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福克纳的小说在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范式倾向。女性人物呈现出毁灭范式,表现为毁灭、堕落的特征;男性人物则呈现出神经症人格范式,表现为精神分裂。这是由作家独特的创作潜动机决定的。对福克纳小说文本进行心理范式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其作品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性,进而揭示其心理存在与发生方式,找到其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林白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边缘化”状态,指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背后实质上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男性世界,而这个世界才是现实中真实的世界,作为小说中被有意边缘化的男性,依然是本质上的主导者,掌握着女性的命运,与现实生活是暗合的。  相似文献   

3.
《又来了,爱情》是英国极负盛名的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写于1995年的晚年代表作。小说展示了当代女性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和对女性空间的强烈诉求。一方面,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努力争取生存空间来肯定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她们渴望爱情、亲情,追求情感空间。菜辛的小说中并没有倡导女性通过与男性强烈对抗达到获取独立空间的目的;相反,从作...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通过自建的女性与男性小说家作品语料库间的对比,可以揭示女性小说家词汇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在词汇丰富度和词汇密度方面,女性小说家均低于男性小说家,说明女性作品中传递的文本信息量少,阅读难度相应较低.通过主题词分析发现,在名词使用方面,女性小说家与男性小说家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偏爱使用与娱乐、学习等相关的名词,少用表人际关系及事业的名词和粗俗语;在人称代词和语气词使用方面,女性小说中的频数显著高于男性小说;在指示代词和形容词使用方面,女性小说中的频数显著低于男性小说.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建构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作家拒绝男性的宏大叙事和写作范式,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特立独行地撑起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确立了女性写作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多产作家,《兔子,快跑》是当代的代表作之一。从女性批评角度来看。可发现该小说完全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本模式。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中的厌女情绪的延续。是男性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者创作意识中有着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7.
女性职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男性范式为主导的管理实践使女经理在管理领域中好像是“男性世界里的旅行者”。传统上成功经理人为男性范式,现在男性在管理上仍占据着统治地位。传统的教育方式、全职工作和退休机制是基于典型的男性的工作范式的,不存在适合现代女性的典型的工作范式。显然,由于男性职业范式的存在和为了承担家庭责任,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仍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文辛通过文献综述关注女性和职业,指出应理解在职业以及职业发展上女性是不同于男性的,强调在实践中应重视管理多样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9.
欧茨在小说《狐火》中描写了50年代上半时期女性在父权社会中话语权丧失的性别困境。小说中几位少女的行为或生活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就是沉默与失语,展现出女性在社会上权力的丧失与群体性失语的状态。这种失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女性在男性话语前完全丧失语言能力,变得沉默失言;二是女性意图借助男性话语改变其失语状态,却最终被证明不过是苍白模仿与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10.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文雅纯净、古朴幽深,但充溢着“乾道”之气:男性意识强烈,女性意识淡薄,男性形象呼之欲出,女性形象深藏若虚。若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乌热尔图的小说是男性小说,他所描绘的世界是雄性的世界。因而,可以把他的小说归为男性本位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不仅在定义上,而且在“写什么”、“怎么写”和“用什么语言”这些根本性问题上都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它们又在挣扎着突围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个“陷入”和“突破”过程还在反复进行,将来无疑还会继续下去。对之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对将来的女性小说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后志怪叙事性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佛教的传入与迅速发展,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经历了一场潜移默化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从"史学"的一部分发展为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的"文学";内容上,从对自然世界的关心转变为对人性的关心;结构上,从单线直叙完善为人物复杂,因果错综,情节曲折的志怪文学.这种变化兴盛于佛教在中国迅速扩大的晋唐之间,形成了不同于初期志怪的佛教类志怪,并推进了中国小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新发展。在观念模式上,后现代主义小说首先表现为对世界本身的荒诞性"超越",从而展示小说的虚构本质、解构世界的意义本质、超越写作的技术本质;在语言模式上,它则直接指出语言就是虚构的,是通过语言在阅读语言本身,即所谓"话在说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汉语既有“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语言”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方面挑战。如何保持汉语的纯洁,让汉语变得更为规范、科学,是当前语规划特别是语教育要面对的问题。在汉语中杂用西语,既不合法又不合情;既不利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对民族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纯洁母语、规范汉语是汉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太平广记》作为传世的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保存了诸多宋前小说精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太平广记》促进了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和小说集编纂;作为按题材分类编排的小说类书,对各类题材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作为公认的小说选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奠定了后来文言小说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叙事与本体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真正走向繁荣发达则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这些历史题材小说的内部构成,包括了"传统型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三大板块.就纵向来看,大体经历了"爆发期"、"过渡期"、"多元复合期"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说“囧”     
古往今来,从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如今,随着网络语言和文字的兴盛,汉语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网络语言中借用古代汉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囧"就是借用古生僻字"囧",并发展出更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形式,走出网络,走进现实语言生活。它的流行趋势有待历史和语言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演变历程,有一条若隐若现而又内在地存在着的逻辑主线,这就是从美的本质的争论到实践美学的论证再到艺术或审美的文化研究。这一学术转型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理论观点的演进,即从美的本质的理论方位论争,到以人的本质为理论定位的实践美学理论建构,再到把艺术或审美的文化阐释;另一方面是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形而上”的理论推论到“形而下”的事实阐释。从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发展角度审视,这一变化体现的是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若将其置于当代世界美学乃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发展态势观之,这一变化呈现出了中国美学向国际学术旨趣的趋近或接轨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彭懿幻想小说的美学核心,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彭懿幻想小说的故事结构,形象塑造,得到了彭懿幻想小说的美学核心是强烈的游戏精神,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小说也显示了与中国传统童话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代表着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一种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