥一不小心,混上个“工宣队”队长什么的,他能慷慨地封我个“农民”的美称,我一定会乐得屁颠屁颠的,因为那时工农兵特别吃香啊。遗憾的是那时国文和我一样,还正在被专政的人堆里劳动。那么,现在他为何把我封为“农民”呢?我想,一是他觉得我“抠门儿”,一是他觉得我“太土气”,很有点旧式农民的味道儿。可是您还别说,我还真的没脾气,因为我有我自己的表现在,事实真的无法抵赖。得,只好认了。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世界之都》描写的是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冲突后,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 “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海明威接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800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  相似文献   

4.
我在北京路摆了个报摊,生意不好也不坏。在去年春节过后,报摊前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个盲人姑娘经常光顾我的报摊,指明要买哪种哪种报纸,有时是一种,有时是两三种,买下报纸后,她就请我读报上第几版哪一务标题下的文章给她听。有一天,我读了一篇特别长的文章,她听完后非常高兴。接过报纸,从头摸到尾,然后将报纸贴在胸前,微笑着说:“他的文章越写越好了。”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他是我的丈夫,在北京当作家。”  相似文献   

5.
张珠容 《女性天地》2013,(11):30-30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在十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二。从八岁开始,他立志要当一名成功的作家。有一次,父亲问他:"十二,你长大后要干什么?"他回答:"我长大后要当作家,写文章给别人看。"父亲接着问:"作家具体做些什么?"他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写一写字寄出去,然后等着  相似文献   

6.
余玮 《老人世界》2011,(11):9-11
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张正隆认定:“写报告文学和写小说不一样,因为写小说需要有生活,积累了很多的生活就可以在家里虚构,但是报告文学是需要确有其事、确有其人,不能因为要泻染气氛,晴天说下雨,那是不可以的。我拿起笔绝不想‘忽悠读者’。”1945年农历九月十六,张正隆出生在辽宁本溪一个铁道工人家庭。父母为人诚恳、友善,给张正隆的创作与人生影响很大。“童年,我的父亲就对我说:弯着做活,直着做人,有毒的不吃,违法的不做,穷死不偷盗。这些话,对我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7.
1.克朗益作家想写个电影剧本,可感到场面太大,人物众多,迟迟没有动笔。有位领导知道了,问他:“怎么还不动笔呢?”作家讲了自己的难处。领导听完,开导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搞个宽银幕不就装下了!你搞吧,我支持你。”2、路牌某人常以画家自。一次有人问他:“这次画展有您的东西吗?”“有点小东西,当然比不了您的画!”“挂出来了吗?”“当然.就在人口处边上最显眼的地方。”“祝贺你,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访问画的是什么?”“一块标明‘公厕往右’的牌子。”3.省钱作家:“我最近写了一本小说,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读者:…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0,(13):30-30,36
雨天未赛 一天,老师要求男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男孩子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男孩说:“我写完了。”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相似文献   

9.
杨里昂 《老年人》2003,(2):18-19
每当和青年朋友谈起读书时,我总要向他们讲述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一段往事。 那是4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来到长沙市一家文艺刊物当编辑。“大跃进”的高潮那时刚过去不久,极“左”之风仍然弥漫城乡,编辑部收到的来稿也多打着“左”的烙印。为了澄清青年作者中的混乱思想,编辑部决定办一期读书班,请几位在湘的老作家和文艺界的领导来讲课。周立波是著名作家,又是当时湖南省文联的主席,第一讲自然非他莫属。听说他正在长沙,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北门外麻园岭,冒昧地叩开了一幢旧式公馆油漆斑驳的大门。保姆开门后,进屋作了通  相似文献   

10.
平生只遭遇过一次小偷,是在80年代。那天,乘公共汽车从兰州市区出发,到郊区西固去。我站着,拉着扶杆,小偷就来探囊取物。我用手轻轻推开,盯住他,微微一笑,说:“看来这武艺还不行啊。”小偷一愣,也嘿嘿一笑,说:“呃,是吗?”儿子仰起头来,一脸困惑,问:“爸,你在跟谁说话?”我回答他说:“一个朋友想借点钱花。” 儿子还没愣过神来,车已到七里河站,小偷便悻悻而下。 早先曾读过“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先驱的一篇文章,似乎是给穷学生写的,说是你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偷吧,只是知道你拉不开脸皮,胆战心惊,又没有武艺那…  相似文献   

