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 5年中 ,通过在线机构实现的远程销售得到了蓬勃发展。由此引发的销售额的增长已经对传统销售商和远程销售商双方都造成了影响 ,因为他们都想通过一定的手段改善竞争的条件和管理实体。特别是在美国 ,销售领域的税收来源已经转向远程销售商。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跨国网络 ,它由 1 5 0多万个单独的网络组成 ,全球共有 3亿多人在使用它。从 1 995年开始 ,以消费者为使用对象的因特网商务活动也迅猛增加。最近 6年期间 ,因特网刺激了新的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因特网促进了空前的技术创新 ,为研究和通信领域提供了崭新而经济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能加强人际关系与社区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旨在研究因特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最新实验首次表明 :因特网能够推动社区参与 ,扩大并增强邻里与家庭关系 ,并有助于维系与远方朋友及亲戚之间的纽带。这一发现对所谓上网会孤立个人与家人的关系、减少社会交往的传统论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这一研究成果是由基思·汉普顿教授和巴里·韦尔曼教授在 2 0 0 0年 8月召开的美国社会学学会年会上发布的。他们以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Netville”(虚构名 )社区为试点 ,启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通过对联网居民与未联网居民长达 3年的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联网居民比未联网居民更多地与邻居交谈与…  相似文献   

3.
企业孵化器是一门新兴的行业 ,它通过提供办公场所、资金和基础服务 ,已成为培育和壮大企业的最热门的方式。但关于孵化器本身却存在着两种分歧 :它究竟是由于证券市场过热而只是昙花一现呢 ,还是一种为新经济创造价值与财富的重要而持久的方式呢 ?专家们发现 ,一种网络化的孵化器 (网络孵化器 )却代表着一种全新且持久的组织模式。网络孵化器专门适用于壮大因特网经济中的企业。该孵化器与其他孵化器一样 ,鼓励创新精神、为企业提供节约措施 ,但它也有不同之处 :能使新企业更容易进入到潜在合作伙伴的网络中去。由于这种网络孵化器有一套适…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5月 3 0~ 3 1日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了“中国与因特网 :技术、经济和转型中的社会”研讨会。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的因特网取得了蓬勃发展。因特网对于北京的文化人来说曾经是外国的东西 ,如今却已进入 460 0万中国人的家。尽管因特网在全球的发展由于网络公司之间的冲突而速度放慢 ,中国的网络业却持续扩大。在本次会议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政策分析家、企业领导人、记者和法律界人士共同探讨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会议期间讨论的问题有 :为什么因特网在目前的不利情况下能够在中国持续发展 ?因特…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和全球化信息资源的迅速膨胀 ,使用户浏览网络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科学信息接口”(SocialScienceInformationGateway ,SOSIG )应运而生。SOSIG是由英国布里斯托尔技术大学的学习与研究研究所于 1 994年建立的。它是一个通过网络获取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接口。几年来 ,SOSIG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学者、法律工作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来查找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的网络化信息 ,成为他们通过网络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70年代到 90年代初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是通过图书馆自动化实现的。而今天 ,图书馆受到了外部电脑化的影响———例如公众接入因特网。尽管很多图书馆都开设了因特网接入服务 ,人们仍担心公众会在多大程度上将图书馆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因特网所表现的是一种技术挑战 ,因为许多人都相信他们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任何需要的信息资料。这种挑战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中有着各异的表现形式。在学术界 ,一些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公开宣称他们不使用或不需要图书馆 ;学生们则通过因特网搜寻完成报告所需要的资料 ,而不是走进公共或学校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口调查局 (U.S.Census Bureau) 1 997年的报告显示 ,在 760万拥有电脑的美国人中 ,年龄在 3岁以上的因特网使用者约占 2 2 .2 %。 1 / 5拥有家庭电脑的儿童利用他们的电脑上网。报告还表明 ,5 5 0万儿童利用在学校的电脑接入网络。然而 ,随着这一技术奇迹的普及 ,它对人们社交技能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一项对 1 69名在近 1— 2年上网的人进行的调查表明 ,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越长 ,他们同朋友和家人进行的交流就越少 ,进而更多地体会到孤独和抑郁。安嫩伯格公共政策中心 (AnnenbergPublic Policy Center)的研究发现 ,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理性的启蒙或批判的心态--康德与福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两篇经典启蒙文献,即康德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和福柯的<什么是启蒙>,指出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启蒙精神与福柯所代表的消解启蒙的主张之间的根本差异所在,并借此揭示出他们的视野所不及之处:这就是启荥以及启蒙的出路究竟是人本身的变化还是关于人的认识变化?而无论是人本身的变化还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化,人们必须关切的乃是在这些变化之中人本身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发明因特网》( Inventing the Internet.Cambridge:MIT Press,1 999)是珍妮特·阿巴特关于因特网历史的著作。该书回顾了从因特网诞生伊始到 90年代初引入马赛克的历史。作为电脑程序员和历史学家 ,阿巴特对这种媒体的历史做了细节化的回顾。在导言中 ,她对因特网内在的收缩 ( contraction)作了如下阐述 :“因特网是由美国国防部建设和资助的 ,而我却在利用这个系统与我的朋友交谈 ,并和陌生人探讨烹饪方法——就像是开着坦克兜风”。这个矛盾正是该书的焦点所在。因特网最早由美国国防部资助 ,它的第一批用户来自军界和学术界。这种组…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从少数学者的研究网络发展到用于全球通信的基础设施,标志着新的经济秩序已具雏型。但是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联机数量的攀升以及传送数据的增多,因特网也面临着若干问题与挑战。美国学术理事会是在对因特网的基础设施——包括基本技术规划、整合结构,以及操作与管理原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之后,发布这一最新报告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因特网从根本上是健康的,绝大部分问题也是可以通过对现有设施的改进得到解决的。但与此同时,有关各方面必须充分合作,才能确保因特网持久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要满足因特网日益增长的需要会…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因特网的诞生为全人类平淡无奇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异彩纷呈的天窗。越来越多的人粘上了这个神通广大的界面,用来消磨时间、寻找刺激、搜寻知识和资讯、交友购物……几乎到了密不可分的"寄生"程度,他们被称为"网络居民"。然而,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利好的同时,这扇窗户的后面还暗藏着雾霭,甚至是暴风骤雨——本期特稿《网络危险》,为你揭开网络奇葩背后时隐时现的危险,给畅游网络的你点亮一盏黄灯,在  相似文献   

