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美,来自何处?美学理论有三种常见的回答:美在客观,美在主观,美在主客观统一。客观主义美学理论,抛弃了具体的事物,找到的是抽象比例和规律;主观主义美学理论,丢失了具体的人,找到的是抽象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这两种美学理论殊途同归,都清洗掉了审美发生时的周边环境。而美在主客观统一,则跌入寻找"第三项"——"意象"抑或"形象"的逻辑循环。回到生活实际,我们说美——编织于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审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美学,其中康德和席勒最为重要.关于美,康德提出了"美的理想"说,认为理想的美是合主观规律(审美的规范观念)与合他律目的(理性观念即道德)的统一;席勒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美是"技巧中的自然",即美的对象是合客观规律(技巧或技艺性)与合自律目的(自然或称本性)的统一.二者的观点都良莠互现,马克思汲取了前二者理论的有价值部分,认为美是合种的尺度(客观规律)与合内在的尺度(自律与他律目的)的统一.这样,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德国古典美学所遗留下来的"审美与自由"之历史谜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朱光潜、李泽厚提出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思想 ,本文提出了新的美学思想 ,即感应美学。感应美学认为 ,美只存在于审美关系之中。离开了审美关系 ,美就不存在。审美关系是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方构成的 ,美既包含着客观因素 ,也包含着主观因素 ,是二者的统一。这就是说 ,离开了审美关系中的任何一方 ,美就不可能产生。所以 ,美既非客观的 ,也非主观的 ,而是主观和客观感应沟通、合而为一的产物。感应美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外感应与内感应。外感应与内感应是根据审美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之外或之内来区分的。外感应与内感应构成了审美感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在我国美坛上以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看法,而形成四派观点,即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同志作古了,有些同志的观点有了变化,有些同志沉寂了,失去往日的光辉,更有些新的学派在形成和发展,显示了越来越大的生命力。 由今日中国哲学编辑委会主编的《今日中国哲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学,选编了三种不同的美学观点,即美是和谐说、美是自由说、美是生命说。(参见《今日中国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39  相似文献   

5.
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本体来看,当代美学的逻辑演进是沿着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这一历史顺序发展的。实践美学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前此美学学派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本体来看,当代美学的逻辑演进是沿着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这一历史顺序发展的。实践美学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前此美学学派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美学本体论问题颇为特殊,其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而是植根于"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之中.从西方美学思想史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美学本体论问题的发展态势大体上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也即经由以"美在客观"说和"美在主观"说为主流的两个阶段之后最终走向符合科学认识论的"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美学本体论之所以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学的原始根基乃是"感性学".明辨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特殊性与发展走向,对于深入全面地探讨美学史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美学前期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其方法是以先验哲学为依托,侧重经验分析方法,将理性和非理性方法统一起来对现今或偏于理性主义(李泽厚)、或偏于非理性主义(潘知常)错误方法都有警示作用。朱光潜后期美学在研习马克思实践美学基础上,提出了美在主客体(不是“观”)的统一,同时他理解的“体”不是“实体”,而是将“体”消溶于历史之中,甚至把美学和美学史视为同一的,这和现在实践或新实践的美学观点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论佛教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是怎样表现它的美学思想的?这个问题首先值得研究。美是生活。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又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表现;美和美感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把美感看成是人类对世界的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学所研究的正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最高活动形式——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我国美学界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说,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把五十年把开始,当前继续深入的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议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也为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怎样理解《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说?美的规律究竟是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东西,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规律呢?这里,我们探讨一下马克思对席勒“美的规律”说的扬弃,以求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美—境探究     
如何揭示美的概念内涵、认识美的本质?究竟怎样解释美、美在哪里?而今从不同的角度均有所探明。就整体而论,多数赞同美有客观性,美的基础是物质的。然而在具体表述上其小异则是很大的。概而括之:有的以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美的物质基础;有的以美感过程代替美现过程;有的以艺术实践代替美的发现或表现。各持一说,谁也难说服谁,其争鸣的焦点则是:美的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儿,美的物质基础究竟指何而言?就此谈谈个人之拙见。以“应物斯感”、“有感于物”来说明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是正确的;然而这只停留  相似文献   

14.
价值美学亦称为价值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及审美价值。价值就是在人类的客观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肯定性的意义就是正价值,否定性的意义就是负价值,无意义就是非价值或无价值。从学理上说,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审美现象与价值形态同形同构,审美活动属于价值活动范畴,美(审美现象)是无数价值形态之一种。以往美学有两大误区,一是在价值形态之外找美,一是认为审美无功利。如果把美(审美现象)看作是一种价值形态,那么,我们就要从美学的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与认识和道德不同,康德认为美具有一种双重的逻辑特性:"好像主观性"和"好像客观性"。一方面美以个人的情感而非概念为基础,不能通过经验归纳或理性演绎而得到证明,因而好像是主观的;另一方面,美同经验判断一样要求人们的普遍同意,好像又是客观的。美的本质体现在主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既不是纯然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任何将美还原为单纯主观性或客观性的观点都是对康德美学的误读。康德美学的独特性就在于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性在审美判断中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美学?有的同志说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有的同志说美学就是艺术理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回答?我想对艺术和美的关系的不同看法是造成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和艺术是对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在联系中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題,也是一个历史上的老问題。已经打了几千年的官司了,但直到现在还仍然是一个悬案。看一看历史上的爭论,听一听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个问題的意见,不是沒有益处的。一历史上的分歧美与艺术的关系问題,是历史上爭论的重大主題之一,也是每一个美学家所不可逃避的问題。在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美和艺术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沒有紧密联系。先秦诸子谈  相似文献   

17.
美是什么?在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争论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想凑凑热闹,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我认为:“美是一种技巧。任何事物,只要能够体现一定的技巧,那就是美的。”(拙著《辞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技巧”。归纳《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巧就是巧妙的技术(或技法或技艺或技能)。那么,“巧妙”又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巧妙就是“(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由此可以确认。技巧是一种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技术(或技法或技  相似文献   

18.
<正> 1 李泽厚的《美学论集》收集了他1979年以前发表的美学论文。可以说,在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美学论集》是他美学思想初创期的结晶,它已具备作者美学体系的雏形,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美学思想方法特点;同时又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系,以发现作者美学思想方法自我完善的轨迹。2 《美学论集》告诉我们,作者是从哲学的小径进入美学大花园的,他一开始感兴趣的是美的本质问题。他在和各种美学派别的辨论中提出了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命题,奠定了“实践派”美学的基石。有一种美学派别认为:美是个人主观直觉的任意创造,而否定美的不依赖于被反映被感知的个人主观的客观存在性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于多年来‘左’的错误及其在理论、学术问题上的影响,直接干扰了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美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简单生硬的划分和武断的结论,危害更甚.其结果是:谁主张美是主观的,不仅是唯心主义,而且往往和政治上的反动联系在一起;谁主张美是客观的,不仅是唯物论,而且是正确的、革命的,甚至可以带上马克思主义的桂冠.随着双百方针的恢复和贯彻以及美学研究的深入,有的同志就提出要破除三个等式,即客观论等于唯物主义,主观论等于唯心主义,主客观统一论等于折衷主义.也就是  相似文献   

20.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