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前,大学毕业生攥着大学文凭”回炉”技校的新闻屡见报端。大学生“回炉”上技校已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有了大学文凭,还”降格“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它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个怎样的信号?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还是上大学学不到实用本领?大学生们放下架子,到技校“回炉”,又因何而起?这一切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荣获一等战功的“战斗英雄”、“时代先锋”、“独臂政委”丁晓兵,20年前,他完全可以凭借他的功劳回到地方找个名利双收的“闲职”把自己“养起来”,但他拂开荣誉和鲜花的光环,决意到部队继续当兵。他是一个身体上“失衡”的人,因为他少了一只胳膊。这样,就连跑步身体也不能保持平衡,刚开始跑的都不是直线。但丁晓兵和别人一样,从零开始摸  相似文献   

3.
他红了,他的形象活跃在大荧幕上,很多大导演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一些妒忌他的人刻薄地说:“再红,也是死跑龙套的。”他不以为意,坚定地说:“我活着,甘愿为梦想而‘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比尔·盖茨一直被冲国人当成是白手起家创业的典范,介绍他奋斗的事迹连篇累牍见诸各类报刊。事实是,比尔·盖茨不仅是典型的“富二代”,而且也是“官二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家族人脉网络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与管理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正是人们愿意追随他,才使他成为了领导者。有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一项工作,但不能影响他人去工作,他并不是领导者;有的人并没有正式职权,却能以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他是一位领导者。虽然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质不是绝对的,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因素,但一般来讲,以下基本特点被视为对于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强调的。·领导愿望。有强…  相似文献   

6.
本刊将此通讯刊发,是为了使读者多了解一些农村改革等情况。虽反映的是前两年的情况,现在已有不少变化,但农村问题依然存在,还需大力推进。“三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柱,改革开放切不可忽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篇通讯的作者江鲲池同志来自农村,又持续从事农村工作半个多世纪,至今夙兴夜寐,从事农村问题的调查研究;他又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写了大量的“三农”报道,本刊常有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4月13日上午,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前,近20名专家、教授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组织者称,被焚书籍是盗版书、“伪书”或“误导书”,会污染读者心灵,烧书旨在拒绝1心灵垃圾”。《梦里花落知多少》最先被烧。“专家烧书事件”,震惊了校内外,也被贴上“焚书倡儒”的标签而广为流传。所谓的垃圾书是否该烧呢?引起了各方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认为“移情说”是指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他还认为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只有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才能把自己的情感、知觉等转移到社会、人生或自然之中,与之共鸣,产生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一、“80后”员工的定义与其职场特征 “80后”意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所出生的年轻人,即目前约22岁到30岁的年轻人群。这代人可以说是当前职场上的新兴力量,是各个领域上不可或缺的一群人。而在中国70年代末计划生育的影响下,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在个性上还是在工作风格上都与以往的员工有所不同。由于“80后”这一代的出生环境的特殊性,也造成了他们在职场中表现得与6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有网评说,“给祖国拜年”活动,需要的只是倡导或倡议,而不是压任务式的“组织”。也有时评批评,组织学生“拜亿兆黎民”,完全是拜错了对象。学生们自己就是“黎民”,现在还要去拜“亿兆黎民”云云。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一篇题目为《“给祖国拜年”是形式主义2010首版》对此活动更是来个炮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理学中的“身份”并不是指能够衍生出某种特权的“身份”,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针对法治观念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思想,这一思想遭到了我国当代法理学研究学者的误解,使相关学者错误的认识法理学研究中“身份”,甚至出现焦虑现象,中国法理学在根本上还没有对立的能力,相关学者也没有编撰出相关独到、有见解的文章、书籍。要想消除我国法理学研究中出现的“身份”焦虑,要建立健全相应理论体系,并出台相关法律,来增加法理学的实用性,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部过去挺红火的电视剧《新星》中,有许多隽永而精美的对白。譬如该剧临近结尾时,年轻的县委书记李向南和他的一位得力助手谈心,那助手分析李向南之所以要被他的上级调离古陵县的真正原因,说道:“人们喊你叫‘青天’,你功高盖主啦!……”“功高盖主!”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时间过去好久好久了,这句话仍在笔者脑中回旋…… “功高盖主”这句老话,过去常见之于旧戏台,或旧小说。笔者原以为这句老话已经死掉了,“滋补剂”或“还魂药”,它又奇迹般地复活了。所谓“主”,原是指“主上”、“皇上”的意思;广义地讲,也可以泛指一切上级。有位大师级的历史学家在纵览了中国五千年的浩翰史籍后,不禁感喟道:开国之主们在建立了政权之后,都免不了要杀戮功臣,这似乎已成了一条规律。其英明如汉高祖,如唐太宗,如明太祖等等,均未能免;尽管这规律是很有些血腥味儿,颇令千古以来功臣忠良们闻之而黯然神伤的。其原因者何?“英主”们为何竞如此残忍绝情,忘恩负义?一言以蔽之,那“功高盖主”是也!  相似文献   

14.
周静 《人才瞭望》2006,(12):73-74
欧美有句谚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听到这样的话,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高兴,但同样也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叫做“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这句名言同样说的是一种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5.
申江 《人才开发》2006,(9):39-39
没有架子就有人气南京某电气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主任林先生,他在公司原本也只算个“菜鸟”,但最终,老板把突然空出来的主任位置给了他。他业务知识精通,同时,作为员工能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在工作上站在公司或老总的立场上,多为此考虑,这其实体现出一个人的细心,细微之处有时很关键。但作为主管,最为重要的是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公司是一个整体,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人气是不能忽视的砝码,他其实是个蛮搞笑的人,平常跟同事喝喝酒,私下里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对待员工向来持一条准则——对事不对人。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6,(4):92-93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宗旨是如何让组织中的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整个组织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永葆青春。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件事情,也是企业管理界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短寿”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一经出现,就马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推崇。事实上,自1990年以来,世界上很多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壳牌石油、摩托罗拉、A&T等,都争相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起风了》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宫崎骏之前作品类型的“写实性”动画片,影片中几乎不存在“幻想元素”,有的只是那个“以前的日本”。作品随着一阵阵风从“关东大震灾”飘到了二战结束,在此期间有着“日本人的梦想”,也有着对于“战争的哀愁”,当然还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在那段激荡的时代里,“小人物”们无法改变“社会之风”,他们能做的只有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只有保护好那个他爱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与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其管理价值的体现,一是实现目标,二是培养人,三是树立并弘扬价值观。众所周知,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以八卦阴阳图类比,黑白之间“度”的把握,不仅反映出中层管理者的个人水平,更是管理价值发挥的关键。管理的问题干头万绪,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郭仕纳入主IBH时的原则性管理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获得中国政府2005年“友谊奖”的权荣浩来自于韩国。在短暂的采访中,我深深被这个平易而谦和的人感动着,在他淳厚而宽容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而真诚的心。我是穷人的儿子权荣浩生于1940年,当时整个朝鲜半岛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本入侵东亚各国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夺当地的物产,被占领国民不聊生。权荣浩的父亲是个渔民,比农夫的生活更多了一重艰辛。权荣浩的幼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他小时候有两个梦想,第一是吃饱,这在当时很难做到;第二个在当年看起来更是遥不可及,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人,一旦有了钱,就去帮那些穷人,把自己的财富分给需…  相似文献   

20.
“两头鸟”     
从前,在一个森林至,有一只“两头鸟”,名叫“共命”。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凡遇事两个“头”都会互相讨论一番,从而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患等。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个“头”发生了很大的误会,结果谁也不理谁,以致最后互柜仇视。后来其中一个“头”想尽办法希望能够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