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视角下行政问责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强烈关注的行政问责事件为背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么要行政问责、问哪些责、由谁来问责以及怎样进行问责的逻辑,在理性经济人、资源稀缺性假设下,通过对行政问责中存在的政府失灵、问责内涵、问责主体、问责原则的理性分析,最后提出笔者关于行政问责建设与完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行政问责制建设是加强公共安全事件管理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通过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完善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强化异体问责、建立公开、畅通、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等几方面来加强行政问责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举措     
《领导文萃》2014,(5):136-136
正福建省:效能问责直指推诿扯皮《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获得通过,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立法。条例设置了效能问责专章,机关工作人员办事过程出现六种情况将被效能问责。条例同时规定,出现八种情况,机关及其相关负责人将被效能问责。条例还对绩效管理、效能督查、效  相似文献   

4.
责任问题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履行责任,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作为指导,而且需要实施制度性的规范作为保障。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是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一项行政性规章,推进了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利于通过问责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3,(47):20-20
剑指官僚主义,我省出台全国首个机关效能建设法规 出现六种情况,机关工作人员将被效能问责;出现八种情况,机关及其相关负责人将被效能问责  相似文献   

6.
张政  蒋燕 《领导广角》2003,(7):18-18,24-27
在防治非典中,我国大规模地处分了相关责任领导。这意味着“官员问责”在我国真正全面启动。“官员问责”的实质是我国制度建设的改进和完善,它直接有利于我国党管干部制度化、法制化程序的加快。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行政领域的“问责制”,通过这一廉政建设责任问责的制度,从而提高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质量,由此促进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21):12-12
背景资料 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常常碰到制度伦理缺失、“问责”执行官员的道德伦理缺陷、问责主体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及咨询机构缺乏等瓶颈问题。因此,我国需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树立“问责”执行官员的现代行政伦理意识、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和建立行政伦理咨询机构、追求问责氛围的伦理化等相关对策以致力于更好的发挥行政问责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掀起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崭新一页。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高举问责利剑",铁腕问责"让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者丢掉了乌纱帽,但"问责秀"、"假问责"也时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行政问责办法是行政问责行为实施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内地六个省市现行的行政问责办法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公民意识的崛起、公共领域的拓展,"网络问责"这种新型的问责方式应运而生.网络问责实质上是一种网络话语权下的舆论监督.目前的网络问责过程中还存在虚假信息发布、网络稚手操纵、群体极化和群体暴力等问题,它们的存在影响了网络问责的质量.只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媒体与网民自律建设,才能促进网络问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责任政府的产物,官员问责制进入大众视野已有一段时间。通过问责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责任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应有内容。而被问责官员的出路往往备受  相似文献   

13.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追究责任的制度。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的问责主体单一,问责的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权责难以界定,问责标准不够明确,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积极性不足.因此,应该加快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严格划分权责界限,厘定问责标准,加强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制度化,以利于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作为重要政治工具,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完善国家各项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家治理走向“人本化”趋势,现代政府必须承担起法定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国家审计逐步将其物化的审计对象予以人格化,以问责政府为审计工作导向,促使政府问责常态化,促进政府改善绩效、增强解决长远前瞻问题的能力,成为推动政府问责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继2008年以三鹿奶粉、襄汾溃坝、周久耕天价烟、林嘉祥猥亵幼女等标志事件演绎的“问责风暴”后,2009年,“问责风暴”仍然持续。据今年1月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透露,去年,全国7036名领导干部被问责。记者发现,去年的官员问责中,网络仍然是推动官员问责的动力,问责的范围由原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开始蔓延到官员个人言行、涉及广大民生等领域。此外,去年最大的亮点是由“权力问责”向以“制度问责”转变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第一部中央层面的针对官员问责的专门法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  相似文献   

16.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纠正问题,有些审计问题屡查屡犯,其根源就在于问责机制不健全。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解决由谁问责、向谁问责以及怎样来设计问责机制、构建审计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构建审计问责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起源于武汉“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的治庸问责强劲风暴,已从武汉扩展到全省。这场目前在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强力推进的治庸问责“非常之举”,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建立科学干部评价导向、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巨大勇气和坚定信心,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要扎实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必须大力倡导四种优良作风,切实解决“庸懒散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步推进,近年来,全国从上到下陆续出台并实施了问责制度,掀起了一股"问责风暴",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因失误或错误被问责。对这些被问责的干部,一些地方通过易地、易岗使用的办法使之悄悄复出,引起群众的广泛争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的部门,如何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和使用被问责干部,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治庸问责风暴正尽吹湖北,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作风过硬、高效务实,执行有力的机关、无疑会给治庸问责风暴提供强大的执行保障。针对部分机关少数同志思把认识不高,职业素质不硬,工作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岗位需求这样一些问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需要我们突出抓好“治庸、治懒、治散”三项治理,在机关树立求真务实之风、勤勉高效之风、清正廉洁之风等三种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