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志仪  周韬 《兰州学刊》2014,(11):200-20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利用2012—2013年兰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了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保与婚育、生活与感受以及社会交往和支持。系统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各种因素,并通过OLS回归得到了统计意义上的证据,建议政府从全面多维的视角来认识和规划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的社会福利状况与其所做贡献严重不匹配,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这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济南市流动人口在住房、职业培训及子女受教育福利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无稳定住房、培训机会少、子女受教育权难以保证等状况,需从完善福利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改革户籍制度,发挥民间力量等方式来予以改善,提高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是应当引起社会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根据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以及行业分类,本研究将低收入农民工职业合并而后分为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自由职业,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法、文献法收集资料。通过对问卷资料和深访资料分析发现: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住房面积、住房形式、住房内基本设施困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住房质量低于城市居民最低标准。从社会排斥视角来分析,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城市户籍制度、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城市租房市场、城市建设规划四个维度上被社会排斥程度的不同。排斥低收入农民工的多项制度互相嵌入,强化了低收入农民工被社会排斥的困境,形成制度性社会排斥,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我们要改革户籍制度、住房市场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政策,以实现低收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杨洋  马骁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目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贫困的一个来源,有关流动人口与城市贫困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绝对贫困的视角。成都应答推动抽样所获取的流动人口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收入、资产、住房与社会保障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相似文献   

5.
童潇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14-118
城乡人口间的快速流动已对我国农村、城市以及流动人口本身展现重要社会影响,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匮乏,城市内部大量社会问题出现,流动人口自身所受到的社会排斥都可从中找到原因.建构有关城乡人口流动的新型管理体制非常必要:一是改组国家计生委为国家人口管理总局,以统一管理全国人口问题;二是培育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三是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特别要瞄准流动人口二代,通过代际政策逐渐消弭流动人口与城市原生人口间差异;四是应注重从城乡社会保障对接、开放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非转农)、农村宅基地产权确立变更等政策调整方面入手做好相关配套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给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矛盾更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龙洞村的深入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中缺乏相应地位和归属感的现状,并进一步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以及政策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笔者分析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借鉴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从社区建设、政策、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就近入学的基础教育政策对于维护城市社会成员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引起的城市社区的分化、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使得弱势群体子女在获得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了城市弱势群体的自我复制。为此,地方政府应当关注住房制度改革与基础教育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目的是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保证基础教育机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演变,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住房保障为支撑、其他福利为补充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但目前在以收入为本理念下实施的相关社会保护政策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难点,而以资产为本的理念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以资产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人资产的建设和积累,注重制度和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并综合教育、就业或创业和健康医疗等多部门政策;应以建立个人或家庭综合账户为基石、以实现个人账户的自由流动为突破口、以提高个人账户管理能力为关键、以加强个人资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构建我国以资产为本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演变,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住房保障为支撑、其他福利为补充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但目前在以收入为本理念下实施的相关社会保护政策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难点,而以资产为本的理念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以资产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人资产的建设和积累,注重制度和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并综合教育、就业或创业和健康医疗等多部门政策;应以建立个人或家庭综合账户为基石、以实现个人账户的自由流动为突破口、以提高个人账户管理能力为关键、以加强个人资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构建我国以资产为本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宋全成  张露 《东岳论丛》2023,(7):158-168+192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当前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以租购房为主。“历史时空中的生命”,即个体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对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购房概率是:80后优于90后,出生地点的行政级别与购房概率正相关;生命历程中的“个体能动性”因素即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就业单位性质,“相互联系的生活”即社会网络、“生命的时机”即婚姻和流动,都与青年流动人口的购房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为促进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或租房,实现青年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实施房价调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都把住房保障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并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我们尚缺乏对住房保降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政茱存在缺陷,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应改变目前过于依赖市场解决住房供应的现状,采取包括政府直接投资、鼓励社会参与和规划调控等多种方式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对人口流动的引导、社会体制对流动人口的保障、个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适应是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个体及其子女发展诉求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动力。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选择规律、阶段性融入规律和互构性接纳规律。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应当从改革完善居住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流动人口对生活社区和工作单位的归属感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行操作化设计,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推进流动人口的真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王旭 《东南学术》2007,13(5):48-53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最初作为增加就业的辅助方式,到后来成为住房援助的主要方式,再到其核心地位的逐渐淡化,这些变化表明美国确实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进行过多次尝试。纵观这些尝试,可以看出,虽然公共住房建设是弥补中低档住房短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公共住房建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了解美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探讨解决低收入住户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立光 《天府新论》2021,(2):107-116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1)从整体来看,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较弱;(2)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与其对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影响相比,作用较小;(3)在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中,职业类型和本地有无住房等因素最为明显。文章认为,社会认同感并非流动人口的单维度反映,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接纳程度,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本城市经济和科技等外生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口更融洽地相处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陈滢 《理论界》2012,(6):33-34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流动人口的进入,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但流动人口也需要城市满足他们的各项需求,因此过多人口的进入给城市带来了相对的负作用,这就需要正确分析流动人口的需求,合理规划,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6.
应对伴随城市化出现的住房问题,韩国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三大政策系统,即围绕大众型住房概念——国民住宅开展住房建设和供给,利用直接管制和转让所得税和房地产物业税机制稳定住房价格,供给长期租赁用住房作为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主要方向.韩国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支撑这三大政策系统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建构可持续城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洁 《浙江社会科学》2012,(2):146-150,160
随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全面开展,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也亟需完善.我们选取浙江省房价收入比的一类地区与二类地区中的两个典型城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浙江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了解情况与需求情况,分析公众对浙江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期望,并基于此提出浙江省制定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带动战略下,贵州省一直处于绝对外流的流动人口态势逐渐发生变化,如回流增加、省外流入增加、家庭化流动倾向明显、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化等。贵州省的城镇结构体系、城镇规划、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外部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当前流动人口的形势不相符合,未来应加强在城镇规划中引入"流动人口"理念,加强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分布的政策设计,拓宽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以服务为中心,积极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9.
张斐  孙磊 《兰州学刊》2010,(7):81-85
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已达到458万人,给城市管理及有限的城市资源造成很大压力。住房是人口的基本消费,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居住状况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北京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长期吸纳大量的流动人口,了解流动人口在北京的居住状况如何,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决定其在北京的居住状态,不仅对北京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全国的流动人口管理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限权到平权: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口流入所在地政府没有给予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权利,而是试图通过限制流动人口的权利,以期达到控制人口流动和降低城市公共服务成本的目的。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理念和管理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对流动人口进行权利限制转向给予流动人口平等权利。可以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正处于从限权到平权的演变过程之中。这具体表现在,户籍政策从严控户口转向松动户口,就业政策从就业歧视转向就业公平,公共服务由公共服务排斥转向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