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的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朱逖先先生「古蜀国为蠶国说」一文,载进事新报学灯第四十四期主张古代蜀之称蜀实以蜀国蠶业发达故也。而「蜀」舆「瑟」古谊本同。但区区所见,未能与朱先生论旨一致爰仿古人献疑之例提供管窥以就正于当代通人。朱先生若肯赐以指教尤欣幸焉!朱先生所攷证者为古蜀国其所谓「古」当指秦前之蜀而言。惟欲证成此论须根据两汉或其以前之记载始足坚人之信。此犹论殷商事应据甲骨卜辞;论孔子事,应据论语也。乃一核朱先生所据以证蜀地有蠶业者,一据常璩华阳国志言:「蜀侯蠶业。」二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谓:「相传蠶业始教人养蠶。」三引宋黄休复茆亭客语谓:「蜀有蠶市。」以千载后所记载之传说与情况而谓古代或即如此将传说之虚妄与夫时间上之隔离及变遷,尽行忽略;殊觉其所论之未能坚  相似文献   

2.
一苍梧史称舜崩苍梧之野。司马相如曰:「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是苍梧在上林东,并不指湖南零陵为苍梧也。方与纪要:河南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有丹水城,南去丹水二百步。范汪荆州记曰:「丹水县,尧子朱所封,亦曰丹朱城。」山海经谓舜与丹朱葬相近恐苍梧当近此。淮南修务训:「舜南征有苗,道死苍悟。」文选注引六韬:「尧与有苗战於丹水之浦。」吕览召类:「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淮南兵略训同。论衡儒增:「尧伐丹水。」又恢国:「尧有丹水之师。」是古谓三苗在丹水,舜征有苗留葬苍梧,必舆丹水相近。后人谓有苗在洞庭已误,亦豈有南征洞庭,而道死道州零陵之理左哀四:「楚右师军於苍野。」杜预注:「苍野在上洛县。」水经注:「丹水自苍野东历菟和山,疑苍梧之野即苍野,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故司  相似文献   

3.
史记管晏列传:「大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老子申韩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篇中独颇载说难之辞,余皆不及焉。司马穰苴列傅曰:「世既多司马兵法,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孙子吴起列传:「大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商君列传:「大  相似文献   

4.
九州通考     
(一)论「九州」说始于宗周州之初谊为聚族而居之下邑画壄分州,不知所昉。汉书地理志「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稽之五帝德无是说也。堯典言「舜肇十有二州」马融注「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遼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史记集解此郑玄亦谓,「舜以青州越海,而分齐为营州;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尔雅释也释文孔颖达尚书正义因谓,「舜始为十二州,在禹治水后。」然则,考经界沿革者,仍以禹域九州为最古。商颂玄乌,「古帝命武汤,奄有九有,」又曰,「汤降不迟,帝命式于九围,」九有,九围毛传皆训为九州。齐叔弓钟铭云,「虩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与晚清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体西用」与晚清意识形态郝晏荣意识形态在有清一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统治的工具和国家的思想观念,清王朝的意识形态有两大特色:在哲学上以程朱理学为骨干,在思想上以“君尊臣卑”和“华夷之辨”为核心。历康、雍、乾三世,统治者通过发布上谕、甄别官吏、...  相似文献   

6.
相宗络索     
三性此性指识中相应心所。有此三种差别。于见分三性中。俱依他起(?)攝以皆资藉缘生故。若圆成实性。但一无三。「善性」能成善品十一之才质。「恶性」能造根本六惑。大随八。中随二十。小随十之才质。「无记性」记谓纪其功过之因。而别之为善恶之果。无记者可以善而未即善。可以恶而尚未恶。乃识初发之机。一切善恶。皆由此作。徧行别境不定三位十四心所之才质也。别有士用果。如著衣吃饭耕种工技等。其果亦无记。亦由徧  相似文献   