12.
新书简介     
D0/B924PoliticsontheInternet:aStudentGuide(《因特网上的政治学:学生指南》)SteveBuckler(伯明翰大学政治学系高级讲师)DavidDolowitz(利物浦大学政治与信息研究学院高级讲师)Abingdon,Oxon;NewYork:RoutledgeCurzon,2005,114p.因特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突破性变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对于研究政治学的学者和学生,因特网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用于检索最新的数据库和档案中的信息;查找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出版的文献;收集媒体、学术界、各种组织的数据;查找个人、团体和组织信息并同他们建立联系;便于最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苏联科学院和苏联科学与技术协会联合会于198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对人的综合研究问题”全苏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以及作家、文艺活动家、党务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宣传机构代表。这是第二次会议,第一次是1983年召开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具体科学里的人及其在关于人的知识一体化中的作用。这次会议讨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对人进行综合研究?有没有关于人的统一科学?B.德鲁日宁对这次会议作了分析性地评述。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纷纷开始了各自的市场自由化进程。在十几年后的今天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是否实现了预期中的收益和它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信息技术行业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实例。个人电脑问世后 ,它就成为最具全球性的产业部门之一。个人电脑行业构架于全球生产网络中。因特网的出现加快了自由化的进程。因特网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通过相对较小的代价连接世界市场和生产网络。因特网由于其开放的特点而不易被任何政府或集团所控制。然而 ,国内通信市场缺乏竞争致使网络接入费用高昂 ,从而导致了因特网传播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要招致反对者的一片责难声。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社会主义,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肆意夸大社会主义正在克服的失误和弊端,否定社会主义的七十年,否定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十年。他们不断地散布“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是理论上的说教”、“社会主义是失败的”等等谬论,极力抹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没有优越性?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就成了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他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拉丁美洲哲学,对那些不具体了解拉丁美洲人思想发展的人来说,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它是否存在。他们会问:“拉丁美洲哲学存在吗?”或“哲学在拉丁美洲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哲学一般是不与任何特定的民族与文化限定相联系的。在论及拉丁美洲哲学这一题目之前,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是:目前盛行的哲学概念包括哪些东西。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分析我们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否则,我们关于拉丁美洲哲学是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主张就可能被混淆或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7.
余红  杨伯溆 《社会》2002,(4):39-41
因特网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其跨越时空的强大功能。网络将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的兴趣或话题可以使人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训。曾经感觉势单力薄的女性或女性团体会突然发现世界各地有许多支持者 ,因特网成为链接和团结广大妇女的纽带。同时 ,人们注意到  相似文献   

18.
第四媒体挑战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成为一套全球性的工具仅仅是十多年的事 ,然而正是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 ,因特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媒体功能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将一份长达445页的关于克林顿绯闻案的调查报告在因特网上发布 ,在极短的时间内 ,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次访问了该网站。然而 ,第四媒体毕竟是个新鲜事物 ,它的出现给我国现行法制提出了种种挑战 :一、网络新闻媒体的主体地位该如何定位?从目前我国的媒体 ,如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设置来看 ,均是严格按…  相似文献   

19.
因特网进入了法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对法国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因特网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世界 ,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 ,它要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同时 ,因特网向法律提出了挑战 ,它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 :资格认定问题、网上的内容违法或有偏见、劳动权问题、公民权问题、贸易权问题、著作权问题及对消费者和私生活的保护问题等。现在很必要的是 :不是制定一项新的法律来管理因特网 ,而是寻找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方法 ,这种新方法就是“共同管理” ,即因特网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个人管理、集体…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社会关系的性质。被空间和时间分割开来的不同地域正在建立一种新的、不为传统的政治版图和国家主权概念所限制的虚拟关系。然而 ,我们对所出现的这些新型的跨国交流的意义却不甚了了。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帝国主义 ?:新电子前沿中的国际关系》(Cyberimperial ism ?:globalrelationsinthenewelectronicfrontier)一书于 2 0 0 1年由美国普雷格出版社 (PraegerPub lisher)出版。这本长达 2 5 1页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