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正>飞扬的踢踏、精湛的表演,兔年除夕之夜,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被大型藏族舞蹈《欢歌起舞》深深吸引。除夕之夜,居住在拉萨市雪域明珠园的退休干部德吉一家早早就聚在一起,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当藏族舞蹈《欢歌起舞》亮相春晚舞台上时,德吉一家沸腾了。  相似文献   

2.
飞扬的踢踏、精湛的表演,兔年除夕之夜,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被大型藏族舞蹈《欢歌起舞》深深吸引。除夕之夜,居住在拉萨市雪域明珠园的退休干部德吉一家早早就聚在一起,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当藏族舞蹈《欢歌起舞》亮相春晚舞台上时,德吉一家沸腾了。  相似文献   

3.
"温暖的太阳翻过雪山,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哎!是谁帮我们求解放,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这首《洗衣歌》早已唱遍全国,舞蹈的踢踏声也几乎家喻户晓.其主演、现任西藏军区文工团政委干希玲当年是戴着红领巾进藏的.岁月流逝,一晃30年,如今干希玲一家三代仍生活在西藏高原.1990年7月下旬,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藏时,亲切接见了这位"老西藏",夸她"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摩梭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聚居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和云南为主,摩梭族人口较少,至今不到10万人.摩梭族发展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服饰风格、礼仪、母系家庭制、走婚制等民族文化被外界所熟知,尤其是摩梭族特殊的"婚恋"习俗中,民族舞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要解析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需要从最具代表性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研究入手.本文将以探究摩梭人的"婚恋"习俗文化渊源、与舞蹈的联系、"婚恋"舞蹈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摸索"婚恋"习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为重点,解析独特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  相似文献   

5.
四川甘孜州藏传佛教尼姑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 1 0余年来 ,四川甘孜州藏族出家尼姑呈增长态势 ,女性出家人数的继续无序增加有可能引发若干复杂的社会问题。尼众是宗教活动中的女性群体 ,尼姑现状属宗教问题的一部分 ,也属妇女问题的一部分 ,同时还隐含民族问题的因素。由此可见 ,藏传佛教中的尼众问题是藏区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们对四川甘孜州的尼姑及藏族妇女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中选择了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四县的相关部门作为面上调查点 ,同时走访了康定县的扎西尼姑寺、塔公寺、塔公佛学院 ,甘孜县的布绒郎尼姑寺、大金寺 ,炉霍县的寿灵寺 ,其中 ,重点调查了扎西…  相似文献   

6.
李菁  姚岚 《民族论坛》2008,(11):52-52
本文以苗族为例,从苗族女性服饰的主要特征入手,对苗族服饰与其舞蹈的关系做出了剖析,并着重探讨了苗族女性服饰对其"肩"、"腰胯"、"踩踏"等舞蹈动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川西甘孜州康巴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康巴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8.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9.
西藏古代寺庙建筑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文章对雅桑寺、萨迦寺、扎西岗寺、白居寺、强巴林寺、楚布寺及拉萨三大寺等西藏古代典型的寺庙建筑进行了分析,扼要地论述了西藏古代寺庙建筑的军事防御风格及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旧城的市中心,它和哲蚌寺、色拉寺共有拉萨三大寺之称,而大昭寺又有西藏的“寺中之寺”之称。它在西藏人民中极享盛名,这主要是由于它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发祥,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藏汉人民文化交流和亲善团结。  相似文献   

11.
张践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117-121
1937年12月1日班禅于返藏途中,在玉树圆寂,班辕奉命进入西康,由于中央未能妥善解决班辕善后问题,而西康设治未久,内部矛盾复杂,遂因德钦汪母婚事问题,酿成"甘孜事变"。本文通过对"甘孜事变"的论述,说明中央对西藏的政策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它势必影响到与西藏关系密切的西康,这是以前研究西藏问题的学者未能注意,亦未能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书浏览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张亚莎著大16开385页426千字平装定价:49.5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ISBN978-7 -80253-019-5/J·42责任编辑:图亚该书系"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之一。是作者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形成的专著,全书共分关于扎塘寺壁画的研究、扎巴恩协与扎塘寺、扎塘寺中心佛堂的壁画、扎塘寺壁画艺术分析、宗咯吐蕃文化、青唐吐蕃文化、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定位等九部分。该书对11世纪西藏的壁画艺术,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系统中的奇异扰动理论是在空间结构的动态当中对两个"极端"系统的渐进行为,并且它是以中心流理论为辅助的一个系统,是一个以快带慢的过程.在舞蹈编创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常常会使用到类似的方法,甚至可以分析到具体的肢体动作当中,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延伸感",也就是说,在快速的动作变换当中不仅要有爆发的力度,更要有之后的收紧与延伸,使之不感到笨拙,更具有质感,这是在编舞技法中应常注意到的一点.那么依此类推,在民族民间舞蹈和群舞的编排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由大至小的把这一细节加入其中,使它具有不一样的质感和效果,恰巧湘西苗族的"猴儿鼓"舞蹈正是以动作快捷而灵敏为主要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可以从奇异扰动理论中试着挖掘更进一步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0,(10):62-63
<正>胡丘陵2000年调入常宁工作,历任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长期以来,他对"衡阳的西藏"——塔山瑶族乡和3800多名瑶族同胞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塔山瑶乡踏上了"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明显进步、群众生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点     
<正>达赖捣乱是蚍蜉撼树3月中旬全国"两会"期间,也是距离2008年奥运会仅5个月的时候,达赖集团在西藏、四川、甘肃等地有组织、  相似文献   

16.
西藏藏族舞蹈璀璨夺目,成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舞蹈服饰作为舞蹈伴同物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孕育在舞蹈服饰中的文化内涵也在舞蹈服装上有显性的体现,首先其满足了实用性的要求,其次舞蹈服饰又是服饰艺术的载体,西藏藏族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孕育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芮 《西藏研究》2022,(1):97-101
西藏贡嘎曲德寺的壁画内容除密宗和佛本生故事外,还包括许多反映西藏生产生活的历史场景,寺中一无名小殿中的一幅“二牛抬杠”壁画,经与中原地区相关图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类似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研究古代西藏社会发展、人民社会生活以及西藏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7,(7):I0007-I0007
<正>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热振寺述略     
热振寺系噶当派(教戒派)的首寺、创始寺,创立于十一世纪中叶。噶当派是西藏佛教“后宏期”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由于此派重视宣扬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解脱生死等,顺应了农奴主巩固统治的需要,所以发展很快,遍于全西藏。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根据噶当派的教义并融合其他教派教理创立了格鲁派。因此可说噶当派是格鲁派的前身,格鲁派是噶当派的进一步发展。热振寺后来也改宗格鲁派。因热振寺创建年代较早,该寺又有两世活佛曾任西藏摄政王,故在西藏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