7.
没骨花图考     
国画为世界艺术之雄,自十九世纪以来,西洋艺术莫不受吾国之影响,而尤以.绘画一科为最。考国画所以有今日之灿烂光辉者,溯其渊源,固由於历代画家之用力创造,然印度艺术之影响,不可诬也!蓋吾国汉以前之绘画尚不脱工艺状态,入魏晋后,格乃大变,始巍然成一学科。推其骤进之因,实甚得助于佛教艺术之轮人;曹、卫、顾、陆,皆画佛事之专家;描画点染,多本天竺之遗法。及乎萧梁,有张僧繇者出始作「凹凸花」实为没骨花卉之始;古籍记之云: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遍画凹凸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建康实录所谓「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者,自为施用阴影烘讬法所致。古籍既明云此「乃天竺遗法,」可见「没骨花」之法  相似文献   

8.
古代图记山川之书,旧傅禹贡山经著自夏禹,固不足信。然别有此类则亦甚早。隋书经籍志云「……周则夏官司险掌建九州之图,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达其道路。地官诵方训掌方志,以诏观事,以知地俗。春官保章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观妖祥。秋官职方掌天下之图,辨四夷,八蛮、九貉、五戎、六狄之人,尚有一「七闽」二字按原书「八蛮」下……辨九州之国,使同其贯。司徒掌邦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及土会之法。此所引卷第凌乱且间有删改……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其后刘向略言地域,丞相张禹使属朱贡条记风俗,班固因之作地理志,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攸叙。……」卷三三是确可知者,西周已有其物。至漠图籍,百官表称:「御史……中丞……掌图籍秘书,」卷一九上但其所有,艺文志不着录,止于形法类云:「形法者,大举九州之执,……」三卷而书则不传,岂秘而讳之欤?如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字上书求诸于太史公书,王凤以为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太史公书有战国从横权谲之谋,汉兴之  相似文献   

9.
日语助词「は」和「が」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它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对应的用法区别,这都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中国的日语教科书一般都没有比较系统地说明「は」和「が」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这也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找到其中的问题点,从而提出开设关于「は」和「が」的专题讲座并详细介绍讲座的顺序和内容,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说邢     
史称祖乙迁于邢。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从此」。索隐正义皆本之为说。今河津县南十二里有故耿城是也。疑殷都不远迁及此。祖乙所都,当在河内平(?)邢丘。水经沁水注:「朱沟迳怀城南又东迳殷城北。郭缘生述征记曰:怀县有殷城或谓楚汉之际殷王卬都之,非也。」纪年云: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即是矣。然则殷之为名既久竊疑殷城之名即起祖乙耳。又按左隐四:「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左隐五:「曲沃以郑人邢人伐翼。」旧说以河北邢台说之。邢台既与卫郑皆远,更不能及晋。宣十五:「晋败赤狄于曲梁,始灭潞。」其前河北之邢台,何缘与山西曲沃晋翼相通?然则狄灭邢卫,殆亦河内之邢矣。郡国志:河内平(?)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周公之胤,凡蒋邢茅胙封地皆近。及邢国既迁其故地乃称邢邱。宣六:「赤狄围邢  相似文献   

11.
日语动词「かける」是日语动词中比较难掌握的动词,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根据《日汉大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的统计,「かける」具有50个含义。「かける」的日语原始词根为「か」,「か」的混沌含义表示相交或者反复。其同源动词的基本含义里一般都包含有相交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かける」的多义构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古四声臆说     
一说语言音韻上之声调与永明以来诗赋文章上之四声异趣不能併为一谈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又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然则音者,比合众声,生变成方,因轻重高下之文,以矢意发情者也。情意万殊,则轻重高下之文随之而异。五音二变不足以尽之;六律六吕不足以尽之;七宫八十四调亦不足以尽之也。先民举其大体,等而类之,命曰宫商角徵羽。虑其未备,又曰清濁为异,大细为异,疾徐为异,长短缓急为异。盖皆  相似文献   

