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宝音初古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9-31
本文利用赤峰档案馆所珍藏的一份理藩院蒙古文档案对清代初期额哲所属"察哈尔国"的领地进行考证,提出了从西部的敖汉到东部的彰武全境全部都是察哈尔地界,其南境以库昆河流域为界,北境以西部的老哈河、西喇木伦为界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宝音初古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察哈尔”这一名称源于波斯语,通过粟特语、突厥语融入蒙古语。在传播过程中“察哈尔”一词的词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原始的“汗廷卫士”演变为“汗廷仆人”等。本文通过对中外各种史料记载进行认真梳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3.
贾丽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2):69-75,97
从目前已公布的简牍材料看,告地书主要出现在西汉前期,流行于原楚国故地,现湖北荆州和随州一带。其性质属于冥世移户文书,即将死者的户籍由地上移徙地下。文书由料理丧事的巫者所写,目的是为死者在地下世界谋求可以免赋役的美好生活。告地书将男性墓主书写为"五大夫",女性墓主书为"关内侯寡"或"五大夫母",这只是荆州当地巫者方术师承规则的反映,而与墓主现实生活状况无关,不是墓主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4.
苏新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6-101
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勾勒出明代太仓库称谓的发展主线。对该库的全称如"太仓库"、"太仓银库"、"银库"、"太仓"以及其内部子库如"老库"、"中库"、"外库"、"窖房"、"新库"、"旧库"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可发现明代财政制度的不断变迁、遵守祖制思想导致的维持原有制度称谓却改变其实际制度内容的改革方式,以及因袭旧称的好古风尚,是明代太仓库众多称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黄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7-117
《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所绘的应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经爬梳其图像的文本来源以及对法界轮图中的梵字的辨认,其图像形式应为来自不空入唐所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与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的三昧耶会相关,最外重十六字可以确认对应的是贤劫十六尊。 相似文献
6.
陈秀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本文考证了敦煌变文中“五轮投地”一词的语源 ,认为它是梵文panca -mandala -pranama的意译 ,并从汉文佛典中找到用例 相似文献
7.
杨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52-160
永乐初,明太宗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双方藩属关系得以维系。但此过程中,安南不断侵扰边地、攻占明朝其他藩属国,违背了明朝所主导的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保藩固圉”等原则及交邻政策,最终以陈天平事件为导火索,明太宗则决定以“兴灭继绝”的方式重立陈氏。胡汉苍截杀陈天平后,明太宗派兵征讨安南,并“郡县其地”,将其直接纳入明朝的统治范围。无论“兴灭继绝”还是“郡县其地”,都体现了明太宗对安南政策的连续性,以及藩属体系演进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9.
刘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68-73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其对“格物致知”说的阐释颇具革命性,不仅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而且因此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与朱子相比,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释的反动体现在:将朱子训物为客观物质实体与人类道德行为二义窄化为道德事为,物成了心之物,并且相应地穷理被局限于体认天理或良知,即格心。与此同时,所谓致知,仅仅变成了克除私欲,发明本心或使天理流行充塞,最终导致了贯通心与物、心与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阳明与朱子学说分道扬镳,但也因此以简易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心学理论的特色,并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张彭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3):9-15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海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6):76-83
杜林在批评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个人所有制思想时提出了个人所有制何以又是社会所有制的问题即“杜林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蕴含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社会理解为个人活动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又把个人理解为社会存在物,把社会和个人看作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财产之本质的时候指出劳动产品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联系纽带,赋予了所有制以实践、总体性与所有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私有制作为所有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结果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社会关系的控制,是人对人的剥削。社会所有制的目的则在于更好地保证个人对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利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真正的保障。因此,把社会所有制称作个人所有制更能体现其本质内容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