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韩鲜时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地方学校的书院,与社会特别是士林势力共同消长,紧密联系,在不同时期,其内容、作用和机能等有不同表现。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书院,是由开始显露头角的士林势力所主导的。书院培养了大量士林,对于韩国16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初的“士林时代”,书院是其产生的母体,也是维持时代的核心机构之一。17世纪,书院滥设、滥享引发的弊端开始显现。进入18世纪,随着社会变动,“士林时代”落下帷幕,书院随着士林势力的衰退而没落。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它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本文认为,王阳明重视书院建设,将其视作研究、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阵地,其学几变而定于书院,其教亦传于书院,在书院的讲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思想体系。他在正德、嘉靖年间的努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一体发展的趋势: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勃兴。  相似文献   

3.
朝鲜时代的书院讲会产生于16世纪后半初期,进入17世纪初期,成为书院讲学的主要方式,并形成一种制度。18世纪以后,书院教育中讲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朝鲜时代的书院讲会基本上与明清时期中国书院的讲会大同小异,但还是从几个方面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兼藏书、校书、讲学、读书、著书、刻书等活动于一体,具有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事业的多种功能。文章研究了书院文献的类分标准,从结构、硬件、软件、实现的功能和界面设计等方面阐述了《书院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南宋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是宋代士大夫文化值得关注的现象。祠官寄居书院讲学兼任书院山长,透露出书院私学精神与官学制度的结合与矛盾,也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文人集结,在晚明以前是中国传统的文人雅集和创作学术活动。但在万历后期,文人集结的学术活动悄悄发生了变化,从同人堂到首善书院的学术演变是最典型的代表。同人堂的讲学只是一个开端,东林书院讲学的实际影响,已经超出了书院的本质,将文人集结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形势联系起来。从同人堂到首善书院的建立和讲学,则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功利性,是有意识的学术政治化,既为明王朝的延续发展培养应用人才,也为政治斗争构建思想基础,是复社政党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了书院与理学的关系。认为通过南宋理学家的努力,理学与书院二者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一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盛衰同时,荣辱与共的一体化关系。而其一体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理学家的书院情结、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以及二者之间一体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有形可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10.
古代书院     
正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唐开元年间设立的丽下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是宫廷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教育机构,但它却是"书院"名称之始。继此之后,唐代出现的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只是士大夫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中有几所如皇寮书院、梧桐书院、松竹书院等,已有讲学活动的记载,标志着以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受西方列强的冲击及西学东渐的影响,沿袭中国古代近千年的传统书院面临着挑战及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河北书院也在清末"戊戌改制"与"新政改制"中发生剧烈变革。在20世纪初新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旧式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从此河北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教育舞台,却成为新教育的重要资源或组成部分,为近现代河北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书院制度,其起源、发展、普及的重心一直是长江流域。一方面,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是长江流域书院崛起的历史条件与文化原因;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对唐宋以降的长江文化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以后,岭南地区出现了以书院为基地的乡战(乡中争端)。这种乡战表现在党派之间的乡战、新旧乡之间的乡战和各门中之间的乡村主导权的乡战等三个方面,和各种是非掺杂在一起,加深了阶层间的矛盾和乡论分裂,最后急速瓦解了以南人士族为中心的乡村支配体制。  相似文献   

15.
福建的众多家族书院,历史悠久,地点也不一,但表现出四个共同之处:其一,创办主体均为士人,他们创建书院不仅是为教书育人,更是为传播和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二,各地书院是多代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三,书院按期举行的祠祀逐渐成为彰显家族精神的仪式;其四,官府以多种方式对民营书院适时地介入,推动了书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时期,陕西的书院对推动陕西及周边地区教育发展、弘扬关学、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费问题是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书院实现教育宗旨的重要条件。依据《陕西通志》以及各县志资料,对元明清陕西书院经费的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经济角度了解到古代陕西书院制度的管理及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7.
书院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形式不仅承担了教书、读书、著书、藏书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独立人格的塑造、平等自主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代书院要在兼容并蓄、躬行践履等传统的基础上,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和定位,扩展其所面向的群体范围,在传承和弘扬中成为当代精神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多学科、多视角、新方法研究为特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书院本身、书院与儒学的关系、韩国书院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对韩国书院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亮点,而对中外书院的比较研究将成为以后书院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其自身所遵循的价值体系,表现在对个体、国家与社会三个方面。但近代以降,由于国门洞开,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涌入,晚清民初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两难,守旧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纠结,令知识分子群体进退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