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孙恒义 《理论界》2007,(4):140-141
电视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电视娱乐节目是被广泛喜爱的节目形式。精英文化向来与大众文化并存,构成了多元的社会文化。电视娱乐节目大量出现并受到普遍欢迎,并不是电视大众文化在物质话语下的僭越,而是大众文化的本质回归。电视娱乐节目不应盲目追捧精英文化,更应扬长避短,“平民化”与“本地化”才是走向成功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郭晓琳 《理论界》2009,(8):174-174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的娱乐路线.从中国娱乐节目的诞生到现在,只是很短的时间,在这期间,许多火爆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但也有一些节目因创意匮乏.粗俗化倾向严重而走向了死胡同.学习借鉴港台和外国的节目样式无可厚非,但借鉴和学习不等于抄袭和克隆,必须结合国情进行"国情化"和"本土化",才能真正作出符合我国传统文化要求和中国观众收视要求的电视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3.
李文宝 《理论界》2008,(1):194-195
近年来,电视选秀类节目可谓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引起电视从业者新的思考。节目的成功不仅可以为频道、电视台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收视率,还可以得到很多广告赞助商的青睐,而大量的广告收入又有利于节目的发展。但是观众永远是求新的,一档节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如不有所创新发展,就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那么进一步分析选秀类节目兴起的原因及趋势,便成为办好此类节目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7,28(6):150-153
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在青少年成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湖南电视的诸多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但客观上还是很多娱乐节目存在内容过度成人化、喜欢拿儿童“开涮”、不利于未成年人语言学习、节目价值导向模糊、助长未成年人的浮躁心态等消极影响。湖南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是媒介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化,娱乐当道,这是电视媒体的显著特点。现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被全媒体多元化所包围的环境当中,面对新媒体势如破竹的强势来袭,传统媒体——电视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而不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在不断地演化。从晚会录像、演出现场直播、游戏竞技到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也逐渐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互动渠道模式。通过研究得出,电视娱乐节目要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随时随地关注受众群体需求,充分结合全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媒体的大融合中"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6.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娅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方言被广播、电视等媒介较广泛地传播运用.具有语言传承的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但作为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面临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必须注意方言节目在受众“接近性”、传播有效信息、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节目在内地发展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文 《江淮论坛》2009,(2):110-114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受众较为关注的节目类型之一,担负着履行电视娱乐功能的重要责任。本文旨在对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呈现的不同形态进行剖析,尝试从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和受众审美心理的角度来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对娱乐节目的发展和改革趋势进行预测性的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8.
宋颖 《理论界》2004,(4):135-136
进入21世纪,电视行业达到了一个空前蓬勃的发展状态,数不胜数、品种繁多的频道、栏目、主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进观众的视野,尤其是被冠以各种名称的娱乐节目,以明星参与游戏、表演歌舞及夸张搞笑的方式给还不太习惯以此娱乐的中国老百姓带去不少的轻松和快乐。一时间,娱乐节目紧紧地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我们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尴尬,步履艰难的境地。看看下面的娱乐节目到底给大家带来多少娱乐,多少尴尬:  相似文献   

9.
陈立强 《中州学刊》2006,(1):250-254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日趋平民化,由昔日的明星叙事逐渐目光下移,投向了草根阶层,表现出新的类型运动特征与欲望诉求.<超级女声>即是其中的典型.该节目以普通大众为选秀对象,并大量吸引观众参与节目,以酷评、原生态的叙述方式、观众高强度的互动性和前所未有的评判权力作为构建元素,融进一些综艺基点,完成了娱乐"真人秀"本土化的空前演绎,掀起娱乐选秀节目的一个类型新高潮,同时,该节目也成就了一场商业盛宴.  相似文献   

10.
星空卫视和华娱卫视等境外电视中的“新势力”落地广州4年之后,境外电视已经成为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的首选,“另类娱乐信息”是境外电视频道吸引受众的主要卖点。国内本土电视传媒机构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节目制作水平以应对竞争。  相似文献   

11.
胡秀坤 《理论界》2007,(4):144-145
本文分析了“电视选秀”对丰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了目前“电视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搞好“电视选秀”节目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一度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选秀节目的成功,源于其平民化娱乐的创新导向契合了当下大众娱乐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人们对它的热捧、追逐到质疑、非议之后,其发展终因主管部门的"规范"走入窘境.选秀节目的成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可贵突破,但是它的滥办乱播,却破坏了媒体谋求节目创新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间的和谐与平衡,扰乱了正常的电视生态格局,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选秀节目由热播到"限办"的命运告诉人们,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必须注意寻求节目创新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讲求健康,注重品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情"和"用"为本体的中国乐感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并用乐感文化观照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内容和形式,合理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在电视娱乐节目创意、设计、运作的各个环节渗透乐感文化的基本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克服电视娱乐节目的浅薄和无聊,并促进电视娱乐节目向多元化、深度化、本土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完成了从纯服务类节目到娱乐性节目的演变。出于电视节目的商品性和电视观众"人性弱点"之合力的作用,进入娱乐阶段的相亲节目出现了"拜金""炫富"等低俗化倾向,造成了放大错误的价值观念、制造浮躁文化、引发纠纷、践踏社会公德等负面影响。为使相亲类娱乐节目健康发展,政府应强化监管,媒体应严格自律,也可借鉴国外实行的电视分级模式,以削弱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的电视荧屏,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观众呈现一派缤纷绚烂的"娱乐景观",使现代人的身心得到放松。然而,看似繁华的"景观"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即"品质"的缺失和利益驱动下的商业资本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6.
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相似文献   

17.
唐寅玲 《学术探索》2013,(9):124-128
本文对我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简要阐述,指出了优秀音乐类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性,对国内的此类节目进行梳理,研究以音乐为卖点的电视娱乐节目如何才能成功吸引各类受众,为受众带来真正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18.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14,(3):144-148
价值同轴对称原理是基于文化价值哲学思考的一个概念.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是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困惑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价值同轴对称原理在客观发挥着作用.价值同轴对称原理下我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表象包括电视娱乐节目在价值选择上的同质发展倾向,电视娱乐节目文化价值选择偏差引发的低俗化问题以及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电影、电视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我们所面对的电影、电视显然不仅仅是艺术,同时也是大众传播媒介。或者甚至可以说,它们首先是大众传媒,然后才是艺术。作为大众传媒——当然是新的、现代化的、“奇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溶为一体”的大众传媒,“电影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电视更是“文化的运输工具。”这就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术》2007,(3)
随着体验营销在全球的兴盛及普及,电视娱乐类节目也开始了体验化之路,本文着重探讨了电视体验式娱乐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特点,以及在制作此类节目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