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将生态美学引入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生态美学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方法,确定生态美学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原则,并探讨其动态和静态应用方法,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我国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和规划布局状况,分析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进展,指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乡村环保设施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乡村总体建设规划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乡村生态环境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确定以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布局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构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服务价值、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长效管护、引导村民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梳理与田野考察初步探讨了徽州生态文明与人居环境建设长期和谐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运用史料学、生态学、人居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徽州文化的基本内核,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自觉遵从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适应生态变迁,成效卓著,传承至今,在时代发展机遇、生态经验积淀与生态观念更新诸方面堪称生态文明的界标,具有独特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追求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不断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新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在于:高度关注生态、高度关注人、高度关注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视角下城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建设相对不足。地方精英在乡村厶居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村庄精英为村落在国家、省级人居环境建设评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东锁村为个案,对东锁村称号获得背后的逻辑原因进行了阐释,进而就人居环境存在的薄弱点予以剖析。发现理想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坚持生态与规划并行,不断完善支撑系统,提高村民的素质和公众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沈阳地区村镇现有人口约252万,约占沈阳户籍人口的36.6%,其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对沈阳整体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人居环境是系统的环境工程问题,由居住人居环境、社会人居环境、经济人居环境、生态人居环境等方面构成。由于种种原因,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居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采取适当的对策,改善沈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的客观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国家顶层提出基层组织作为基本单位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结构。研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优势、治理嵌入以及制度安排方面阐述基层组织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理论契合,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未来的改革方向,为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构建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评价、分析和比较。2010—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增长,人居环境协调指数2015年以前波动较大,后期呈缓慢增长态势。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较大,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由中部、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生产环境质量与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生活环境质量呈现由省会向南北发散的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南向北逐步递减的格局。文章在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协调耦合的基础上,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差异化建设与优化路径,推动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与社会协调统一的载体 ,是建设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基础。要想使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解决日益凸显的城市生态病 ,就必须加快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全面、流转畅通、高效有益的生态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检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境,是建设美丽中国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伴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法治制度空置、资金保障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社会资本缺失、宣传教育乏力、考评手段陈旧、问责机制不全等八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切实审视农村环境整治困局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略,并对整治进路实施理性预期与展望,以期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学理基础和学科支撑,课程建设则是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实现理论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相互支撑、互动发展需要以加强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制度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来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话语权作为网络时代话语权新形态,其理论建构滞后于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何以可能的问题仍然是理论研究首要的基本问题。从宏观上看,网络话语权的发展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国内外网络话语权建构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基础,而理论探索资源则为网络话语权的理论建构提供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微观上看,网络话语权的命题解析是基础,网络话语权与其系统其他要素的边界廓清是条件,网络话语权作用限度的把握与超越是内在要求,而网络话语权的实践创新则是理论建构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性、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文章借鉴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拟利用一整套评价指标筛选流程来构建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初步构造了一个含有46个指标的新农村预选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主观筛选方法(如专家筛选法)和客观筛选方法(如系统聚类、相关性分析)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最后利用指标鉴别力分析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鉴别,最终得到了一个含有25个指标的新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所处地区实际,从学校组织和保障层面、基地建设层面和实践的组织实施层面整合资源,系统建设,构架一个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要求,又具有一定系统性和现实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这种实践教学成为一种规范性活动,和课堂理论教学组成一个严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物流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应用了物流企业创建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学生模拟创建物流企业,提高专业种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熟练掌握到所学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步入职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多成份的有机体。教师实践性知识呈现理论型实践性知识、技能型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型实践性知识三种不同的形态。三种类型的实践性知识既存在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之中,也存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创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提出了建设实训基地的几点意见和措施 ,着重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侧重比、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最佳组合、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这无疑对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描述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强调"双师型"结构,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具备"双师型"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