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海外中国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研究领域,以研究近现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主,涉及近现代中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其研究成果数量大,观点繁杂.加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追踪和评析,主要是关注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史实取用的确实与否、研究范式的新颖与否及得出的结论科学与否.这是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它服从于我国国内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的学术需要,也具有为党和政府提供资政的作用.研究海外中国学,要重视基础工作,特别是要有比较扎实的史学理论和史料学方法,有一定的技术路线做支撑,即:了解有关研究海外中国学的资料来源和基本路径;掌握有关搜集海外中国学文献资料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有关海外中国学研究资料的梳理、考证、辨伪;重视有关海外中国学研究中新史料的来源和新技术的使用.搞好这四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对开展好海外中国学研究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月22日上午,南京市海外交流协会换届并召开第四届理事会暨第一次会议。来自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知名华人华侨企业家、华人华侨归侨侨眷中的民营企业家和在宁著名高校负责人、具有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身份的在宁文化卫生界知名人士、在宁"千人计划"入选者、省"双创人才"、海外知名华人华侨社团负责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及南京市相关部门、开发区与科技创新园区负责人等各方面人士共  相似文献   

3.
基于潮汕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现实,推动潮汕文化海外传播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与方法,以新的语言、新的形态、新的方式去探讨和诠释潮汕文化,传播和弘扬潮汕文化。只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核在海外潮青得到传承与发扬,才能使潮汕文化传统在海外不断脉,得到更好的传播,成为祖国联结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纽带,并与国际接轨,使它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影响并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学中的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为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进行整体性建构。历时性话语权旨在阐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三者的统一,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自觉与自洽来总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历时话语来源、内容及特征;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结构、空间拓展及场域转换来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共时性话语权;从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客体、话语渠道等实现进路来优化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即时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华文教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有效方式的当今时代,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开展提升安徽海外形象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海外传播实例分析,从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挑战入手,围绕安徽文化海外传播核心理念,培养海外华文教师特别是安徽籍华文教师,编写安徽地域文化双语教学资料,建设网络移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省内高校教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注重海外华人社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安徽开拓、包容和礼让的积极海外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6.
海外政治经济环境多变、文化宗教氛围较复杂,跨国石油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容易出现员工归属感/稳定感不强、企业文化虚化/弱化等现象,进而导致员工责任感不高、离职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海外企业正常经营。因此,跨国石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结合中国石油海外员工的调查数据,以及当前我国跨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跨国石油公司应借鉴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创新企业制度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宣贯、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健全沟通反馈渠道,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经营效益,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跨国别、跨地区的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海外华文文学。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必须把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投射于海外华文文学这个特殊的空间 ,在文化的层面上诠释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内在丰富性。从而为比较文化和海外华文文学提供一个共同的文化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新视点  相似文献   

8.
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是企业实现海外市场拓展的重要手段。在石油行业低迷时期的海外收购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无法预料的危机。成功的并购离不开对各种风险的研究。从文化角度而言,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必然面临民族文化、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多重风险。文化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外并购的成功。从文化风险的来源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德尔菲识别技术、分阶段识别技术和对比分析技术识别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文化风险。利用SWOT风险分析法分析各种文化风险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华游子文化有其历时性和区域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子在政治上认同于侨居国的现实,中华游子文化也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异,如何在延续中把握变异、在变异中把握延续是当今中华游子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考察和研究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核的中华游子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能够深刻地认识负载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游子文化如何面对世界、立足现实,在延续中求变异、在变异中求延续,这对海外中华游子文化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批评视角、以"文化场域理论"研究文化生产的方法,以及以新历史主义观点进行文本阐释的范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失之处。国内学界应该在吸取其长处的基础上,破除对海外汉学尤其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迷信,并探索研究的新方法,建立历史/政治阐释学方法,以树立自身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构成燕赵文化的一个特点。其原因,不仅在于博采众长集大成是时代的需要,而且也与燕赵前贤今哲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执著追求、博览群书、广采众长、与时俱进等因素有关。可以说博采众长集大成,是创造性与包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面对入世后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所导致的残酷竞争,但与国外金融巨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无竞争优势可言。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扭转颓势的有效手段,而实现金融创新盈利性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蒙学读物的编辑艺术焕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表现在韵语、歌诀、偶句及散文体编辑方式等方面。在散文体蒙书编辑方面,“事类赋体”读物继承了前代类书及蒙书的编辑经验,且多有创新突破;散文故事类书借鉴类书编辑体例之长,又多有拓进。推动明清蒙书编辑艺术创新的动因有:社会教育发展及人民高涨的读书热情是终极动力;著名文士及鸿儒巨卿参与编写蒙书,促进了蒙书编辑质量的提高;民间出版业的发达和出版技术的进步为蒙书编辑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公室告"与"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律中,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是家庭中的卑幼时,这种行为属于"家罪"或"非公室告",禁止卑幼控告,但不禁止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控告;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超出家庭卑幼的范围时,这种行为就属于"公室告",家庭卑幼也有义务和责任举报,甚至可以将其捉拿归案以免自己受到株连."公室告"与"家罪"的有关规定,源自法家之君权高于父权、官方利益高于家族利益的政治理念,明显带有限制父权的意图,是法家伦理观念和法律思想的体现,并不符合先秦儒家的家国观与忠孝观.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批文坛巨匠对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更新有催化助长之功 ,而且经过梁氏之文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6.
创造进化论是萧伯纳思想的基础之一,体现在其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之中。萧伯纳认为,目前的人类将会逐步进化成为超人,而超人将能够解决目前人类自身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和自身弊端。在超人的产生过程中,女性发挥着比男性更加重要的作用。该文探索了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分析了该理论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妇女与家庭观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大同地区祈雨仪式与权威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至民国时期,在大同北部长城沿线村落中每逢旱季上演的祈雨仪式,是村落中最为普遍,也是影响最大的仪式。这种仪式的规模在大多数时候超出了一个村落的范围,是在长城沿线城堡带动下的几个甚至十几个村落的集体行动。长城沿线城堡作为地区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在仪式中凸显出来。城堡在仪式中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承担着组织者、规范者和主祭者的重任。城堡的权威也在祈雨仪式实施的过程中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后现代的文化世界、“审美化”世界当中,走出理论思维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文学理论,其自身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的命运无可避免。但这种作为文化存在的具体性,仍然必须从主体性的维度来理解,而不能从客体性的维度来界定:理论是贯彻着文化意志、规定文化秩序的主体,理论是文化思维,而非被规定、被生产的文化客体、文化产品。文学理论自身的“文学”属性,也只是一个思维的结果,而非预设的先验本质和思维边界。  相似文献   

19.
正确界定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行为对于司法实务中正确理解和把握该罪尤为重要。首先,关于“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是指在没有或缺少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无罪的人进行立案侦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提起公诉以及进行审判等,以达到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目的。其次,关于“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是指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通过对犯罪的证据和事实施加直接影响以达到不使其受追诉这种枉法的目的。再次,除作为外,不作为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  相似文献   

20.
信息概念的产生并不表明出现了一个超越于物质和精神之上的更高的哲学本体 ,从本质上说不存在信息概念超出并推翻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问题。因而 ,“辩证虚物论”者所主张的把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划分为实物和虚物 ,并以此取代物质和精神概念 ,认为实物宇宙实际上是虚物主导化的世界 ,究其实质不过是精神支配和决定物质的翻版。所谓辩证虚物论或唯物论第四形态不过是个人主观臆想的东西。信息概念不是推翻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