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征决定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受限制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保护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的前提是理清公众人物原则的基本内涵。公众人物原则的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标准,使媒体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阿娇被偷拍事件引发了理论界对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热议,现就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界定、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明星的隐私屡次被娱乐新闻大肆报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再次成为新闻学界及业界关注的话题。隐私权是公民(自然人)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尽管对于公众人物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由于与公共利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许多私事应受到限制,但公众人物作为自然人,其隐私权也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应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也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很难得到切实保护,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律实践,学习西方有关法律制度的精华部分,坚持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一体,解决我国在隐私权保护上面的空白状态,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自然人对与其有关的一切无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个人空间和私人活动所享有的阻却他人知晓及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公众人物由于享有了更多的其他权利(权力)以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应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应遵循权利平等、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平衡协调、人格尊严等原则,协调解决知情权、采访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在公开公众人物隐私的时候不应牵涉或影射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其他人,不损害公众人物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公众人物状告媒体的官司,笔者就媒体与明星隐私权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别从明星隐私权是否应该受到保护、明星与媒体之间的官司缘何不断以及如何避免官司出现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状告记者和名人官司的热潮,反映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突出,并且成为了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并提出了二者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对公众人物隐私应采取低标准保护;在公众人物界定上,应以自愿型公众人物为主;归责原则采过错责任,美国法中的恶意标准不易引进;在保护范围上,考虑公共利益、知情权等因素,并结合具体案情来界定是否对公众人物隐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日,网上曝光了一组女星董洁与其“绯闻男友”王大治海南密会的照片,立刻受到网民们的关注与热议.文章即准备就公众人物隐私权同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法律问题展开一定论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媒体侵害隐私权逐渐扩大的社会现实,结合英美判例法,对媒体侵害隐私权行为加以界定,并对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通过分析媒体侵害隐私权行为的特点和区分原则,提出媒体侵害隐私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呼吁在将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的同时,应在媒体领域建立隐私权保护条例,以实现中国民法对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微博言论自由成为言论自由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微博言论自由与公众人物个人名誉权保护存在着内在冲突。是否构成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侵害,构成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是否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仅限于民事责任还是情节严重到必须要承担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微博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行为的内在特殊性,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综合考量,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13.
公众人物的肖像权出于满足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需要,应让渡一些个人利益于媒体大众,作出一些牺牲,但其肖像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同普通大众一样需要保护。由于其肖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开性,在信息不对称下,其往往不能知悉自己的肖像被侮辱性侵权使用的具体情况,由此,公众人物的肖像被侵害的知情权得不到保证,造成其维权难,举证难等问题,本文试图从采用特殊的举证责任及归责原则入手,试述我国公众人物肖像权的保护应采用特殊的侵权构成要件,以期使其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美国法上的公众人物理论旨在解决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公众人物理论的形成是与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公众人物理论也并非解决权利冲突的惟一途径。在我国,采用确认之诉的方法,要比公众人物理论更适宜国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隐私权保护,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人肉搜索"引发的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肉搜索"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下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包含公众人物和公共利益两方面;界定了"人肉搜索"各行为主体的侵权责任,"人肉搜索令"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信息搜集者和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提出了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利益双方的博弈过程,当其冲突导致矛盾时,应该在最小范围内披露个人隐私,满足相关人员的知情权;扩大的隐私披露会对个人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国家官员和公众人物的隐私保护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他们牺牲隐私可以换来普通人难以得到的利益,这是利益衡量的结果,是一种相对的利益平衡。对于某些非自愿的公众人物,法律应恰当保护其隐私权,保护其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尊重其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公众人物体现出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公众人物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公众人物历来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新时代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时代公众人物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抓好形势政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职业操守教育,还要不断发挥道德准则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惩戒作用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博客中共同隐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作为新兴的一种网络事物,引发了不少的法律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博客对共同隐私的侵权行为?尤其在牵涉到与公众人物有关的共同隐私时,公众的知情权又会与共同隐私产生冲突,本文对博客中共同隐私问题的探讨也分为公众人物的博客和普通人的博客这两部分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运用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当前社会公众人物及其道德影响力进行界定,并对其现状进行梳理和剖析,探讨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构建和培育路径,以便促进公众人物积极发挥自身示范效应,推动社会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20.
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通过对隐私权概念从主客体方面进行分析、以及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相关立法做阐述分析,目的在于就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