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实验台.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了旋流燃烧室火焰筒内冷态速度场.旋流燃烧室主要由3个旋流器和1个侧壁开有测试视窗的圆筒段组成.在空气流量为0.114m^3/s的工况下,得到了燃烧室火焰筒内气体时均切向速度分布及旋流燃烧室火焰筒中心截面和不同轴向横截面位置的速度矢量分布图.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为旋流燃烧室的数值模拟计算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RNG κ-ε湍流模型进行了旋流燃烧室内等温流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旋流燃烧室内不同截面位置速度分布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符合较好.该燃烧室采用叶片式旋流器并配置一次和二次空气径向射流.比较了一次空气射流和二次空气射流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旋流器进入燃烧室的旋转气流和一次射流空气在燃烧室头部形成回流区,这将有助于缩短火焰长度和稳定燃烧.一次空气射流深度几乎达到燃烧室中心,有利于气流的混合并增大回流量;二次空气射流深度较浅,其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水为单介质流体的螺旋旋流雾化喷嘴的流场特性,采用VOF方法,建立了低压旋流喷嘴内流场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通过改变旋流喷嘴的螺旋体长度、入口槽道截面积、螺旋升角、螺旋槽形状、旋流室内锥角等不同的结构参数,对雾化喷嘴的压力场、速度场进行数值分析仿真,得到了螺旋旋流雾化喷嘴的结构参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低压旋流喷嘴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适合于强旋流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强旋流中湍流各向异性的特点,显示了强旋流所具有的涡结构及旋风分离器气动分离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AVL公司开发的FIRE软件,对一典型结构蒸发混合式汽车加热器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蒸发和燃烧分别采用Wall Film模型、Coherent Flame模型,氮氧化物(NOx)采用Zeldovich不平衡原理建模,碳烟(Soot)模型为FIRE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表明,一层进气孔布置对燃油蒸汽浓度分布影响很大.加大进气孔直径使进气中心涡流增强,燃油在一级燃烧室中蒸发量增加.主要燃烧发生在二级燃烧室.进气孔切向进气能形成较强的中心涡流,使燃烧高温区主要集中在二级燃烧室的纵向轴心附近.一级燃烧室的周向涡区和二级燃烧室上半部的高温区是Soot生成速率最大的部位;最高燃烧温度未达NOx的生成温度条件,其生成量极少.  相似文献   

6.
在等壁温边界条件下对矩形微细通道速度滑移区的对流换热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在一阶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的边界条件下,计算出了通道内的速度和温度以及压力分布。比较了不同克努森数Kn对于滑移速度和跳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体的稀薄性,压力呈现更加线性化减小的趋势,随着Kn的增加,通道入口与出口处的滑移速度和跳跃温度至现增加的趋势。在通道入口附近,气流速度和温度变化剧烈,而在出口处截面平均流速和温度随加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一种新型旋流式气化炉冷态流场分布特性及内部结构对其流场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软件 FLUENT对该气化炉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采用RNG K-8湍流模型,通过多点测压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且 采用不同的开孔率及旋流片角度组合分析气化炉内部结构对其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和测压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旋流式气化炉内气流主要做螺旋上升运动;栅板开孔率大小主要影响气化炉内压降、轴向速度以及湍流强度;而旋流片 角度则主要影响切向速度及湍流强度分布。新型旋流式气化炉内部栅板旋流片结构可增加气化反应速率及反应停留 时间,有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RNG κ-ε湍流模型,对Capstone公司75kW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火焰筒内气流三维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火焰筒内有3个回流区,其存在将有助于燃料的连续点火和火焰的稳定.由火焰筒后部两排二次空气掺混射流孔射入火焰筒的射流深度不同,且沿流动方向第一排射流孔射流深度大于第二排.此外,火焰筒内气流轴向、径向和切向速度沿火焰筒径向的分布随着气流沿火焰筒轴向的流动逐渐趋于均匀,且其峰值位置朝向火焰筒中心轴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垂直于突扩通道主流方向的侧壁射流对壁面压力系数、传热系数及主回流区长度的影响.采用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侧壁射流突扩通道中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侧壁射流位置越靠近入口,主回流区长度越短,最大压力系数位置前移,其数值增大,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也增大.根据计算结果,拟合出了当侧壁射流速度与突扩通道入口平均流速之比等于2.0时,主回流区长度与侧壁射流位置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钝体可以改变煤粉气流的流动状态,加速二次风和煤粉气流在燃烧室内部的混合,改善煤粉燃烧环境.提高煤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平台,以CO/CO_2比值作为煤粉燃烧效率的评价指标,以NO的质量分数作为主要污染物的评价指标,合理简化并构建煤粉热燃烧行为的控制模型,以煤粉燃烧器和烘干筒作为分析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煤粉燃烧器钝体关键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径比和钝体锥角显著影响煤粉燃烧性能,随着端径比的增大,NO质量分数和CO/CO_2比值先降低后升高;钝体锥角对NO、CO、CO_2的质量分数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当端径比为0.55,钝体锥角为50°时,NO的质量分数最小;当端径比0.55,钝体锥角55°时,CO/CO_2比值最小.从煤粉燃烧器燃烧效率和NO排放量的角度综合考虑,适宜选用端径比0.55和钝体锥角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