11.
与进步站在一起哈基姆不象某些作家那样公开声明自己属于哪一派,他始终站在政党之外,当然也是为了站在党同伐异者们之上。他说:“我希望不要把我说成是‘右派’或‘左派’。我既不是右派,也不是左派。这就是说,我不在自己头上挂什么招牌。要审度我。就请考虑我的生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将说: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忠告?自己     
1.不可中止对美的追求,但:切忌追求完美12.作家必须写作。任何一种鄙夷作家辛勤写作的论调,都是可鄙的。3.如果写好了一部作品打算公之于世,那么,不要被下列种种说法吓退:“现在发出一部作品就像朝河里扔了一颗豌豆,连个水花都溅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常忆校园情     
W君长长的一封信,细细读了,又沉思良久,才提笔回信、不是不会写,只是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对他那一份细致关怀的感激。他是我的朋友。如果说这种认定在以前还浸建了许多离愁别绪的水墨,那么现在明明白白吐露时却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他愿意有我这样的朋友吗?如果说这句提问在以前还涂抹了许多矫情随意的油彩,那么现在乎平静静道出时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细心如他的人,并不太多,是因为他习惯默视人生吗?沉默并不意味着平淡,象而后的虹,在电闪雷鸣后静静地浮现出来,有一种令人心悸的美。是的,如他所言,我…  相似文献   

14.
朋友小凌自幼双腿萎瘫,在一家印制包装纸的福利工厂工作,他业余爱看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愤写作,也成个作家?”我自然举出了中外古今一些例子,又借给他《三月风》,激励他登上“维纳斯星座”。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相似文献   

15.
聪明而糊涂的丈夫──我看张同吾文/孟繁琛虽然,我是最有条件向读者介绍他的人,但我觉得很难清晰准确地把握他。文坛上与他相熟的朋友们戏称他是“全方位”作家,因为他以写诗评诗论为主.也写小说评论,也写诗,也写散文.又写小说,时而是严密的逻辑思维,时而是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读到一篇关于怀旧的文章时,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午夜巴黎》。男主角吉尔勉强算一个作家吧,一个矛盾的作家,一边为电影公司写着庸俗的爱情,另一边又时时刻刻表现着自己对现世的抗拒。吉尔对于他身处的时代有着说不清的厌恶,他厌恶只讲时尚而不懂文学的女人,觉得  相似文献   

17.
吴光平 《现代交际》2003,(10):38-38
卡耐基曾在纽约某饭店租用一个舞厅,用来举办讲座,每季用20个晚上。在某一季度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三倍的租金。卡耐基接到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已经公布。卡耐基当然不想多付房租,且看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找到饭店经理说:“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但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会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增加饭店收入。但你也不能不考虑增加租金后的利与弊。”卡耐基拿出一张信纸,在中间画一条线,一边写上“利”,一边写上“弊”。他在“利”这边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他说:“你有把舞厅  相似文献   

18.
彭国梁 《老年人》2006,(11):24-25
近闻武汉新成立了一个“武汉作家书画院”,周翼南任院长。有意思。作家书画院,这在全国肯定是首家。这位周翼南兄,我和他至今尚未谋面,但书来信往、电话聊天已很有些年头了。记得是四川成都龚明德先生引荐我认识翼南兄的。当时,我新搬家至长沙捞刀河畔,在客厅辟一饮茶区曰“上茶”,请流沙河先生题有一匾。龚明德为我出主意,说不妨以“上茶”为题,请熟悉的文朋诗友都来为我写上几句、画上几笔,并慨然为我牵线搭桥,给我介绍的第一位,便是“武汉友人我之兄长周翼南”,他说此兄是“珍稀品种,又画画写字,又作妙文。”果然,不久便收到了周翼南先生…  相似文献   

19.
多开一扇窗     
老作家安是我的忘年交,他从事写作的时间很长,还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文坛上南征北战了。他写过诗歌、小说、散文、随笔,而且都有建树,是圈子里公认的多面手。也许是因为同为缪斯的信徒这个缘故,我与他认识的时间虽然只有四五年,却交谊甚深。一次,我去他家闲聊,安拿出新写的几篇作品给我看,说是要我提提意见。我给他提了两条“意见”,他都采纳了。我很受感动,安年龄比我大一轮,在写作上曾给我很大帮助,文学成就自然也比我高,又多年身居领导岗位,我绝对想不到他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安采纳我的意见只是说明他的谦…  相似文献   

20.
那个谜     
我不是天才,一心想勤能补拙(不过也没做到),格外仰慕努力型作家。比如阿西莫夫,每周写7天,每天写8小时,每小时写5000字。再比如斯蒂芬·金,他自称天天写,除了7月4日国庆和生日之外。后来又说,其实国庆也写,说停笔只为了文气好看。还有老舍,他也是“除了星期天和闹肚子的时候,天天总动动笔,多少不拘,反正得写点儿。”我一直以为老舍的星期天不营业,和斯蒂芬·金的国庆一样,是一种噱头。闲来没事,翻他的年表,才知道,他23岁那一年,在基督教堂受了洗。立刻电光石火,反映过来他是守安息日。老舍是教徒?可是,可是可是为什么,从没听他提过。再细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