13.
「ようと」作为让步句的形态标记,已有众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是「ようと」表示目的时的语言现象。比较「ようと」与「ために」,还没有足够重视,考察「ようと」目的复句的语法功能。结果发现,「ようと」目的复句中的前后从句和主句的主语相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能成为从句的谓语,句末情态有严格的限制,主句的谓语经常是反身意义的动作,从句和主句的时间关系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14.
相宗络索     
八识十证一名十理。以十理证知八识体相。此护法师以二乘不知八识。证明其于前五外。实有非妄。「特种」谓执持一切善染种子。流转还灭皆依持此识。以此识本是如来藏白净识之本体。即可复真归元。故能持菩提湼盘之种。不尒众生必无成佛之理。乃为七识熏染。受异熟果成阿赖耶。则顺流注于七六前五生诸心所。作不净因结输迴果故能成十二因缘。流转不息之种。「异熟心」异熟有三义。一变异而熟。谓如  相似文献   

15.
相宗络索     
资粮三位、此三位、俱于六识用功。净其现行。未证七八还灭境界。资粮三位。凡三十品。「十住」、始捨二乘根门之学。住菩萨道中。「十行」、捨二乘独觉行。行菩萨行。「十迴向」、以十行迴向。直如发广大愿。得广大心。超彼根门。证知人法二空。在此一位。疾入初地资粮者。见道之资粮此大心阿罗汉。至顶世第一位。功熟慧生。发广大心。捨其已证之果。依菩萨道。虽未即证知而如法修行。皆出离分别二障之实法。如人行路。行至方知。不尒但从人问。未能悉彼涂曲折境界。故从十住。进  相似文献   

16.
史记货殖列传引计然之言曰「夫,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汉书志载李悝尽地力之教曰:「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馀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馀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旧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观耕之心,而令(?)至于甚贵者也。」案计然言(?),以三十为最下之价。而李悝农家之人,以石三十为率。盖籴(?)之利尽归商贾,农夫所得,廑此区区而已。假使取三十、八十之中,石得五十,则四十五石之(?),可多得九百钱,反赢四百五十,足勉支疾病死丧之费矣。故知农夫之困,商贾实为之也。李悝言食人月一石半,是日五升也。赵充国屯田奏:「愿留万二百八十一人,用壳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斗。」则日八  相似文献   

17.
(一)秦失河西于简公时六国表:「秦厉共公十六年,壍河旁,……补庞、戏城。灵公八年城壍河濒,十年,补庞城,城籍姑。」秦纪:「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简公六年,……壍洛,城重泉。」魏世家:「魏文侯……六年,城少梁十三年,秦简公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秦简公七年……筑雒阴合阳。」  相似文献   

18.
公羊荘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霣如雨」解诂曰「不修春秋史记也。古者谓史记为春秋」此言汉时所谓史记与古之春秋,异名同实也。案盖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离娄下。是春秋为鲁史专名。然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李德林答魂收书,见隋书本传。案史通六家篇,亦有此语。则已为史籍通名矣。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形的角度对比了中日"手"语义派生的特点,发现汉语"手"主要是以语素的形式进行语义派生的,而日语是以语素和词两种形式进行的。由于日语是黏着语,后面附着「に」、「を」等助词可以组成各种灵活多变的惯用形式,加之汉语词汇的大量引入,使得日语「手」的语义有词和语素两种派生方式,由此扩宽了语义派生的领域,大大增加了语义派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黄书一卷。为船山先生经济之所蕴。黄书者如黄石公之素书。黄书之首有原极。素书之首有原始皆原本尚书洪范之义。一五行。二五事。五事由五行而推施。所以尽人以合天也其言曰「观初始于天地金以(?)之。木以干之。土以敦之。火炮风挠水(?)。以烝化之。彼滋此孕以繁之。泮渙抟翕以离合之故盛德行于无疆而不知其届」此天地之大化也至于「清其族。绝其畛。建其位。各归其屏。函舆之功。虑防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