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民政局组队跨省支援云南鲁甸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不仅为灾区的灾后重建贡献了一份力量,也锻炼、培养了一批既能吃苦,又能发挥专业技能,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工人才. 此次支援服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对社工是个大考验.我们在考虑人选时,将社工支援服务和选拔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地区锻炼相结合,培养既有较强专业技能,也能战斗、能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我多领导都会询问我们服务团队的社工平均年龄,亦有领导很直接地评论——我们的社工太年轻!这些领导偶尔无奈地反映我们的社工不够进取,在表达时不够大气,未能够向外好好地反映社工的业绩;亦有一些领导会感叹社工们未结婚,更没有孩子,人生经验不足,所以都不敢让我们的社工做一些太严重的个案,担心社工应付不来,反而令危机恶化。  相似文献   

3.
一位同工出席一个检视社会工作发展的研讨会回来,跟我分享会议内容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还有点生气地说:会上一些“老师”提出,见到我们的社工只会带游戏,好像说我们的社工就只会陪人玩,未能做到更深层的社工介入,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社工A问: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社工,有什么好的方法参与到灾区支援工作中去,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答:最近云南鲁甸地震的发生,又一次牵动国人的心,各种爱心力量也不断涌入灾区。这名社工的问题问得很好,如何做好充分准备理性地介入灾区行动,不给灾区添堵添乱,发挥社工应有的作用,的确是应该提前想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汶川地震后,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筹委会的身份,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发起了“点燃希望,助人自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组织60多名广州社工赴四川映秀支援灾后重建,开创了“政府+高校+社团”的社会工作“广州模式”。经过汶川地震的突发灾害介入,广州社工开始对社工应急救助服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结合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从灾难救助到日常应急事件处理,及时回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
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支援团四川社工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由12个社工机构的专业社工组成,在巧家县包谷垴乡下大坪安置点提供服务。服务队一直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思考外来社工在安置点的角色定位,并且开展相对应的行动。整体来看,主要从三个层面发挥作用,以期为安置点带来真正自下而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成立于2008年6月中旬,当时抗震救灾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安置服务、情绪安抚、资源协调、赈灾救助等。深圳将国际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探索带入深圳对口支援的甘肃陇南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吸取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事件的教训,首创了“前线社工站,后方慈善会,互助合作,资源整合,同时寻找社工专业介入的契机”的救灾模式。  相似文献   

8.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8,(18):12-1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州社工界响应市委、市政府“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号召,在广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了一支由10名社会工作专家组成的“广州社工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社工服务队,并于5月21日晚在中山纪念堂南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2008年5月27日~6月1日,社工服务队赴四川灾区开展实地调查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9月10日-10月4日,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支援团上海社工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第一批队员进驻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以社区为本,积极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10月2日,第二批队员到达灾区,在衔接第一批队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立足专业,用心开展震后安置点的社区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一个半月以来,服务队队员运用专业方法,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灰街子安置点社区和村民的自助及互助能力建设,开展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家“圆”行动一东莞反家暴社工援助计划项目正式启动,援助中心的社工们将针对广东省东莞市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或个人,联合妇联、法律、公安、心理、医院、社区等资源,提供疏导、化解家庭暴力等支援服务。该中心还公布了反家暴热线电话0769--27227250。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民间社工篇里.我们选取了仍然坚守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青红社工站、剑南社工站、鹤童社工站、国际小母牛、众益华龄,还有未在版面上出现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在北川、安县等地设立的7个儿童希望社工站,“香港无国界社工”擂鼓社工站,台湾慈济协会什邡社工站,以及不标明白己是社工机构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参与灾后重建的众多NGO,比如去年我们关注过的NGO备灾中心、陕西妇女研究会等。他们,是灾后社会重建和精神重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山市萤火虫社工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便开始到社区做机构宣传和活动招募工作。在宣传和招募过程中,很多居民都会问我们同一个问题:什么是社工?为了向居民们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一份介绍社工的宣传单。我把这份宣传单的内容也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这条微博迅速得到同行的多次转发,转发者则无一例外地评论:用生命影响生命。  相似文献   

14.
行动的力量     
“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社工到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群众中去”——走村入户做家访,然后做评估,然后有针对地展开专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工与义工的不同,看到了社工的专业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笔者走过的4年社工路程中,经常被问到这类问题:“社工与某某有什么不同?”笔者起初总会详细解释,但如今依然有人问此类问题,这让笔者不禁有些无奈。为什么我们是社工?下面两个例子或许可以让人们较为直观地理解社工。  相似文献   

16.
每当走进图书馆杂志报刊阅览室的时候,我总会拿起那本熟悉的杂志——《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和许多有着社工情怀的人一样,都怀着一份社工的热情,坚持社工的理念和精神,关注社工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那里,我们了解到社工发展的点点滴滴;在那里,凝结了许多社工志士的汗水和心血;在那里,  相似文献   

17.
转眼间,广州启创社工在四川灾区驻守已近两年——2008年6月底开始派有实务经验的同事轮流去灾区支援。2008年9月找到资助资源,开始聘请并派驻专职社工团队,由广州有经验的同事带动四川本地的同事开展服务,罗观翠教授亲自督导项目的专业发展,确定“学校-家庭-社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院舍的环境里.社工包含了太多的角色。社工给孩子们带来的体验不同,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在社工身上寻求某种关系的影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能理解我们的社工角色,我们只能不断地去尝试向他们解释我们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总说专业塑造人,殊不知专业只会塑遣那些适合它的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适合做社工,社工专业也成功地塑造了现在的我。记得大学第一学期有一次社工概论课迟到了,进教室时大家正在看一部电影,看见我进来了他们都嚷着:未成年人禁入!那时我才17岁。那节课是我第一次看包含色情、暴力、毒品等各种不良因素的青少年电影。看电影时,好几次我都下意识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那部电影开始了社工专业塑造我的第一步:洗脑。洗脑的过程是无形的,它在我不断的课程学习和实习中渐渐完成了:我们在课堂上辩论性工作者是否合理的问题,表演家庭矛盾情节,组建成长小组,观看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学习变性人的知识……我们去养老院体会老年人的心态,去社区体验基层的行政系统,去打工子弟学校接触城市角落的人群,去智障中心关怀与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儿童,去慈善机构了解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种种无奈与希望,去香港感受社工专业的魅力……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大学都能学到这些知识,知道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不易,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和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个社会是否会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怎么破解这些难题,让机构能够顺畅地运转并实现发展,是社工机构负责人长期面临的难题。我们选择了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话几位社工掌门人,听听他们机构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