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小说《离婚》中刻画了两组女性人物形象:一组是生命被男权中心社会肆意践踏,生命意识淡化乃至沦丧的旧女性;一组是女性生命意识在生存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中突围、挣扎着醒来的新女性。在封建旧道德与男权文化的压迫下,她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人生悲剧:前者背负沉重的生命之枷以致被侮辱被损害;后者虽然发现了自我,并企图寻找自我,仍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3.
从情性角度看,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是以“爱的葬歌,情的颂歌”为主题的.“爱的葬歌”从女性爱情层面分析,认同女性性别角色的妃子为追求皇帝的真爱,爱情以悲剧告终;进行女性性别反抗的妃子因缺乏女性解放的场城,为生之担当,爱情也以悲剧告终.“情的颂歌”从情感呈现方面剖析,妃子的率性任情、皇帝的怀旧情愫、侍婢的忠诚不二,在后宫尔虞我诈、虚情假意的映衬下,其真、善因子大放光彩,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是穿插在曹雪芹所描绘的封建社会大悲剧中的小悲剧,深刻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对这三位来自民间的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残酷虐害,惨烈生动,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他的代表作《家》中为我们讲诉了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刻画了许多性格各异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对人,尤其是对那些柔弱而善良的女子的束缚和毒害。文章从鸣凤、梅、瑞珏和琴等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家》中女性的悲剧形象及悲剧的根源。文中认为这些女性的悲剧归根到底是封建的专制和礼教及封建的奴化教育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女性的生存史是一部精神悲剧的演绎史,子君、莎菲、章秋柳等受过五四新文化浪潮冲击的新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寻求爱情理想和人生理想,但由于心中传统文化的阴霾和现实的黑暗,在中西文化的夹击中心灵迷失,产生了深沉的忧郁,导致了精神悲剧。在鲁迅、茅盾、丁玲等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知识女性形象,探讨知识女性的出路时,曹禹也听到了时代精神对中国知识女性的呼唤,他把视角主要转向生活在封建家庭中却受时代新风轻拂的“旧式女人”,揭示她们抑压在封建关系中苦闷、辛酸的心路…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分别以农民起义领袖和封建帝王为主要人物建构的当代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潮流逐渐消退之后,低调悲剧成为主流。作为悲剧人物,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女性、商人和政治家常陷入无方向感、无精神动力的日常生活中。但将时代悲剧与人的心灵相结合的创作取向应该看成是当代历史小说在帮助人认识自己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整体的家族悲剧,在这个悲剧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最为打动人心的,也最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对人性摧残。本文将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分为四个类型,通过她们悲剧性的命运来分析《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对《红楼梦》关于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描写十分熟悉。出于揭露隶卒罪行的需要,他的小说模仿《红楼梦》官场故事,运用对比、悬念、陡转、反讽等方式设置情节;借鉴《红楼梦》以底层姐妹作为反衬人物的方法,突出女性贱民惨遭官吏压迫的悲剧命运;沿用《红楼梦》贾府等级色彩鲜明的环境描写方式,体现官府的显赫地位及其带来的心理压抑。李伯元在借鉴《红楼梦》封建等级制度罪恶描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适应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启蒙需要,获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中国封建女性放在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贯穿于传统文化始终的儒教与女教对女性的禁锢,阐述了中国女性悲剧的血泪历史及其精神的异化。从而说明了女性解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4.
呼名法是通灵文学理论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性巫师与女性巫师分别运用呼名法,试图通过招魂术来变更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悲剧,却以失败告终,朱丽叶的失算之处,乃是对于文艺复兴的人的身份经过通灵文学的重新塑造和定义而引发的冲突与不幸.这是莎氏悲剧力图思考和描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呼名法是通灵文学理论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性巫师与女性巫师分别运用呼名法,试图通过招魂术来变更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悲剧,却以失败告终,朱丽叶的失算之处,乃是对于文艺复兴的人的身份经过通灵文学的重新塑造和定义而引发的冲突与不幸.这是莎氏悲剧力图思考和描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陶然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乐感文化"退隐而去,"悲剧色彩"彰显出来。细读其作品,会发现其中差不多所有男女互动的爱情故事当中,最终都是以中年男子的悲剧命运而告终的。  相似文献   

17.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戏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类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但由于封建男权文化主宰着人们的头脑,同时知识女性自身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无助和依附,导致知识女性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十分孱弱,无法走出悲剧的命运.本文就是从男权文化和主体意识两个角度详细阐释了知识女性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张弦的小说,开拓了新时期“爱情小说”的新领域,已经为评论界所公认。而小说中出现的一组悲剧女性的群体形象,则更使张弦的小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内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异彩。他常常用理性之笔,透过这类悲剧女性对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意识进行反思,同时又对悲剧女性自身的弱质进行公允的揭示,张弦在走过一段漫长的曲折生活历程和思索过程之后,终于以他的小说,小说中所出现的悲剧女性群体形象,在新时期小说坛上占有独特的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现当代中外文学中,许多作家总是于爱情婚姻的主题中积极探求妇女个性解放之路,这种个性解放大都带有浓厚的悲剧性质,而这种悲剧又往往发生在家庭内,有的未走出家门之前被扼杀,有的虽走出了家庭,但仍以失败告终。前者可以以曹禹笔下的繁漪为代表,后者以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为代表。托尔斯泰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正是描写爱情悲剧的圣手,他以他那冷峻而又不露声色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人性及其联系与冲突,着力发掘主宰人物的精神力量,在血与泪、灵与肉的搏斗中去观照人物深层的千变万化。因此,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有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